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蒲城圆梦居者有其屋

时间:2024-04-23

□ 本刊记者 高波涛

蒲城圆梦居者有其屋

□ 本刊记者 高波涛

在蜗居时代,住房是全民面临的难题,而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却人人有房住,浦城县是如何美梦成真的呢?

“盖新房”是个难圆的旧梦

现年74岁的胡春芳,是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武家村人。1958年中专毕业时,她成了一名女拖拉机手。由于工作忙碌,胡春芳在分娩前一天,还在检修拖拉机。劳累过度使得出生的儿子先天不足,成了智障,后来别人给介绍的儿媳妇也是智障,这样造成了孙子仍有智障问题。可老天并没有因此而怜悯这个不幸的家庭。胡春芳告诉记者“儿子七年前去世后,这个家里里外外就都靠我支撑。”

胡春芳指着用土坯夯起来的土房说, “平时最可怕的是下雨,家里的房子有70多年了,上面虽然长满了杂草也摇摇欲坠,但那是我刚嫁过来时的新房,是全家最大的财产”。胡春芳接着谈到:“由于是老房子,院里都比屋里高,一到下雨,雨水就会倒灌进屋,你得拿盆子往外舀水。”随行的该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赶上汛期,就得想法把娘仨转移到邻居家:“房子塌了,会出人命的啊”。

胡春芳说“不是没想过盖新房,儿子在的时候就想过,可是家里实在盖不起,(儿子)走了,也没看到。”胡春芳有点哽咽。

“村上盖一座房要五、六万,家里的收入能填饱肚子就谢天谢地了”,胡春芳语气坚定地说道:“在我有生之年盖不起房,那我百年之后,凭他们娘俩更盖不起新房”。这句话是奢望?是感叹?还是一种无奈?记者无从揣度。

如何真正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群众实际的困难和问题,不仅需要地方领导敢于正视问题,更需要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扇门一顿饭

而对于赵山村四队的李菊华,她的愿望就是把十多年前做好的大门用起来。

“十多年前就做好了,打算盖新房时做街门。”但事实上李菊华家一直用的是纸板子。“那还是借别人的。”李菊华补充道。

李菊华的丈夫七年前去世后,家里就靠儿子打工维持生活,盖新房便成了一种奢望,那扇做好的门也就搁置起来。就这样,75岁的她和50多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由于腿有残疾至今未娶媳妇。

“我是一名老党员,我为自己不能脱贫感到羞愧。”在和记者交谈时,这是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同行的该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政府给她的低保她都没要,而是让给了别人。这么多年,李菊华对村里的工作一直很支持,没有要求村里给自己办过一件事。“我对不起党,还要什么!”李菊华数落着自己。

李菊华是自己数落自己,而十里铺村的周栓寅就不一样了。“孙子说房子烂了,该盖了,我说盖不起;孙子又说,看到家里的环境,吃饭都吃不下去”。

这是周栓寅和孙子一块吃饭时的一次对话。“一家五口人,房子是解放前盖的,住了四代人,20年前儿子娶媳妇时盖新房,也只是盖了三间简易房。现在孙子上高中了,周末宁肯在学校也很少回家。”周栓寅说道:“即便有时候回来吃饭,孩子也多是在院子里,就是因为屋里太破了”。

赵山村村民李菊花(左图)和十里铺村村民周栓寅(右图)都圆了“盖新房”的梦想,他们高高兴兴地站在新房面前,大方地接受记者拍照。图/高波涛

为了最贫穷的人

胡春芳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住上新房,李菊华也没想到那扇搁置了十年之久的门还能用上,周栓寅更没想到自己现在住的是三室一厅的大房子。“孙子现在有自己的卧室,不仅经常回来,还邀请同学来玩,高兴坏了”。周栓寅向记者讲述着。

这一切 “没想到”,都是因为有一个人替他们“想到了”,他就是蒲城县委书记张建军。张建军告诉记者在去年的一次下乡中,他发现有些贫困户住的是那么破败不堪,“我没有想到在我的县里还有如此贫穷的人”。这给了他很大震撼,回到县里,他便召开座谈会,并且很快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我要解决群众的安居问题,免费为他们盖房。”张建军告诉记者。

“全县摸底排查,落实那些因灾、因伤、因残致贫而仍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特困户。”张建军说,蒲城县359个村,经过各级部门的层层筛选,张榜公示,首批确定了154户。给154户盖房,需要多少钱?怎么盖?这是记者的疑问,也是张建军当时的疑虑。

“建设资金按照整合项目资金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筹集。”据张建军讲,项目资金主要包括:城建局的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民政局的应急救灾资金、残联的残疾人特困户建房补助资金、慈善协会慈善基金中的资金等。随着这些资金的整合,加上社会捐助的资金,这些资金于2010年11月前全部打入蒲城县财政局开设的专门账户。

资金落实到位,城建局便根据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情况,按照人均20m2的面积进行设计,包含住房、厨房、卫生间等基本要素,并且工程要达到主体、内粉、门窗完成,水电接通。工程完工后,确保住户能直接入住。

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住户的面积都要大于设计的标准,比如胡春芳和李菊华的新房面积都在80m2、90m2左右,而周栓寅的更是110m2左右。据随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标准外面积所需要的钱都是村里给出的,目的就是让这些贫穷户能住上最满意的新房。据了解,蒲城县首批78户新房已于2010年年底完工,剩余的将于今年中旬建成完工。

正视工作中的问题

在谈到这项工作感受的时候,张建军说道:“关注民生无小事,一定要关注那些生活在最底层、最贫穷的人。”他告诉记者,这项工作会持续下去,直到彻底解决贫困百姓的住房问题。

然而张建军也明白,不是所有的资金他都能整合到一起。“还是希望国家建立一种机制,彻底摸个底,用专门政策、专项资金通过几年的时间持续解决某件事,这样或许能让一些资金起到更大的作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采访最后,张建军告诉记者:“房屋建成后,最主要的还是解决这些困难户的生存问题,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所以打算在村里安排些公益性岗位,让这些人不用外出就能解决生存问题”。

蒲城县的“解民居、暖民心”工程是蒲城县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一次创先争优活动。如何真正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解决群众实际的困难和问题,不仅需要地方领导敢于正视问题,更需要行之有效的方式。蒲城县的做法,既整合了各类政策,又整合了各类资金优势,或许不失为一种睿智。

□ 编辑 刘文婷 □ 美编 阎 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