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微生态及便控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4-07-29

王国辉, 牛波波, 牛会忠

(河北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31)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也是一种结肠上神经节细胞发育缺陷的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便秘、严重结肠炎、严重感染和败血症,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肠造口术和根治性手术,临床以手术切除病变肠段为主。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低龄儿往往不能耐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也逐渐向腹腔镜辅助手术方向演变,在腹腔镜辅助下行Soave术因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应用于临床,但对术后患儿便控功能及肠道菌群的随访研究少见报道[1],本文对此进行了随访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5月住院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96例,根据便利抽样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8.17±0.67)岁;分型短段型9例,长段型15例,普通型24例。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8.42±0.64)岁;分型短段型10例,长段型16例,普通型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6个月~12岁;②符合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标准[2];③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3]Ⅰ~Ⅱ级者;④患儿或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病例资料不完整;②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③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或严重精神病;④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⑤早产儿;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2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4]。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操作如下。患儿建立人工气腹,拔出气腹针置入Trocar为光源孔,置入腹腔镜;于脐环左、右两侧取操作孔,分别置入超声刀和操作钳。镜下确定病变部位及范围,分离切断系膜,病变的结肠和近端直肠系膜游离到盆底,肛门撑开器扩张肛门,于齿状线上5~10 mm处行环形切开直肠20~30 mm切断直肠肌鞘,将病变的结肠游离并拖出,切除扩张段结肠后,缝合固定近端肠管浆肌层与直肠黏膜下组织,间断缝合近端肠管全层与直肠黏膜切缘,缝合完毕后留置肛管。接着重新建立气腹,检查结肠无扭曲、血运正常、内脏无损伤,关闭系膜裂孔,解除气腹,缝合术毕。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肠管切除长度、禁食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1.3 肠道微生态检测

比较两组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B/E)。所有受试者在术前、术后排便通畅后,留取新鲜粪便3~5 g,无菌容器盛装送检。在-80 ℃冰箱中取出实验菌株,Trizol法提取总mRNA,并经焦碳酸二乙酯处理过的蒸馏水溶解,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mRNA纯度进行检测,取1 μL总mRNA,行qRT-PCR反应,反应体系为20 μL。使用转录后的cDNA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体系按照说明书进行配置,PCR以U6作为内参物。PCR反应条件:95 ℃预变性2 min,然后变性95 ℃ 15 s 、退火65 ℃ 30 s循环40次。根据荧光数据,由软件iCycler Optical System Interface Software分析ct值,制备标准曲线,以溶解曲线计算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大肠杆菌、粪肠球菌的数量和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B/E)值[5]。

1.4 便控功能评估和并发症观察

比较两组便控功能,术后6个月末参考临床排便功能评分标准[6]进行评估,内容包括便意、失禁、污便等,采用0~4分计分法,累计计分5~6分为优,3~4分为良,≤2分为差。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尿潴留、肛周皮炎、感染、小肠结肠炎等。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禁食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n=48)

2.2 两组肠道菌群和B/E的比较

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B/E均升高,大肠杆菌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双歧杆菌、粪肠球菌、B/E均高于对照组术后(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粪便中肠道菌群和B/E的比较(n=48)

2.3 两组便控功能的比较

观察组便控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便控功能的比较(n=48) 单位:例(%)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48) 单位:例(%)

3 讨 论

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结肠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管持续痉挛,粪便瘀滞于近端结肠,导致近端结肠肥厚、扩张。先天性巨结肠可引起营养不良,影响患儿发育,重症者可导致肠炎,危及生命。该疾病具有一定的家族发病倾向,发病机理是远端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功能异常,使肠管处于痉挛狭窄状态,肠管通而不畅,近端肠管代偿性增大,肠壁增厚。针对该病的治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手术切除肠段病变部位最有效,但传统开腹手术因创伤大,术中失血量多,增加了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术后恢复时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辅助多科室多疾病的治疗,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可清晰观察到腹腔内的情况,准确定位病变位置及程度,实时观察腹腔有无出血等优势,克服了传统手术的弊端,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往最新方向发展[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为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切口小,并通过腹腔镜获得了更清晰的视野,减少了术中失血量,从而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8]。

评价巨结肠治疗效果最主要的指标是患儿术后排便情况,这一点直接影响患儿术后生活质量水平、营养及生长发育,目前临床上类似报道均显示其患儿术后便控功能良好[9]。本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发现,观察组便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为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镜下视野好,便于发现隐匿的病变部位,提高了疾病根治概率[10];另外在腹腔镜辅助下切除了部分直肠肌鞘,降低了术后便秘发生率;此外术中可游离肠管,保证了肠管末端血运良好,直肠周围括约肌群得以保留,保证了直肠新的储便功能,因此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后更符合生理排便形态[11]。

正常机体的肠道内存在肠道菌群,即种类与数量众多的微生物群落,当肠道菌群与宿主机体形成一个共生的稳定系统,可保护宿主肠道上皮,抑制炎性反应,对宿主机体的免疫稳定、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当肠道菌群失调时,微生物群落的种类与数目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微生物屏障受损,增加了细菌感染风险[13]。文献[14]报道,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现象,肠道菌群参与了先天性巨结肠的发展。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双歧杆菌、粪肠球菌、B/E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可明显增加肠道中正常微生物数量,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其可能的机制为改良Soave术可改变肠道菌群和物理化学环境,进而影响宿主胃肠道生理活动[15]。

综上所述,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接受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水平,术后便控功能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