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工匠精神融入康复医学专业运动疗法技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时间:2024-07-29

赵红霞,王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市立医院,山东 菏泽274000)

国务院在2019 年2 月19 日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将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培养大国工匠[1]。

关于“工匠精神”,我国专家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例如李云飞通过解读《说文解字》《韩非子·定法》,认为工匠精神应该考察“德、研、新、艺”四个方面[2];姜汉荣认为“工匠精神”是应匠心、匠术、匠德三匠合一[3];王丽媛认为工匠精神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4];肖群忠认为应具有“尚巧”的创造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等特征[5-6];闫广芬教授认为应该以“精、益、求、精”四个应然向度来界定并建立考察工匠精神的分析框架[7]。依据文献相应资料,我们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从校园环境氛围的熏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置及考核评价的修订等多方面进行,在本研究中,选取高职院校康复专业《运动疗法技术》课程中部分内容,选定两个组进行对比研究,检验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否不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9 年12 月—2020 年1 月选取我校2018级康复专业两个班级63名同学进行相应研究,研究中采用抽签方式将同学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 人,对照组31 人。观察组男16 人,女16 人;平均年龄(18.45±1.5)岁;上学期所有科目的期末成绩平均值为(85.23±5.62)分。对照组男15人,女16人;平均年龄(19.1±1.21)岁;上学期所有科目的期末成绩平均值为(85.31±6.12)分。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理论授课加实践授课相结合的方式。(1)内容选取:选取马金主编的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运动治疗技术》中脑瘫性患儿运动疗法部分。两组分开授课,理论课程两个学时,实践课程6 学时,分三次进行。教学内容选取方面,选取儿童康复代表人物李晓捷、励建安的关于小儿脑瘫的一些临床操作视频作为理论内容辅助。(2)课程实施:对照组按照原有的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内容,进行常规的授课,不刻意添加工匠精神相关内容,观看视频时也不刻意的总结其中包括的工匠精神。观察组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注重工匠精神的融入。如教学目标除了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外,增加“培养康复专业的工匠精神”一条目标。教学过程中,在理论方面介绍小儿脑瘫运动疗法时,选取视频观看过程中,特意强调其中涵盖的工匠精神,如:治疗方法科学、手段精细方面体现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治疗过程全面严格中体现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治疗中根据患者状况不断完善规范治疗过程体现的耐心细致,追求卓越;热爱康复治疗工作,愿意为此奉献,真诚待人方面体现的爱岗敬业,奉献他人;对待病人要有爱心、耐心中体现出来的仁爱之心,贯穿始终;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图名利,重在传承中体现的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在实践操作中,将上述工匠精神融入康复手段的选取、运动疗法的操作和对待患者的态度培养中。

1.3 观察指标 结业成绩的考核:两组均采用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评价占30% ,主要评价理论内容的掌握程度。实践评价占比70% ,包括授课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患者或家属评价。其中理论考试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即老师给定一个小儿脑瘫的病例,每位同学针对病例答题,以30% 的分值计入总分。

实践考试采用的是选择四位小儿脑瘫患者,3~4名同学一组负责患者每日两次的康复训练,训练时由两位老师在旁观察其技能、手法和态度,并记录其操作要点得分情况,其余同学在隔壁房间观察操作直播并打分,两天后两组同学全部完成实践课操作。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分别以60% 、10% 的占比计入实践评价的分数,完成后,由患者家属对每组同学进行满意度评价,按照10% 的比例计入实践评价的分数。

学生对工匠精神融入康复医学专业运动疗法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李克特五点量表调查两组同学授课前对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工匠精神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及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必要性认可程度。第二部分对观察组同学来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的主动性、工匠精神的理解及师生互动等几个方面进行对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对照组同学对后期工匠精神学习的需求调查。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发放63 份,回收63 份,有效率100% 。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授课前后对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 见图1。

图1 授课前后两组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程度

2.2 对工匠精神重要性认识 通过对两组同学关于工匠精神重要性与否调查,有82% 的同学都认为重要或非常重要,16% 的同学认为一般重要,仅有2% 的同学认为不重要,无一位同学认为非常不重要。

2.3 对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必要性的认可度 通过对两组同学关于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必要性认可程度方面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14% 的同学认为必要性一般,仅有3% 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无一位同学认为非常没有必要。

2.4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

2.5 观察组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与接受度 见表2。

表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s,分)

两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及总成绩比较,P均<0.05。

组别 n 理论成绩 实验成绩 总成绩观察组 32 72.34±2.23 83.59±4.76 80.22±6.43对照组 31 62.35±1.27 65.94±6.89 64.86±7.23

表2 观察组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度与接受度评价[n(% )]

3 讨论

研究中两组学生处在相同的校园环境、医院环境中,采用同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管理和评价中也具有相同的要求,不同的是观察组在教学内容设置中融入了工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授课教师关于工匠精神中所提到的相关内涵刻意的提醒,这样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不同,使得两组学生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差异。

理论成绩的考评采用同一份试卷,在分析试卷中,两组学生客观题目相差不大,在病例分析中差距较大。对照组同学在分析中主要依据病症的主要特点与相应病例相结合,进而依据教师授课内容和课本内容,设置相应的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同学除了采取与对照组同学的方式外,还可以将康复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细心、爱心等工匠精神与病例本身相结合,进而得到更为完善的治疗方案,这也是两组同学理论成绩有所差距的原因之一。

在实践课考试中,两组同学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对照组同学多是为完成实践操作,而观察组除了完成实践操作外,也注重与家属的交流,注重分析孩子的承受能力,当孩子明显因为不适而哭闹时,能有耐心的等待孩子停止哭闹,也能理解家属的心情,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也就可以得到家属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在考核中,采用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与家属评价相结合的多样与全面的考核方式,也可以多方位、全面的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这也是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突破点。除此之外,若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我们还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中进行浸润,在教学管理中进行落实,在教学工作中设置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工匠精神的培育,也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