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徐国东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贺州 542701)
肥料利用率是衡量施肥效果的主要指标,我国肥料利用率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为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文章展开以下分析,总结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技术措施,以期为从业人员提供可参考建议。
肥料利用率指作物所能吸收肥料养分的比率[1]。种植技术人员首先根据土壤各种养分的稀缺状况合理施肥,之后对作物吸收肥料养分在施肥总量中的占比进行计算,最终反映肥料的利用程度,但是肥料利用率不是固定不变的,与种植技术人员田间管理、作物种类、土壤类型、施肥性质等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肥料利用率越高,农作物经济创收效果就越好,反之越差。
通常情况下,水稻田氮肥利用主要相关元素为碳酸氢铵、硫酸铵和尿素[2],所需含量占比分别为26.8%、45.4%、34.8%;磷肥利用相关元素主要为五氧化二磷,平均吸收率为14%(吸收范围在10%~25%之间);钾肥利用相关元素主要为氧化钾,利用率一般维持在50%~60%。
首先,在当前水稻种植工作中,部分地区仍采用撒施或表施等施肥方式,不能否认的是,该种施肥方法能有效补充水稻植株生长所需养分,但是也应该注意到该种方法易造成肥料挥发、流失,不能实现养分的高效利用,整体施肥效果与农业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其次,我国多地区水稻生产仍然以分散小规模种植为主,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对现代化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率不高,不能将肥料施加与施肥装置相结合,故施肥效果不显著,不利于作物吸收,最终影响肥料利用率。
在水稻种植中,部分农户施肥观念落后,存在过量施肥的习惯,由于部分地区水稻田土壤肥力退化严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足1.8%,未达到国家土壤有机质含量5%~8%的标准值,导致土壤抗逆性大幅减弱,同时诸多因素加剧土壤肥力退化,最终致使土壤生产力显著下降。而为改变这一土壤退化问题,水稻种植户倾向于增加施肥频次和施肥量,以此推动水稻高产稳产。但是该种施肥方法与当前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不符,经营者不能有意识地对土壤进行数据化管理和科学施肥,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的速度较慢,或者由于有机肥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选择多施加化学肥料,最终肥料施加量不适宜,既不能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节本增效的目的,还会引发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当前我国微生物肥料施用比例仅约 2%,而在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微生物肥料施用占肥料总用量的比例已经超过20%[3]。可见我国过分依赖化肥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肥料品种单一,高效有机肥产品应用率不足。比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肥料施加类型是水稻专用肥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而对于微量元素肥料、水溶肥、缓释肥、控释肥等应用率不足,从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不利于耕地质量的提升,可见我国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面提升空间较大。
对于当前由于施肥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水稻肥料利用率不高这一问题,种植技术人员应以“促进肥料的高效利用”为核心理念,强化作物吸收,基层地区各部门需加大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支持力度,以此有效补充水稻植株生长所需,并拟定完善的扶持机制以及扶持政策,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有效鼓励,尤其是在税收层面上需补充更多优惠,通过政府补贴政策促使广大农民积极接受并主动应用此项技术,通过农业生产方式优劣对比,使其感受新技术应用优势,及时做好技术宣传推广,推动农民思想观念的有效转变。具体技术措施为:
3.1.1 水肥一体化技术
利用智能水肥一体机,规格为80 cm×70 cm×120 cm,水肥机进出水口管道De50,肥料吸肥管道De20,水泵功率1.5 KW,工作电压:380 V,流量5 m3/h,扬程58 m,工作压力可达0.5 Mpa,施肥通道三通道,多线电缆线连接时可接入两路电磁阀,无线连接时可接入多路电磁,屏幕尺寸15 寸。每个施肥通道均配备有流量计和流量调节阀门,屏幕中显示累计施肥流量,单通道吸肥量可达600 L/h。管道系统采用U-PVC 材料,该材料经久耐用,具有耐腐蚀、防紫外线、抗老化的特点,支持多种轮灌设置,并能设定每个区域的施肥时间、时长及施肥通道选择,同时该项设备可以实现7 ~15 天天气预报显示,能有效引导种植技术人员看天气施肥,并注重对土壤墒情技术参数、滴灌技术参数、施肥技术参数等进行全面研究,以此建立科学规范化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确保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价值能全面发挥。
3.1.2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
