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CTC检测在预测肺癌复发转移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时间:2024-07-29

李 娜,姚 丽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检验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1]。肺癌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长期大量吸烟、职业、电离辐射及遗传因素有关[2]。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全身症状、浸润和转移症状等[3]。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癌以手术、化疗治疗为主,虽然能延缓病情发展,延长患者寿命,但是部分患者治疗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导致患者复发、转移率较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4]。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从原发病灶进入外周血液中的肿瘤细胞,但是临床上,关于CTC水平与预测肺癌的复发、转移及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较少[5]。因此,本文探讨CTC在预测肺癌复发、转移及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治疗的肺癌患者71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男41例,女30例,年龄35~88岁,平均(61.20±6.71)岁;病理类型:鳞癌25例,腺癌27例,腺鳞癌19例;肿瘤分期:Ⅰ~Ⅱ期34例,Ⅲ~Ⅳ期37例;分化程度:低分化23例,中分化36例,高分化12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肺癌临床诊断标准[6],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2)所有患者均为初次诊断,能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有关检查与治疗。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55例,设为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34~87岁,平均(60.28±6.69)岁。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肺部疾病或其它恶性肿瘤者;(2)合并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者;(3)近期使用其它方法治疗或影响预后评估者。两组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与设备

Abbott 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雅培公司)、常温台式离心机(型号:TDL-40C)(上海安亭仪器公司)、Promax摇床(德国海盗尔夫Heidolph公司)、GL-802B型微型台式真空泵(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荧光显微镜(上海顺宇科技有限公司)、原位杂交仪(美国Westwood公司)、DAPI荧光保存液(赛特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Triton X-100(上海波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循环肿瘤细胞富集方法

1.3.1 标本采集 观察组患者均为初次诊断后入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完成后,采集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10 mL,对照组健康体检当天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10 mL,并放置在含EDTA的抗凝管中备用。

1.3.2 磁珠富集 取淋巴细胞分离液与血液标本,混合后进行加热,控制加热温度为18~25 ℃,充分混合抗凝血7.5 mL及等量PBS液,经贴壁后缓慢导入淋巴细胞分离层,常温下进行20 min离心,离心力1463 g,获得环状乳白色单个核细胞层,采用PBS清洗2次,15 min离心,离心力1463 g。将细胞沉淀悬浮在磁珠缓冲液80 μL中,向缓冲液中加入CD45抗体20 μL,充分混合后进行15 min孵育,温度为4 ℃,加入磁珠缓冲液2 mL,10 min离心,离心力1463 g。去除上层清液,向获得的细胞沉淀中加入缓冲液500 μL完成细胞重悬,经磁珠MS分流柱后加入磁珠缓冲液500 μL,采用MS分流柱进行2次清洗。取分流柱分流出的液体,10 min离心,离心力1463 g后去除上清,将细胞沉淀放置在防脱载玻片中风干,在浓度为4%多聚甲醛中固定,见图1[7]。

图1 循环肿瘤细胞富集过程部分示意图

1.4 荧光染色

利用PBS对制备的载玻片进行3次清洗,每次清洗5 min,清洗完毕后采用BAS进行0.5 h封闭,然后,再用PBS清洗3次,每次5 min。向获得的溶液中加入小鼠抗人广谱细胞角蛋白,4 ℃下过夜,PBS清洗3次,每次5 min,然后向溶液中加入小鼠IgG(采用FITC标记),常温下孵育120 min,PBS清洗3次,每次5 min。在细胞区域加入DAPI感染的细胞核7 μL,加入盖玻片封固,在免疫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8-9]。

1.5 复发转移及预后评估

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转移、复发、预后等资料,分析CTC阳性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患者预后情况采用recist标准评价[10]:①完全缓解(CR):病灶全部消失;②部分缓解(PR):病灶范围较前缩小30%以上;③疾病稳定(SD):病灶范围缩小不超过30%,增大小于20%;④疾病进展(PD):病灶范围增大超过20%或出现新发的转移灶或远处转移灶。将CR、PR归为预后良好,将SD、PD归为预后一般。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原发病灶和局部有新的病灶出现定义为肺癌复发,当发现大脑或肝脏、脾脏、骨骼等其它部位转移病灶时定义为肺癌转移。

1.6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CTC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有39例发现CTC阳性,CTC阳性率为54.93%,对照组有2例CTC阳性,CTC阳性为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肺癌患者外周血CTC阳性率高于健康人群。

2.2 CTC阳性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肺癌患者CTC阳性率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预后、复发及转移有关,Ⅲ~Ⅳ期肿瘤、低分化程度、预后一般、存在复发转移的患者,其CTC阳性率明显大于Ⅰ~Ⅱ期肿瘤、中高分化程度、预后良好、不存在复发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CTC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不同性别、年龄和病理类型的患者,其CTC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肺癌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与CTC阳性率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肺癌患者复发、转移与CTC阳性率呈正相关性(P<0.05);肺癌患者预后与CTC阳性率呈负相关性(P<0.05),见表2。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癌以手术治疗、放化疗为主,手术能有效的切除病灶组织,延长患者寿命[11];放化疗则能杀死肿瘤组织,控制病情持续发生。但是,无论何种治疗方法均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再加上患者治疗后由于缺乏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导致患者死亡率、复发率较高,影响患者预后[12]。

表1 39例CTC阳性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表2 肺癌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与CTC阳性率相关性

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癌的诊断、预后和复发转移的判断主要依靠CT、MRI等影像学检测以及病理活检手段,然而这些手段对于微小病灶的检出能力有限,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很难实现动态监测。CTC不同于影像检查和病理诊断,只需要通过采集外周血即可获取,所以能够实现动态监测,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可通过CTC的动态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从而及时调整肺癌的治疗方案。此外CTC在肺癌复发转移的风险评估中也有重要作用,影像学检测是无法判断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当能够检测到病灶存在时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复发转移。而CTC则不同,肿瘤的复发转移主要就是通过血液系统传播的,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CTC,提前评估复发转移的风险。

本研究中,观察组肺癌患者中CTC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CTC在肺癌患者中阳性率较高,能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CTC最早在19世纪首次提出,后经不断研究探索发现其存在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中,且在良性疾病或健康人群中水平较低。对于肺癌患者而言,肿瘤细胞可自发,亦可由于治疗过程中挤压、器械触碰等进入血液中[13]。部分CTC进入外周循环中可以通过机体免疫识别及自然杀伤细胞作用而凋亡,仅有极少数CTC能逃避免疫监视存活,并且通过迁移、相互聚集、黏附等方式形成微小癌栓,在特定的作用下演变为转移灶,从而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肺癌组织中CTC阳性率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预后、复发及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C在肺癌患者中水平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加强CTC细胞测定能反应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研究表明[14]:对于肺癌患者而言,CTC检测对预测患者预后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它能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进行准确评估[15]。本研究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肺癌患者复发、转移与CTC阳性率呈正相关性(P<0.05);肺癌患者预后与CTC阳性率呈负相关性(P<0.05),说明CTC细胞阳性率与患者的预后、转移及复发存在紧密的联系。

综上所述,CTC在肺癌患者中阳性率较高,能预测患者复发、转移,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和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