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猪疫病防控与治疗的关键技术

时间:2024-07-29

晏恒山

(铜仁市碧江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铜仁 554300)

规模化猪场生猪数量多、养殖密度大,若饲养管理粗放,疫苗接种不及时,生猪营养不足,发生不良应激,都极易导致疫病的发生,如猪气喘病、病毒性腹泻、细菌性腹泻、传染性胸膜肺炎等,这些病轻则影响猪只生长发育,重则导致其死亡。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防控、治疗规模化猪场常见疫病成为相关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猪气喘病

1.1 流行特点

猪气喘病的病原为肺炎支原体,因此该病也被称为猪支原体肺炎,属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患病猪会出现明显的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患病猪生长发育迟缓,育肥周期延长。该病常见于幼龄仔猪,其次是妊娠后期母猪及哺乳母猪,育肥猪一般不发病,成年猪主要以隐性感染为主。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及感染猪,病原微生物经呼吸道进入支气管、肺脏,然后随病猪打喷嚏、咳嗽排出体外,易感猪吸入飞沫后即可能感染发病。该病在冬季和春季发病率高于其他季节。

1.2 防控技术

高度重视养殖管理工作,做到自繁自养,尽可能地降低引种频率;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猪舍过度拥挤;每日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污染物及其他杂物,同时用火碱、次氯酸钙等消毒剂消毒,杀灭潜藏的病原微生物;保持生猪营养均衡,定期为其补充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满足猪只生长中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提升其抗病能力;禁止喂食霉变饲料及冰冻水,避免因应激诱发疾病;提高疫苗接种意识,制定科学免疫程序,正确选用疫苗,如猪气喘病弱毒疫苗、猪气喘病灭活疫苗等,使生猪快速产生免疫抗体,可有效预防猪气喘病的发生[1]。

1.3 治疗方法

猪气喘病治疗时常用敏感药物如下:肌内注射(以下简称“肌注”)泰乐菌素10 mg/kg,每天1 次,连续用药3 ~5 天;或肌注硫酸卡那霉素30000 IU/kg,每天1 次,连续用药3 ~5 天;或肌注长效土霉素15 mg/kg,每间隔48 小时用药1 次,连续用药3 ~5 次。配合使用中草药药方治疗效果更佳:用甘草、麻黄各10 g,桑白皮、荆芥、板蓝根、麦冬、连翘、桔梗、天花粉、黄芩各20 g,玉竹、金银花、沙参、鱼腥草、生石膏各30 g,将上述中草药晒干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适量开水冲调,放至常温后灌服,小猪每只服用20 g,大猪每只服用50 g,每天服用1 次,连服3 ~5 天。

2 猪伪狂犬病

2.1 流行特点

猪伪狂犬病属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该病可发生于任何猪,不同猪的症状表现有明显差异。妊娠母猪患病后,极易流产,产下弱胎或死胎或僵尸胎。青年、空怀母猪患病后具有繁殖障碍,屡配不孕,发情异常。公猪患病后睾丸萎缩、肿胀,逐渐丧失种用价值。仔猪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生长猪及育肥猪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成年猪以隐性感染为主。该病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猪、带毒猪、隐性发病猪,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内均有大量病毒,易感猪极易感染患病。

2.2 防控技术

鼠类是伪狂犬病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因此要高度重视灭鼠工作,减少猪场内鼠的数量,防止其四处传播病毒;定期做好消毒工作,选用来苏尔溶液、氢氧化钠等高效消毒剂对猪场进行消毒,杀灭环境中潜藏的病毒;密切留意猪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患病猪要及早隔离,防止猪只相互接触传播病毒;要重视免疫接种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选用猪伪狂犬活疫苗、猪伪狂犬弱毒疫苗、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预防猪伪狂犬病的发生。

2.3 治疗方法

现阶段,猪伪狂犬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所以在治疗时以对症治疗为主。轻症病猪可肌注复方盐酸吗啉胍注射液,按照0.1 mL/kg 剂量使用,每天1 ~2 次,连用3 ~5天;同时肌注转移因子5 mL 或白细胞干扰素5 mL,每天1 次,连用3 ~5 天。配合中草药治疗效果更佳,可用甘草、前胡、贝母、芍药、玄参、黄柏、花粉、麦冬、天冬、川芎、白芷、细辛各10 g,延胡索、知母各15 g,将上述中草药加水2000 mL 用文火煎熬成药液200 mL,去渣温服,大猪每次50 ~80 mL,小猪每次20 ~30 mL,早晚各1 次,连用3 ~5 天[2]。

