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时间:2024-07-29

朱丽虹

(云南省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云南昆明650000)

✿其他论著交流✿

20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朱丽虹

(云南省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云南昆明650000)

目的 对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早期误诊5例(误诊率25%),且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影响率为50%,典型川崎病患儿为25%,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早期与多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因此误诊率较高。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全面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与患儿的多项辅助检查结果进行有机结合,降低不完全川崎病的误诊率,缩短确诊时间,保证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川崎病

川崎病(KD)[1]属于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病症,病因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于川崎病的认识也得到很大提高,相继发现了一部分与川崎病诊断标准不完全相符、不典型的病例。川崎病临床症状与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2],极易出现误诊,耽误患儿的治疗。笔者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2例川崎病患儿,其中不完全川崎病20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分析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误诊原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2例川崎病患儿,其中20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包括12例男性,8例女性,患儿年龄是2个月-7岁,平均是(4.3±1.1)岁,20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中5例患儿早期误诊。

1.2 方 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20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查阅患儿的辅助检查、临床表现与误诊状况。

1.3 诊断标准

典型川崎病诊断标准[3]:发热均超过5d,至少符合以下五项诊断标准中的4项:①四肢表现:患儿手足出现硬性水肿、掌趾红斑,且在恢复期阶段,患儿指趾出现膜状脱皮;②患儿双侧眼球结膜充血;③位于颈部的淋巴结呈现肿大现象;④多形性皮疹;⑤患儿口腔黏膜呈现弥漫性充血,口唇出现充血皲裂,舌乳头为杨梅舌;不完全KD指不具备KD诊断标准条件者,可见于以下2种情况:[4]①、诊断标准6项只符合4项或3项以下,但在病程中经超声心动图或心血管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瘤者(多见于<6个月的婴儿或>8岁的年长儿),属重型。②诊断标准中只有4项符合,但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冠状动脉壁辉度增强,应除外其他感染性疾病,因其临床症状不完全符合KD的诊断标准,故命名为不完全KD。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4.0软件分析本次探究的相关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s)形式进行表示,检验使用t,计数资料检验使用χ2,P<0.05表示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分析来我院就诊的20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相关资料,20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均存在发热症状,时间持续在5d-14d之间,发热天数超过5d的患儿有20例,占100%;16例患儿出现口唇皲裂、眼结膜充血症状,占80%,10例患儿出现颈淋巴结肿大症状,占50%,8例患儿出现阴囊、肛周周围皮肤脱皮、潮红等症状,占40%,8例患儿的卡介苗接种部位出现红斑,占40%,5例患儿出现手足硬肿症状,占25%,患病7d后,12例患儿肢端脱皮,占60%,11例患儿皮疹,占55%,1例患儿出现无菌性脑炎,占5%。

2.2 辅助检查

20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中,13例患儿的外周血WBC上升,最高是30.2×109/L,14例患儿的PLT超过300×109/L,最高患儿可达650×109/L,17例患儿的ESR、CRP上升。在尿常规检查中,7例患儿尿蛋白,3例患儿尿液中的WBC上升,6例患儿的肝功能损伤,2例患儿的CK-MB上升。在血培养中所有患儿均是阴性。在心电图检查中,12例患儿的窦性心动过速,7例患儿的ST段压低。

2.3 误 诊

5例早期误诊患儿中,2例患儿被误诊是败血症,其中1例患儿年龄2个月,1例患儿4个月,除发热、WBC、CRP升高,血沉增快外,无其它临床表现;1例患儿误诊为药疹,年龄3.5岁,以院外口服用药后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入院;1例患儿误诊为猩红热,年龄7岁,因年龄偏大,全身感染症状不重而误诊,但抗感染治疗无效。1例患儿2.5岁,出现惊厥,脑脊液检查排外颅内感染。5例患儿存在以下几种共同点:①血培养均为阴性;②CRPa、血沉升高明显;③血小板呈现上升趋势。临床治疗中,均予发热10天内给于丙种球蛋白2g/Kg,分1-2天静脉滴注,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后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体温均未再反复。出院进行随访。4例误诊病例中1例患儿存在冠状动脉轻度扩张。

3 讨论

川崎病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5],是指患儿全身的中小血管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对患儿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且冠状动脉并发症[6]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不完全川崎病常见的误诊原因如下:①医务人员对不完全川崎病的认识严重不足[7],对于发热表现的患儿习惯性考虑感染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急性淋巴结炎、猩红热等;②患儿临床表现少见,影响患儿的早期诊断;③婴幼儿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不完全KD除发热外,其它五项临床表现出现率较典型的KD低,而且这些表现也并非同时出现,少数患儿以默写少见的症状起病,增加了早期诊断的困难,本组误诊5例中,有以发热、皮疹,发热、惊厥,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为前发症状,分别被误诊为猩红热、脑炎、败血症,虽不完全KD的临床表现与典型KD并不完全一致,但二者实验室指标变化基本相同,实验室指标检查对不完全KD的诊断有参考价值,2004年AAP及AHA联合制定了不完全KD的诊断治疗指南指出:如果实验室指标中CRP≥30mg/L,和/或ERS≥40mm/L,应进一步评价其他实验室指标:血小板≥450×109/L,外周血WBC≥15×109/L,上述实验室诊断指标中,若有三项指标符合上述标准即可初步确诊为不完全KD,另外该方案还提出对不明原因发热≥5天的小婴儿(<6月)伴有临床表现符合一项者应安排ucs检查,如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则可确诊为不完全KD,本组误诊5例中均有CRP、ESR明显升高,血小板呈现上升趋势,如能及时安排相应的实验室及ucs检查,是能够及时诊断的[9]。因此医务人员需要重视患儿的临床表现,一旦患儿出现下列临床表现:①发热且患儿出现唇红干裂、眼结膜充血等症状;②卡介苗接种[8]部位出现硬结与红斑等现象;③肛周脱皮、潮红等症状的话,医务人员需根据患儿心脏彩超检查[10]、CRP、肝功能、动态监测血小板、血沉(RBC、血浆白蛋白)等实验室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降低不完全川崎病的误诊率。

综上所述,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相类似。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并对患儿的CRP、血小板、血沉、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相综合分析,进行诊断,降低不完全川崎病的误诊率。

[1] 吴俊英,汪培雄,诸葛小寅.不完全川崎病14例早期误诊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15(05):483-485.

[2] 颜福珍,谭本才,严德强等.浅谈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8(09):267-268.

[3] 段炤,邹峥,林智平.86例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 2012,22(11):989-991.

[4] 张清友.杜军保.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现状[J].中华儿科杂志. 2006.44(5):339-341.

[5] 陈波,邹外一,郑瑞丰等.小儿不完全川崎病1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6(13):2282-2284.

[6] 王宏磊.小儿不完全川崎病56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05(01):70-71.

[7] 石艳,杨玉湘,黄婷婷等.凉山彝族地区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调查分析[J].西部医学,2011,21(07):1390-1393.

[8] 卢俞任.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与临床表现分析[J].中外医疗,2014,20(06):30-31.

[9] 骆朋,颜科.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26(13):1779-1781.

[10] 罗红.不完全川崎病4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15(30): 5367-536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