常规情况下,水田施入底肥的作业方式是全层施肥,人力撒肥机将底肥撒入水田[4]。通过整地措施,保证土壤对肥料进行充分吸收,但是应用该种施肥方式,施肥期间肥料易挥发和流失浪费。而采用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时,在插秧机上加装侧深施肥装置,把肥料均匀、定量地施入秧苗根侧,并覆盖于泥浆中,施肥深度4 ~6 cm,以此促进秧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该种方式能够在插秧的同时实现精准、高效施肥,是化肥减量增效的主推技术之一。具体技术措施为:根据机插秧要求选用规格化毯状带土秧苗,秧苗叶龄2 ~3.5 叶,苗高10 ~20 cm,叶色绿而不浓,之后选用带有侧深施肥装置的施肥插秧一体机,除去肥料中的结块及杂物,装入肥箱,装入量不大于侧深施肥机的最大装载量,排肥正常作业50 m 以上,薄水插秧,水深1 ~2 cm,机插秧苗应稳、直、不下沉,保证相对均匀度合格率≥85%,伤秧率≤5%,漏插率≤5%即可。该种方法能使肥料在土壤中缓慢分解,减少施肥总量与施肥次数,在水稻生长期间能稳定地为植株提供养分,最终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针对部分农户施肥观念落后,存在过量施肥这一问题,为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基层农业部门应该向农户宣传新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该种施肥方式是指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水稻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合理选择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最终保证实现水稻植株所需的各种养分平衡供应,从而实现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图1 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现场。
图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现场
具体技术措施为:①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得出土壤养分数据,如可以利用“6级”地力划分法,测定种植地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1 级地力指标分别为>40 g/kg、>150 mg/kg、>40 mg/kg、>200 mg/kg,2级地力以上指标分别为30 ~40 g/kg、120 ~150 mg/kg、20 ~40 mg/kg、150 ~200 mg/kg,3 级地力以上指标分别 为20 ~30 g/kg、90 ~120 mg/kg、10 ~20 mg/kg、120 ~150 mg/kg,4 级地力以上指标分别为10 ~20 g/kg、60 ~90 mg/kg、5 ~10 mg/kg、50 ~100 mg/kg,5 级地力以上指标分别为6 ~10 g/kg、30 ~60 mg/kg、3 ~5 mg/kg、30 ~50 mg/kg,6 级地力以上指标分别为<6 g/kg、<30 mg/kg、<3 mg/kg、<30 mg/kg。②根据前期测土配方结果,依据土壤中具体养分含量,校验施肥参数,并根据具体养分丰缺程度,给予针对性施肥,如:对于1 级地力,在施加基肥时,施肥配方为腐熟农家粪肥1000 kg/667 m2,并在水稻定植前7 天施加优质氮磷钾复合肥75 kg/667 m2;对于2 级地力,施加腐熟农家粪肥1200 kg/667 m2,并在水稻定植前7 天施加优质氮磷钾复合肥100 kg/667 m2;对于3 级地力,施加腐熟农家粪肥1400 kg/667 m2,并在水稻定植前7 天施加优质氮磷钾复合肥125 kg/667 m2;对于4 级地力,施加腐熟农家粪肥1600 kg/667 m2,并在水稻定植前7 天施加优质氮磷钾复合肥150 kg/667 m2;对于5 级地力,施加腐熟农家粪肥1800 ~2000 kg/667 m2,并在水稻定植前7 天施加优质氮磷钾复合肥180 kg/667 m2;对于6 级地力,施加腐熟农家粪肥2000 ~2500 kg/667 m2,并在水稻定植前7 天施加优质氮磷钾复合肥200 kg/667 m2。以此最大程度提高耕地耕层养分,减少不合理肥料投入,促进施肥方式转变,从而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
随着化肥减量增效指导战略的不断推进,很多新型肥料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3]。比如水稻中微量元素叶面肥、缓控释肥、腐植酸肥、生物肥料等,均可以提高肥效利用率,对施入量进行精准控制,能满足水稻植株生长所需。比如:可以利用北美农大集团生产的硼锌锰铁镁钙硅微量元素叶面肥,其有效成分含量98%~100%,移栽时亩用1 ~2 包(1000 g/包),拔节期亩用1 包,与氮磷钾复合肥(25 kg/667 m2)混合均匀撒施,或者在水稻分蘖至拔节期,将肥料稀释300 ~500 倍液搅匀,直接喷施于作物叶面2 ~3 次为宜。以上施肥方法能有效促进植株光合作用,防止水稻早衰,促使出苗和有效分蘖,实现苗齐苗壮,抗倒伏、抗干热风,提高植株抵御病虫等侵害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缓释氮肥,硝态氮含量≥102 g/L,酰态氮含量≥217 g/L,铵态氮含量≥102g/L,在移栽前5 天稀释成300 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可有效促进水稻植株茎叶生长,改善土壤肥力,提高水稻对磷钾肥的吸收效率,在稳定水稻产量的基础上,激发土壤微生物活性,最终实现增产效果。或者利用控释肥,总养分含量≥50%,氮磷钾比例27 ∶11 ∶12,在水稻扬花期追施,以20 kg/667 m2的量施入,该类肥料的施加可以保证氮磷钾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全控制,施肥后7 ~17 天,能有效将养分锁住,避免养分流失。还可以利用腐植酸肥,有效含量≥75%,在穗期稀释成300 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或者利用复合微生物肥料,有效含量≥50%,有效活菌数≥0.2 亿/g,有效活菌为枯草芽孢杆菌,有机质≥25%,施在地表下10 ~15 cm 处为宜,可提高土壤通透性,及时供给根系养分,促进根系快速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要求,在绿色农业发展背景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减少不合理肥料投入,减少化肥投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故在今后工作中,种植技术人员需建立科学规范化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采用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促进肥料吸收,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最大程度提高耕地耕层养分,促进施肥方式转变,加大新型肥料的推广使用力度,促使水稻出苗和有效分蘖,实现苗齐苗壮,以此实现水稻优质丰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