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3.1 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属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临床上患病猪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有着较高的致死率。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及带菌猪,任何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尤其是3 月龄仔猪发病率最高,最急性和急性病猪致死率高达50%~100%。病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病猪的支气管、鼻腔、扁桃体等多个部位均有大量病菌,通过咳嗽、打喷嚏的方式排出体外,易感猪吸入后即可能感染发病。易感猪接触被污染的器具,与患病猪发生了间接接触,亦可患病。春季、秋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此时若饲养管理不当,卫生环境差,极易导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流行传播。

3.2 防控技术

认真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工作,保持猪舍良好通风,通过通风排出猪舍内的氨气等污染气体;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养殖密度不可过大;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每日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尿污秽物,防止滋生病原菌;保持均衡、充足的营养,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气温骤降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应激导致猪只抵抗力下降,诱发疾病;重视免疫接种,建议定期接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三价灭活疫苗、油佐剂灭活疫苗,有效防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发生。

3.3 治疗方法

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时,以抗菌消炎、消除呼吸困难为主,具体治疗方法如下:轻症病猪可肌注氯霉素20 mg/kg,早中晚各1 次,连用1 周。或肌注青霉素100 ~200 万IU/kg,早晚各1 次,连用1 周。重症病猪可混合肌注氟苯尼考0.3 mL/kg +阿米卡星0.2 mL/kg,每天1 次,连用3 ~5 天。配合中草药“清热解毒汤”治疗效果更佳,取甘草25 g,杏仁、麻黄各30g,半夏、白果各40 g,黄连、黄柏、款冬花各50 g,栀子、苏子、桑白皮各60 g,石膏130 g,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适量开水冲调,温服灌服,每天1 次,连服3 ~5 天,该方供 60 kg 病猪 1 次服用[3]。

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4.1 流行特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也被称为蓝耳病,属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临床上患病母猪表现为繁殖障碍,仔猪、成年猪、育肥猪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该病多发于1 月龄仔猪及妊娠母猪,病毒主要经过生猪口腔、鼻腔以及生殖道、伤口等途径传播,亦可经胎盘垂直传播。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器械往往携带大量病毒,易感猪接触这些东西后即可感染患病。

4.2 防控技术

加强引种管理,引种前认真做好检疫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确保从阴性猪场引种,禁止从发病猪场引种,引种猪应当隔离观察4 周以上再并群饲养,不可过早合群;加强生物安全防范,每日做好猪舍卫生清洁及消毒工作,饲养人员禁止串舍,避免传播病毒;做好灭蚊、蝇、鼠等工作,防止其传播病毒;制定科学免疫计划,及时接种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JXA1-R 株)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活疫苗(CH-1R 株),实现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有效防控。

4.3 治疗方法

治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时,以退热、抗菌、净化病毒为主,具体如下。抗病毒:混合肌注干扰素3 万IU +黄芪多糖10 mL,仔猪每次3 ~6 mL,育肥猪每次10 mL,每天1 次,连用3 ~5 天;退烧预防继发感染:肌注30%安乃近25 mL+地塞米松25 mg+青霉素400 万IU+链霉素2 g,早晚各1 次;增加食欲:肌注胃复安1 mg/kg+维生素B 120 mL,每天1 次。配合中草药治疗效果更佳,用连翘、牡丹皮、赤芍、丹参各10 g,玄参、黄芩、板蓝根、麦冬各15 g,生地黄18 g,银花藤20 g,水牛角30 g,生石膏50 g,将上述中草药加水2000 mL 用文火煎熬成药液,去渣温服,大猪每次80 ~100 mL,小猪每次30 ~50 mL,早中晚各1 次,连用3 ~5 天[4]。

5 病毒性腹泻

5.1 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其病原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患病猪会出现明显的水样状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猪,相比较而言,2 ~3 日龄的仔猪发病率最高,而且致死率高达100%。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携带病毒的猪。被病猪污染的饮水、饲料亦是重要传染源。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猪传染性胃肠炎:其病原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高速接触性传染病,10 日龄内的仔猪是高发群体,冬季和春季是高发季节,患病猪主要表现为剧烈呕吐和腹泻、脱水等,死亡率超过90%,5 周龄后的患病猪及成年患病猪一般不会死亡。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猪及隐性带毒猪,病猪呕吐物、分泌物以及排泄物内均有大量病毒,极易经呼吸道、消化道两种途径传播给其他易感猪。

