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超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护理观察体会

时间:2024-07-29

李惠香

(云南省罗平县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800)

✿论著/护理✿

超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护理观察体会

李惠香

(云南省罗平县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800)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和非静脉溶栓治疗对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探讨超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超急性脑梗塞患者66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非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出血发生率,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2.4%对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9.1%,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15.2%,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是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而且并未增加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是临床上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超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出血;护理体会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脑血管疾病。有研究[1]显示脑血管疾病是近年来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好发于老年人群,以及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易患因素的高危人群,但近年来有向中青年人发展的趋势。脑血管疾病具有三高的特点: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还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其他成员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其中脑梗塞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因此寻找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方法对于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存活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有研究表明[2-3]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治疗超急性脑梗塞的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和非静脉溶栓治疗对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探讨超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有效护理措施。现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超急性脑梗塞患者66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50-65岁,平均年龄(59.5±5.0)岁。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0-63岁,平均年龄(58.5±5.5)岁,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3-65岁,平均年龄(60.5± 6.5)岁。

1.1.1 脑梗塞诊断标准 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4]制定的诊断标准,规定起病6小时之内为超急性脑梗塞,且经过CT或MRI检查责任病灶未显影。

1.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在40-65之间;②符合上述脑梗塞诊断标准,且为新发病灶,临床表现为卒中综合征;③自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在6小时之内;④静脉溶栓治疗前已经通过脑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且未发现明显早期脑梗塞低密度改变;⑤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参加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发生脑水肿或颅内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者;②静脉溶栓治疗前临床症状已有明显改善者;③合并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者;④患者近3个月内既往发生过脑梗死;⑤患者则近2周接受过手术或受过外伤,如骨折等;⑥患者呈昏迷或严重的意识障碍;⑦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脏器衰竭,如急慢性心脏衰竭、急慢性肾脏衰竭等;⑧合并有原发性出血或凝血性疾病,或因此次发病有出血倾向者;⑨患者合并有严重的神经精神疾病,如癫痫、抑郁、躁狂、焦虑状态等不能配合治疗;⑩血压>180/100mmHg或单纯收缩压<100mmHg,怀疑发生学历动力学障碍者。

1.2 具体方法

1.2.1 临床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取非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天,肠溶阿司匹林100mg/天。观察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150万单位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30min内滴完,肠溶阿司匹林100mg/天。

1.2.2 低分子右旋糖酐 通用名称: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称:低分子右旋糖酐,规格:500ml,30g右旋糖苷和25g葡萄糖,生产厂家:江苏省黄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303021。

1.2.3 肠溶阿司匹林 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商品名:拜阿斯匹灵,规格:100mg×30片,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311010。

1.2.4 尿激酶 通用名称:注射用尿激酶,生产企业: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规格:1万单位×1瓶×10瓶/盒,生产批号:201301231。

1.2.5 护理措施 ①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将患者安置在病房妥当后,严格规定患者绝对卧床12-24小时,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呼吸、心跳、脉搏、血压,尤其注意患者的瞳孔和意识的变化,同时注意是否有呕吐、抽搐的发生,按时检测肌张力、感觉、视野的变化,一旦发现有病情加重的趋势,立即向上级医师汇报,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以免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②溶栓后警惕出血表现:静脉溶栓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因此要格外警惕溶栓后出血。护理人员仔细观察溶栓后患者的牙龈、粘膜、皮肤是否有雨点、瘀斑,分泌物及排泄物是否变为红色,尤其是呕吐物、大小便。一旦发现有出血情况,立即停止溶栓,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③心理护理: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作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脑梗塞患者由于受到病痛的折磨,以及本身缺乏对疾病的客观认识,难免会产生焦急的悲观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的判定[5]:参照欧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ESS):ESS评分=100分为完全恢复;ESS评分≥95分为基本恢复;ESS评分进步>10分,瘫痪肢体肌力提高II级为有效;ESS评分进步<10分为无效;ESS评分下降为恶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出血发生率,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性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之间比较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及基本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2.4%对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9.1%,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15.2%,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比较(±s)

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对照组(n=33)观察组(n=33)P值年龄(岁)58.5±5.5 60.5±6.5>0.05收缩压(mmHg)130.5±13.5 135.5±13.6>0.05舒张压(mmHg)78.5±7.5 80.5±6.9>0.05发病时间(小时)3.5±0.5 4.2±0.7>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脑梗塞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常表现为肢体活动障碍、身体感觉障碍等,目前溶栓治疗是疗效较好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和非静脉溶栓治疗对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发现静脉溶栓治疗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与[6-7]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临床上遇到超急性脑梗塞的患者,若无溶栓禁忌症,征得家属同意后,应及早采取溶栓治疗,再配合科学合理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03):91-93.

[2] 周新耀.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探讨[J].延边医学,2015,09:43-44.

[3] 易伟,罗娟.脑梗塞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05):2745-2746.

[4] 陈清棠.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81.

[5] 钟剑萍,欧阳同伟,刘健,梁国新,李艳,卢莘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塞的临床应用研究 [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3(2):121-123.

[6] 周春梅.静脉溶栓治疗脑梗塞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4,27:205-205.

[7] 章开容,刘梅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的临床护理[J].医学信息, 2014,33:147-147.

[1] 伍结珊,陈琼芳,梁国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脑梗塞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