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时间:2024-07-29

董玲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5)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高发于中老年人群,目前有年轻化趋势。该病的临床特征主要是持续血糖水平升高,发生原因主要是环境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现有研究表明[2],对患者应用高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的维持、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院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尝试运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94例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协同组和基础组,每组各47例。协同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66~84岁,平均(75.08±5.24)岁;病程2~10年,平均(5.86±2.45)年。基础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66~85岁,平均(75.24±5.34)岁;病程2~9年,平均(5.58±2.68)年。将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1985年EHO糖尿病诊断标准[3];(2)年龄>65岁。排出标准:(1)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2)精神类疾病;(3)意识不清、精神异常。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在了解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

1.2 方法 基础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主要开展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予以饮食、运动等指导。

协同组予以协同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协同护理流程制定。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评估,与患者和家属形成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追踪记录。敲定教育的目标,根据对患者及家属的评估结果,对患者和家属形成教育标准,制定最近一段时间和长远的护理目标规划。敲定教育方法,了解患者的学历水平、学识情况、职业职称等信息,形成不同类型的信任关系。执行协同教育,致力于保证患者和家属的教育配合程度,患者的血糖水平的测量和控制,让患者之间进行沟通,分享护理感受,提高护理依从性。(2)环境护理。将患者收治住院后,首先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院内规章制度、科室相关人员等,维持良好的病房环境,保证患者住院的舒适程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患者和家属应予以充分的热情、耐心和尊重,对于病房中各种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提高患者住院的方便程度。(3)药物护理。遵医嘱为患者使用常用的降糖药物,例如双胍类或磺脲类等,告知患者应按照说明书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不可漏服或停服。指导患者自我测定血糖、尿糖的方式,观察患者尿液的情况,包括量、色、味、质等。在应用胰岛素的过程中,需要为患者讲述胰岛素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例如胰岛素应冷藏保存,不可放在冰柜冷冻,在注射前60 min应将胰岛素从冰箱当中取出恢复到室温再进行注射,该做法是为了避免注射位置脂肪萎缩,随后使用1 ml的真空注射器进行皮下注射。(4)饮食护理。饮食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的主要内容,控制饮食的目的主要是降低胰岛细胞产生的压力,因此患者应维持低糖、低脂、高维生素的饮食习惯。(5)运动护理。运动能够促进糖形成的氧化作用,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增强血糖的调节作用。运动也能降低精神的紧张反应,缓解不良心理。患者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慢跑、太极拳、健身操、散步等运动方法,运动时间选择在饭后30 min后,预防低血糖发生。

1.3 观察指标 (1)血糖相关指标:包括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2)生活质量(SF-36)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量表含躯体功能(PF)、角色功能(RP)、机体疼痛(BP)、活力(VT)、社会交往(SF)、情感(RE)、精神状态(MH)和总体健康(GH)8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自护能力评分:自护能力包括血糖指标监测、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食疗的掌握、运动方法、治疗的自护能力等。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 协同组各血糖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相关指标比较

2.2 生活质量指标 协同组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比较分)

2.3 自护能力 协同组自护能力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自护能力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发生概率逐年升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公共卫生问题。若患者长期维持高血糖水平,则预后较差,生活质量较低,并发症发生率也容易提高。且若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和速率,提高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病变的概率。同时老年糖尿病患者机体功能退化,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患者患病之后如果不能与他人沟通,将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形成心理病变。如此,患者与护理人员便难以建立有效沟通,护理依从性也会下降,从而影响护理干预的效果[4]。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需要进行药物降糖治疗,还需要控制自身的饮食。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关心,定期对患者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让患者增加对糖尿病护理知识的了解,加深对疾病的认识,降低心理压力,这对患者病情的稳定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一定效果[5]。

本研究中,实施协同护理干预的协同组患者血糖水平各指标(FPG、TG、TC、BMI)显著低于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组患者,而SF-36各项评分、自护能力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基础组。结果表明,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实施协同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护水平,因而该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