猪轮状病毒病:其病原为轮状病毒,属急性肠道传染病,8 周龄内的仔猪是高发群体,发病率超过90%,患病猪会出现明显的腹泻、呕吐、拒食、精神差、脱水等症状。患病猪及其排泄物均携带大量病毒,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

5.2 防控技术

要提高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意识,杜绝病毒传入传出;做好仔猪饲养管理工作,使其尽早吃上、吃足初乳,进而获得被动免疫抗体,提高抵抗力;做好仔猪防寒保暖工作,减轻冷热应激反应;应为初生仔猪营造舒适、卫生的环境,做好猪舍的消毒工作,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减少粪污残留及病毒传播;应当确保开口料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且均衡,提高仔猪抗病力;重视疫苗免疫工作,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建议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与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实现对仔猪病毒性腹泻的有效防控。

5.3 治疗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治疗以止泻收敛、预防脱水、修复肠黏膜为主,具体如下。止泻:硫酸粘杆菌素1000 g 拌料1 t,连用3 ~5 天;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葡萄糖20 g、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水1000 mL);预防继发感染:肌注恩诺沙星注射液0.1 mL/kg,早晚各1 次,连用3 ~5 天。

6 细菌性腹泻

6.1 流行特点

仔猪大肠杆菌病: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仔猪黄痢,1 ~3 日龄的仔猪是高发群体,春季是高发季节,死亡率约为50%。临床上患病猪会出现排黄色水样粪便的现象,停止吃奶,后期肛门松弛,大便失禁,脱水、消瘦,最终昏迷死亡。其二是仔猪白痢,10 ~30 日龄的仔猪是高发群体,尤其是刚断奶的仔猪发病率最高,气候突变时极易发生,临床上患病猪会排灰白色糊状粪便,死亡率较低。

仔猪副伤寒:其病原为沙门氏菌,1 ~2 月龄的仔猪是高发群体,急性病猪呈败血症表现,皮肤出现斑点,颜色为紫红色,亚急性及慢性病猪具有肠炎、顽固性下痢、消瘦等表现。患病猪、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消化道是细菌主要传播途径。冬季和春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此时若猪舍环境卫生差、气温突变,极易诱发仔猪患仔猪副伤寒。

仔猪红痢:其病原为C 型魏氏梭菌,1 ~3 日龄的仔猪是该病的高发群体,临床上患病猪主要表现为排红色稀软粪便,主要是由肠黏膜发炎、坏死所导致的。

6.2 防控技术

要高度重视仔猪护理工作,特别是初生仔猪及断奶仔猪,应当为其提供舒适、卫生、清洁、干燥、安静的圈舍环境;做好温度调控工作,防止其产生不适;定期清洗槽具及用具,减少细菌残留;仔猪断奶时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一次性直接断奶,防止其产生应激;断奶后禁止突然换料,应逐渐增加纤维素补充量,减少高蛋白及高碳水化合物饲料量;重视临产母猪管理及产后管理,及时更换垫草,擦洗母猪乳房、乳头,防止仔猪哺乳时细菌从口中进入;重视药物预防,如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等,均可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重视疫苗免疫,母猪临产前21天注射K88、K99、987P 三价灭活苗,可降低仔猪患细菌性腹泻的概率[5]。

6.3 治疗方法

猪细菌性腹泻治疗时,以抗菌消炎、止泻补液为主,具体如下。抗菌消炎:肌注硫酸新霉素10 mg/kg,早晚各1 次,连用3 ~5 天。或口服安普霉素15 mg/kg,每天1 次,连用1 周。或口服痢菌净10 mg/kg,早晚各1 次,连用3 ~5天。止泻:口服鞣酸蛋白5 g,每天1 次,连用3 天。预防脱水:口服葡萄糖20 g +氯化钠3.5 g +氯化钾1.5 g +碳酸氢钠2.5 g +水1000 mL,供患病猪自由饮用,防止脱水。

7 结语

综上所述,规模化猪场生猪疫病高发背景下,要充分意识到各类猪疫病的巨大危害及对猪只生长发育的影响,深入分析生猪疫病发生原因及流行特点,进而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疫病发生率。要密切留意猪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患病猪,应当及早隔离诊断,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病猪及早恢复健康,降低猪只死亡率,减少猪场经济损失,保障规模化猪场稳定生产发展,推动畜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