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时间:2024-07-29

王莉梅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论著/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王莉梅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目的 分析在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重症患者100例,2011年9月-2012年12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对照组)49例,2013年1月-2014年8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观察组)6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转出ICU病房后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填写ICU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2.99%(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2%(4/4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率约为81.63%(40/4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52%(64/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临床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

心血管护理风险是指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据临床调查报道,我国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护理风险也在逐渐增加,且与前者保持一定的正相关性[1]。因此,如何规避护理风险,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于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而言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病情复杂多变危急的心血管重症患者的而言。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重症患者100例,将护理风险管理加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重症患者100例,2013年1月-2014年1月为护理风险实施前(对照组)50例,2014年2月-2015年1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观察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参加本次研究护理人员共25名,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0.683.75)岁,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15名,护士8名,护理工作年限不足2年者3名,工作年限3-5年者8名,6- 10年者4名。11年及以上4名。

1.2 心血管重症护理风险管理

本次研究心血管重症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2.1 查找临床护理风险 本科室内成立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组织,由于心血管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复杂、病情发展较快,自身多呈意识不清状态、或昏迷烦躁,抢救也比较频繁,护理风险较大,而且本科室内,职称较低的年轻护士占据比例较大,临床经验有所不足,意味着护理风险意识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同时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度以及理论知识相对较差等潜在薄弱环节同样威胁科室内护理风险安全。为缓解这种情况,减少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风险,本科室内成立心血管重症护理风险监控小组,通过建立三级护理质量监控网,层层把关,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其中三级护理质量监控网包括一级质控层,由责任护士负责,二级质控层为责任护士组长负责,三级质控层为科室内护士长负责。本科室内护士长是心血管重症护理质量监控第一负责人,不仅需要建立护理质量监控系统标准,还需做好相关培训的组织及指导工作;护理风险监控小组负责对心血管重症患者责任护士进行指导,监控其护理质量,将非计划拔管、压疮、坠床等护理风险事件降低最低[2];此外,心血管重症患者责任护士自控,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责任心及积极的工作态度。

1.2.2 规范护理流程,减少护理疏漏 将PDCA融入本科室ICU病房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置四个步骤,规范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强弱顺序项目护理质量指标,包括患者跌倒、坠床、压疮、鼻饲误吸、非计划拔管、给药错误、设备故障以及心血管系统药物的应用等,强调细节护理,制定并严格执行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确定护理目标,保证护理环节流程科学化,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及随意性,降低护理工作疏漏发生率,做到分流急症、控制感染,将护理风险降至最低,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对护理计划进行修订,不定时检查护理工作质量[3]。在这期间,护理人员需在严格执行护理计划的同时保证一定的灵活性,以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

1.2.3 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通过参加专题讲座,培训课程,科室内护理人员经验交流,发放宣教材料等方式提高科室内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其中培训课程讲师邀请专业技能过硬、有经验的资深护理人员担任[4],以此保证年轻护士在新入科时掌握心血管重症患者抢救技巧及抢救流程、不同重症监护技术、术后引流管管理等护理内容,提高新护士的护理工作质控能力,有利于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管理。

1.2.4 提高技术操作熟练度 护理人员可通过专业技术操作培训提高临床技术操作水平,培训内容主要主要包括7大项67小项,涉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护理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监控设备以及基础护理项目等,具体包括监测动脉血压(有创或无创)、心肺复苏术、中心静脉置管配合、血液动力学监测、评估意识状态、腰椎及脑室穿刺配合、呼吸机应用、纤维支气管镜配合、口咽通气道使用、血液净化护理、胃肠减压、双囊三腔管护理等[5],营养泵、便携式血糖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囊的使用,翻身叩背、注射、会阴冲洗、引流管护理,以及洗胃等。

1.2.5 安全防范及探视 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实行责任护士床边工制,注重护理细节,如勤翻身、勤巡视、防火、禁烟、保持室内清洁等,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做出病情发展前瞻性分析,在优化护理流程的前提下,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诱因,查找护理安全隐患,避免发生护理失误;护理人员需规定患者家属探视时间,在探视前需向其解释科室内相关规定、心血管疾病相关医学知识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取得患者家属理解及支持,探视时责任护士陪同。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若出现,则需要着重处理主要波及系统或部位,护理需求等,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护理风险[6]。

1.3 调查问卷

心血管重症患者经治疗好转出ICU病房后,通过电话随访、定期复查等方式填写ICU治疗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分三层次,分别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对比对照组及观察组问卷调查结果。

1.4 护理不良事件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坠床跌倒、压疮、误吸、非计划拔管、给药错误、设备故障、心血管事件等几项。对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梳理,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检验及轶和试验,计数资料则利用χ2检验,当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4.00%(2/50),对照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8.00%(4/50),两组患者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2,P=0.036,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对照组心血管重症护理工作满意率约为80.00%(40/50),观察组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工作满意率约为92.00%(46/5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98,P=0.000,详见表2。

3 讨论

护理风险作为临床不可预测事件,是不安全的、突发的,轻者对患者治疗产生不良影响,重者可造成死亡病例。因此,如何降低临床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7]。心血管疾病重症患者由于病情比较复杂、程度危重、危险因素较多,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努力减少临床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利用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具有预见性及针对性,以满足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护理需求。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保持积极工作态度,全面提升护理人员个人专业素养,促使护理计划更加人性化,达到降低护理风险、强化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的目的[8]。

表1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心血管重症护理工作满意率[n(%)]

本次研究中,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的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2.99%,明显比实施前(对照组,8.62%)要低得多,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率也明显不如观察组。这说明,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减少临床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数目,还可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进而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

总之,将护理风险管理加入日常护理工作中,意味着心血管重症护理工作内容的优化整合,不仅能够强化护理工作的预见性,还能控制心血管重症相关危险因素,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临床抢救工作成功率,减少护理风险。此外,护理人员应努力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如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异常,需及时同主管医生进行联系,以便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有效诊疗措施。

[1] 蒋小娟.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96-97.

[2] 李雪涛.探讨心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3(1):148-149.

[3] 巩越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患者安全目标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长春:吉林大学,2014.

[4] 王金磊.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7(3):299-300.

[5] 朱萍.建立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与实践[J].全科护理(下旬版),2013,11(1):247-248.

[6] 王晨,李燕君,熊显兵,等.护理记录系统用于心外科监护室工作量评估的研究[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4,28(2):740-741.

[7] 刘英,余格.术前多媒体宣教对心外科ICU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6):236-238.

[8] 周锦华.心血管外科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分析与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上半月版),2012,9(15):112-1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