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3D 打印技术联合CBL 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29

蒋冬升,梁健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山东 菏泽274000)

案例分析(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该方法在骨科的临床教学中尤其适合[1],CBL在骨科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带教老师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促进从医学生到医师的角色转换[2-3]。骨科所涉及到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通常的影像学资料是二维的,缺少立体空间感,这是CBL 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3D 打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临床教学工作发生了改变[4]。使用3D打印技术所制作的骨骼模型实用性强,为临床教学工作提供了好的素材,可行性强[5],该研究以《股骨颈骨折》章节为例,探讨3D 打印技术联合CBL 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1 日—12 月31 日在我院骨外科实习的90名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 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0~22岁,平均21岁;对照组45例,男22 例,女23 例,年龄20~22 岁,平均21 岁,观察组选择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选择病房带教教学法。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高考成绩及在校各科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同一教师给两组学生授课,教学案例和授课内容均相同。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3D 打印技术联合CBL 教学,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依据临床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准备3D打印模型,模型可以在授课期间和授课后相互传阅和观察。具体内容如下:教学案例需体现出骨科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案例的设计要体现出知识性、互动性和相对复杂性,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逐步掌握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依据学校的教学大纲要求,学习内容包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骨折的分型、影像学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措施等,调取本院骨外科病房数据库资料,从中选取2016 年1 月—2018年12月典型的股骨颈骨折病例5例。利用我院PACS 系统平台提取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CT 三维图像重建,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1∶1大小、高仿真股骨颈骨折模型。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解剖学知识、体格检查、影像学资料及3D 打印模型,对股骨颈骨折的部位,骨折移位的程度和方向进行分析,讨论骨折的分型并作出诊断,结合患者的年龄、骨折移位情况、综合评估病情后提出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病房带教教学法,有临床老师带教,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学习内容包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骨折的分型、影像学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措施等,对学习内容逐一讲解和示教。

1.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动学生积极性、掌握知识程度、临床沟通交流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临床创新思维能力,每项为10分,分值从0~10分,10分表示效果极好,0分表示极差。教学内容测试包括病史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分析影像学资料、骨折分型与描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每项内容分值是20分,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教学法教学内容测试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比较 见表2。

表1 两种教学法教学内容测试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种教学法教学内容测试情况比较(±s,分)

两组在病史资料采集、体格检查、分析影像学资料、骨折分型与描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面比较,P均<0.05。

组别 n 病史资料采集 体格检查 分析影像学资料 骨折分型与描述 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组 45 16.15±1.20 18.26±0.99 18.38±1.39 17.69±1.42 16.44±1.08对照组 45 14.24±2.25 13.01±2.78 13.80±2.68 15.17±1.57 14.80±1.34

表2 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比较(±s,分)

表2 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比较(±s,分)

两组教学效果比较,P<0.05。

组别 n 调动学生积极性 掌握知识程度 临床沟通交流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 临床创新思维能力观察组 45 8.15±0.73 7.96±0.90 7.78±0.74 7.45±0.92 7.80±0.40对照组 45 6.34±1.20 6.20±1.28 5.80±1.08 6.16±1.17 5.59±1.14

3 讨论

在骨科的临床实习带教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6],在骨科临床和教学中影像学资料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医学生对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和理解能力,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环节。现在常用影像学检查主要包含:X线、CT 及MRI 等,但是都不能直观的展示骨科疾病的解剖结构和损伤机理[7],利用数字化重建技术获取的CT 三维重建图像,虽然提供了三维的图像,仍然缺乏直观感。3D打印技术能完整展示骨折部位的三维结构,将3D打印模型和二维的影像学检查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理解骨科疾病的理论与操作,增强了直观性和操作性[8]。3D打印技术能将虚拟的影像学检查通过打印技术变为实体模型,近年来,该技术已在骨科疾病的诊治中广泛使用,临床教学中也逐步被应用[9-10]。

CBL 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临床带教老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实践操作技能,骨科是一门疾病种类较多和综合性较强的临床学科,骨科涉及的解剖结构多,骨组织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对医学生的影像学知识和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但在临床实习带教中,普遍存在实习生对解剖结构欠熟悉,部分同学没有较好的空间想象力,必然会使CBL 教学法的总体效果受到影响。随着3D打印技术的出现,利用该技术可以将骨骼的位置、形态等解剖结构通过模型的形式直观呈现,能帮助实习生对骨折的类型和诊断的掌握,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11]。

利用3D 打印技术,按骨骼1∶1 的比例打印出骨骼模型,可以充分认识骨折部位的三维空间结构,明确骨折的分型,了解骨折断端的关系[12],使临床带教更加生动、形象、立体,学生利用病例的3D 打印模型,能更直观的观察到骨骼的位置和形态,明确骨折的类型,3D打印模型能解决学生在CBL 教学中对受伤机制、骨折分型不容易理解所导致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D打印技术联合CBL 教学在主观和客观上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总之,3D打印技术联合CBL教学法利于学生对骨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并全方位提高骨科实习生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