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罗晓东
(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云南 丽江 674100)
其他论著交流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
罗晓东
(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云南丽江6741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均插管麻醉处理,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和对比麻醉前后患者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情况。结果所有选取患者实施麻醉后,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恶性或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在诱导前及拔管前后发现患者MAP、HR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完成插管后上述指标迅速回升,回到正常水平或略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行LC治疗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积极改善和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升其手术耐受能力,对预防麻醉过程中循环出现剧烈波动,保证心肌供氧平衡,降低LC风险,保证手术安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处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其作为当前微创手术中的一种,具备创伤小、术中出血量低、对患者体内微环境影响小、术后疼痛感轻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合并基础病症较多,心血管系统功能薄弱,在行LC治疗时,无疑会增加手术风险,而该类患者的麻醉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是手术顺利完成的最基础保障。为分析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行LC时的麻醉处理效果,选取了144例在我院接受LC治疗的该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1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本组选取对象中,男52例,女92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7.4±6.2)岁;其中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电图异常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人数依次为6例、56例、4例、15例、3例和40例,其中合并上述两种疾病和两种以上患者人数依次为16例和4例;另外心电图异常主要为心电图检查发现ST段异常改变、室性早搏、房颤、频发房早、阵发性房速等。本组选取对象均存在胆囊息肉伴随胆囊炎或单纯性胆囊炎以及结石性胆囊炎,需要给予LC治疗。
1.2麻醉处理
在行LC治疗前30min,给予患者0.1g鲁米钠和0.3mg东莨菪碱,肌肉注射;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患者外周静脉,对面罩吸氧给予除氮处理,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患者3-4ug/kg、0.02-0.04mg/kg咪唑安定0、1mg/kg琥珀酰胆碱、0.1-0.3mg/kg依托咪酯进行诱导麻醉,诱导弯沉后给予气管插管,采取静脉微量泵持续泵注4-8mg/kg·h异丙酚实施术中麻醉,并给予间断吸入异氟醚,在手术进行过程中,依据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手术需要可以适量最佳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进行麻醉;术中将麻醉机控制呼吸,将通气参数设定为VT(潮气量)8-10ml/kg,RR(呼吸频率)12-16次/min;I:E(吸:呼)为1:2;采取三孔或四孔完成胆囊切除术。同时,使用气腹机采取7L/min的中速流量搭建人工气腹,维持气腹压力在6-12mmHg之间。
1.3麻醉监测指标
实施麻醉后,观察和记录本组患者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VT(潮气量)、PETCO2(呼吸波形及呼吸末CO2分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1麻醉前后指标变化对比
本组患者在采取上述麻醉处理后,LC均顺利完成,麻醉时间维持在20min-2h,平均麻醉时间为(45.3±6.2)min;144例患者均未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也未有死亡病例发生。
对144例患者给予诱导麻醉及插管处理前后,对监测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实施诱导麻醉后,患者MAP、HR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诱导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插管麻醉完成后,上述监测指标快速回升,并恢复到诱导前水平,部分患者略高于诱导前水平。详细见下表1。
2.2气腹处理前后各监测指标变化对比
分析发现,人工气腹处理后,患者PETCO2、HR、MAP等指标水平有明显上升趋势,较人工气腹处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旧处于正常范围内,详细见下表2。
2.3不良反应
实施上述麻醉处理后,144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缺血心电图表现,占总人数1.39%,经过吸氧、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等处理后,不良症状得到缓解。
表1 144例患者诱导前及插管前后各项监测指标对比(±s)
表1 144例患者诱导前及插管前后各项监测指标对比(±s)
注:*与诱导前对比,P<0.05,**与诱导后对比,P<0.05。
表2 144例患者人工气腹处理后各监测指标变化对比情况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给予充分的术前评估,对于保证患者麻醉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合并基础病症较多,神经感觉功能相对退化,若在术前不对其既往病史和活动能力进行评估,详细掌握其心功能强弱,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改善,很容易引发术中并发症,削弱或加强麻醉效果,对手术的正常进行产生严重的影响。
临床上,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对于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术前应及时给予心肌营养和供氧处理,改善心肌缺血状态,提升心功能,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而对于ST段异常改变、室性早搏、房颤、频发房早、阵发性房速等心电图异常改变患者,在行LC治疗前,需给予心功能评定,除此之外还需保证患者体内微环境稳定,术前做好镇痛、呼吸循环等处理,避免患者心功能再次恶化,影响整体治疗效果。本组14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LC治疗前,均给予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对症处理,实施麻醉过程非常顺利,在术后无1例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这充分说明了在术前给予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评估,提升患者手术耐受性的重要性。同时,为了避免麻醉药物停止使用后,可能引发的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兴奋而加重患者的心脏负荷,在让患者在术前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在手术当日晨时继续服用,进而降低手术风险。
对于LC手术而言,采取人工CO2气腹处理,会导致患者腹内压力增加,而高CO2血症会使得体内交感神经兴奋,致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加重心脏负荷,这会导致心肌的耗氧量和室壁张力增加,这均会使得心肌缺血发生率增加,严重时会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因此适当控制气腹压力,保证进气速度,对于该类患者显得尤为重要。本组144例患者在给予人工气腹时,同时给予阿托品进行处理,在接触气腹后,心率均恢复正常,同时将气腹压力维持在5-12mmHg,不仅充分保证了视野,也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行LC治疗前,充分掌握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积极改善和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升其手术耐受能力,对预防麻醉过程中循环出现剧烈波动,保证心肌供氧平衡,降低LC风险,保证手术安全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建渝.临床麻醉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552.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42.
[3]刘卫校.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3(2):107.
作者简介:罗晓东,1970年生,男,云南怒江兰坪人,白族,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麻醉方面的工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