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分析

时间:2024-07-29

钱冬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人民医院,江苏张家港215625)

论著/冠心病

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分析

钱冬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镇人民医院,江苏张家港215625)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合治疗的安全性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3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AUC及Cmax都有明显上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肌肉疼痛现象,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搭配治疗时,要明确观察患者药代动力学变化,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

他汀类药物;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

为进一步探讨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合治疗的安全性,本文选取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强心、利尿、抗感染、扩血管药物进行传统治疗,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在42~74岁,病程在5个月~7年;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在43~75岁,病程在6个月~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采用强心、利尿、抗感染、扩张血管药物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10~20mg。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每天1次,每次20mg。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项临床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2)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3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药物配伍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血药浓度、t1/2都无明显变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AUC及Cmax都有明显上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转氨酶升高以及横纹肌溶解等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肌肉疼痛现象,停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急性心功能不全又叫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是急性左心衰竭所引起的急性肺水肿[1]。心功能不全被定义为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2]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昏厥、休克、急性肺水肿、心脏骤停等。其治疗主要依循以下几个步骤:镇静、吸氧、减少静脉回流、利尿、扩张血管、强心,同时进行原发病的治疗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药物配伍结果比较(x± s)

他汀类药物作为新型的调脂药物,其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总胆固醇,且降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能有效保护患者心脑血管,降低心血管病症的总死亡率[3]。但是,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应用效果及其应用安全性也收到广泛关注。因此,选择正确的他汀药物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高其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十分重要。

他汀类药物在肝脏代谢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引起肝脏毒性。而目前,被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他汀类药物主要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其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毒性。

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种新合成的还原酶抑制剂,其在肝脏内的血药浓度较高,且有较长的半衰期,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小[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利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3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肌肉疼痛现象,停药后症状消失,其治疗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

辛伐他汀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指出,辛伐他汀持续性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为1%[5],且不会出现中毒性肝炎等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大量资料显示,洛伐他汀对肝脏的毒性作用较小,且在停药后肝功能能及时恢复正常。一项研究证实,关于长期应用洛伐他汀肝脏毒性的荟萃分析表明,转氨酶持续性显著升高的概率仅为1.9%[6],且在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他汀类药物与抗凝结剂氨氯地平在人体内的代谢均需要CYP3A4酶的参与,而相关研究指出,将他汀类药物与抗凝结剂进行体外联合运用,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一种药物的效果,尤其在延长血小板凝聚时间方面优势更为明显。且其具有较好耐受性,既能有效治疗患者病情,又能防止毒副作用产生。

他汀类药物引起自身的非降脂作用,其对于心血管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与其他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相互联合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代谢均需要CYP酶的参与,在吸收和代谢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竞争性,引起血药浓度和药代动力学的变化,产生不良反应,特别是可能会产生转氨酶升高以及横纹肌溶解症等。因此,在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心血管药物配伍时,要密切关注患者不良反应,关注患者的血药动力学变化,及时进行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治疗,有效控制病情,确保用药安全性。

[1] 朱丽芳.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163-164.

[2] 欧阳艳簪.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09-210.

[3] 王红.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2,24 (12):145-146.

[4] 吴弟新.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76-477.

[5] 王新生.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595.

[6] 张宁.浅谈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3):169-17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