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毛海云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 普洱 665000)
不同类型心衰患者QRS波时限与NT-proBNP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毛海云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之间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分析所有观察对象的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关系。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以及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NYHA分级、LVEF、NT-proBNP和QRS波时限等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QRS波时限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因而可作为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些依据。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电图QRS波;血浆N末端;利钠肽原
心力衰竭指的是多种复杂因素所导致的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长时间得不到有效代谢,以及心脏泵功能障碍所诱发的临床综合征。依据患者是否存在心室收缩功能问题,可将心力衰竭患者划分为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以及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两类。现阶段,超声心动图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检查技术,但这一检查方法的影响因素较多。随着心电图技术的逐步引入和广泛应用,QRS波时限逐渐成为了测定患者心室除极功能的主要措施。本文就对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1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之间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70例,女性5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0岁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12.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2009年制定的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且NYHA心功能分级在II至IV级之间。同时排除出血性疾病、肾衰、肝硬化、恶性肿瘤等系统性疾病患者;未接受外科根治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他系统性疾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45%的LVEF评定标准,将患者划分为DHF组(n=60)和SHF组(n=60),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日本光电ECG-1350P心电图机对观察对象的心电图QRS波时限进行测定,全部观察对象均于入院后接受12导联标准心电图检测,走纸速度25mm/s,心电图振幅10mm/mv,通过12导联同步描记法对QRS波时限进行测量,也就是12导联中QRS波最早起点和最晚终点之间的间距(ms)。
全部观察对象均于入院时即时采取3ml静脉血,将其放置在肝素锂抗凝管中,并均匀混合,通过4℃离心机进行血清分离,通过(罗氏)Roche cobas e 601对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进行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以及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NYHA分级、LVEF、NT-proBNP和QRS波时限等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观察对象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指标分析
心力衰竭患者受到心脏基础性疾病的影响,易发生心肌缺氧、缺血症状,神经内分泌系统受到激活,进而诱发心肌细胞间质增生、凋亡和坏死等症状,也就是发生心室重构,最终造成心室肌以及心室浦肯野纤维电传导能力降低,其主要表现在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1]。B型利钠肽(BNP)属于一种心室肌合成分泌而成的肽类激素,该类物质能够利尿利钠、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产生抑制作用、扩张血管等。受到蛋白酶水解作用的影响,BNP前体会分别下裂解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BNP和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NT-proBNP[2]。DHF患者受到心室壁僵硬度提高以及心室松弛功能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其心室舒张压会有所提高,心肌在牵张刺激影像下会释放和分泌NT-proBNP,进而提高血浆NT-proBNP水平。SHF患者会因每搏量降低而造成心室容积扩张以及左室舒张期末压力提供,并释放大量的NT-proBNP,所以,血浆NT-proBNP水平会显著提高[3]。
综上所述,心电图检查具有准确性、客观性和简便性等基本特征,QRS波时限能够直接说明心肌生物电活动情况,与LVEF和血浆NT-proBNP水平存在直接联系,因而可以作为心力衰竭临床检查和诊断的主要依据,能够对患者心力衰竭类型进行准确判断,因而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4]。
参考文献
[1]郭英.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9):91-92.
[2]张彩琼.脑钠素与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03,18(2):153-156.
[3]史晓敏,徐国宾,夏铁安等.N末端B型钠尿肽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评价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29(1):27-29.
[4]吕先光,刘朝东,张萍等.B型脑利钠肽、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0,13(1):96-9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