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李施艳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3000)
冠心病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
李施艳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常德413000)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冠心病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和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门诊确诊的9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进行精神卫生状况的评定,根据测评结果寻找患者存在的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并且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治疗。心理治疗以个体为治疗对象,治疗方法以心理疏导为主,治疗后再次进行精神卫生状况的评定,比较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分。结果门诊冠心病患者存在较多方面的精神卫生问题,主要有焦虑(%)、抑郁(%)、强迫(%)和恐惧(%)。在给予合适的心理疏导后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相比较,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等问题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门诊冠心病患者存在焦虑、恐怖、抑郁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合适恰当的心理疏导对于患者的心理卫生问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门诊;冠状动脉疾病;精神卫生;心理疏导
冠心病即灌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在很多发达国家,冠心病都是导致死亡的第一原因;在我国,冠心病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其中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冠心病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恐慌,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间接加重病情,妨碍对了该病的治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择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对他们的精神卫生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给予针对性强的干预措施,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门诊就诊,且被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推荐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年龄在65岁以下;没有其他严重的合并躯体障碍;患者意识清楚,能独立、清晰地回答问题;患者无精神病患。研究对象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30例,年龄为45~62岁,平均年龄为536.18岁,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
1.2方法
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心理学量表,在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师的具体指导下,用统一的指导语言进行测评。心理检测时间为:进入门诊开始病症相关治疗前和一个月的心理辅导后。治疗方法为心理疏导法,具体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首先向患者阐述有关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包括预防、保健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然后就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变化以及存在的疑问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治疗时间由患者和心理治疗师共同商量确定,治疗频率为每周一次,SCL-90的判断标准为:因子分2为中度痛苦水平,表示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对于测评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均用S表示,结果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SCL-90个因子分2比例
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SCL-90个因子分2比例见表1。
由表1可知,冠心病患者的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焦虑、抑郁、恐怖和强迫,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心理疏导,各因子的痛苦水平显著下降,其中抑郁和焦虑最为明显(P<0.01)。
表1 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SCL-90个因子分≥2比例[n(%)]
2.2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见表2。
由表2可知,冠心病患者经过心理治疗后,焦虑、抑郁、恐怖和强迫等主要症状因子分显著下降,好转的效果非常明显(P<0.01)。
据统计,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城市为1.60%,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冠心病死亡率的升高也给人们带来了恐惧,人们担心的冠心病或者已经患冠心病的病人害怕冠心病导致死亡,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在饱受身体痛苦的同时出现了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冠心病患者容易对疾病产生过度的担心和恐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术后病情的恢复。心理上的恐惧不仅加重了病情,加长治疗时间,延缓康复,而且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门诊冠心病患者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焦虑、抑郁、恐惧和强迫,比例分别为78.9%、54.4%、33.3%、33.3%,调差显示冠心病患者抑郁合并焦虑症状者患病率以几何级数增加,个体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心理、情绪等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情况应该引起医生足够的重视,对患者进行合理适宜的心理疏导,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相当重要。
心理干预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心理问题或者个性特征给予一定的影响,使之朝着预期的目标变化的过程,手段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心里只来哦、心理康复等,具体进行时,医生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干预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社会各界的各个领域和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关的研究表明,合适有效的心里干预能够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使患者积极乐观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以便于早日恢复健康。本文心理干预主要采用的是心理疏导疗法:首先医生对患者进行冠心病基础知识的普及,解除患者的一些不必要的恐慌,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导致突发死亡;其次,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教育并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纠正患者不良的性格行为,培养良好积极向上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避免突发心血管事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研究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焦虑、抑郁、恐惧和强迫等不良情绪有了显著的改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其进行的心理疏导也应该是多方面且有针对性的,在进行心理干预时一定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个体患者的心理干预方式,这样才能扩大心理干预的效果。
表2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
综上所述,对门诊冠心病患者在临床手术或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适的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精神压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症状,能够进一步的改善预后,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突发。
参考文献
[1]顾琴.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4):272.
[2]李欢.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2):118-119.
[3]任显锋,白慧丽,郑素娟.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和述情障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231-232.
[4]古丽松,林艳,木妮拉.冠心病患者的情感问题和临床意义[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2,11(3):220-221.
作者简介:李施艳,1977年生,女,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内科和介入手术室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