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杨雪
(铜仁市碧江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铜仁 554300)
猪肉是我国消费最多的肉类,其人均消费量约占我国肉类人均消费总量的60%,如此旺盛的消费需求,促使生猪养殖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随着养殖数量的不断增多,生猪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猪肉安全问题高发,长此以往,势必会对生猪养殖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生猪生态养殖技术作为生猪养殖的一种新兴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及猪肉安全问题。因此在当前背景下对生猪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探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养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体包括疾病预防、饲料投喂、品种改良、环境卫生、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多项工作内容。而生猪生态养殖具体是指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通过为生猪创设自然卫生的环境,投喂绿色健康的饲料,规范激素、兽药使用,增加生猪活动量,降低生猪疫病发生率,提高猪肉食用安全性。除此之外,在生猪的生态养殖过程中,还要对粪污予以合理利用,通过沼气发酵、堆肥发酵等方式,减少粪污总量,将粪污转化成沼气、沼渣、沼液使用,而这对于降低生猪养殖污染,提高生猪养殖附加效益是极为有利的[1]。
品种的优劣会在很大程度决定生猪的生产性能。当前生猪生态养殖品种以国外生猪品种为主,国外生猪品种具有较多优势,如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疫病抵抗力强、饲养周期短等。但是与此同时,国外生猪品种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弊端,如肉质发柴、腥膻味严重等,无法很好地满足国内消费者食用需求。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生猪生态养殖发展,可以积极利用遗传改良技术,通过国内生猪品种与国外生猪品种杂交的方式,培育出既符合国内消费者猪肉食用需求,又具有多种优势的生猪品种。我国本土生猪品种虽然体型小,但是具备口感好的优势。可以对国外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的生猪进行引进,同我国的本土猪种进行杂交,发挥两种生猪品种的优势,培育出生长速度快、体格健壮,同时具有口感好、肉质佳特点的猪种,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
生猪遗传改良过程中,还应合理配合使用人工授精等技术,以提高改良的效率和质量,避免外来生猪调运频繁可能造成的疫病高发的情况。通过对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能够保障养殖工作的安全性,提高后备猪的质量,提高品种改良的质量。饲养管理人员应重视学习,提高思想意识,对人工授精技术进行科学的使用,同时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2]。
饲养环境是生猪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创设的合理与否会对生猪健康生长及疫病发生率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生猪生态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做好饲养环境创设工作,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可以在猪舍地面铺设吸水性、渗水性良好的垫料,以此来确保猪舍地面保持干燥状态,这对于减少猪舍细菌、病菌、寄生虫滋生是极为有利的。
二要及时清除猪舍内外堆积的污水、粪便、垃圾,同时根据具体位置选用针对性的消毒试剂进行消毒,以此来杀灭猪舍内外已经存在的细菌、病毒,使猪舍内外始终处于清洁卫生的状态。对于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做好集中处理,制定科学完善的消毒清洁制度,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消毒药物的配比要合理,以免对生猪的呼吸道产生刺激。各种消毒药物也应交替使用,定期更换,以免出现耐药的情况。
三要合理控制生猪养殖密度。将生猪养殖密度控制在合适的区间范围内,确保生猪具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可以增加生猪活动量,提高生猪免疫力;控制好饲养密度,也能够提高生猪的增重速率和饲料报酬。养殖过程中如果养殖密度过大,极易造成圈舍的空气质量差,细菌、病毒滋生严重。同时也容易造成猪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增加,影响生猪的身体健康。另外,很多疫病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若是养殖密度过大,生猪之间密切接触,也容易导致疫病传播的概率提高,对养殖工作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威胁。
四要做好猪舍保温御寒工作,使猪舍温度始终控制在适宜的区间范围内,防止生猪因中暑或受凉影响生长效率,甚至感染疫病。例如,冬季可以通过封闭门窗、搭建塑料暖棚等方式提高猪舍温度,夏季可以通过安装电扇、搭建遮阳棚等方式降低猪舍温度[3]。适宜猪生长的温度为14℃~23℃,最低温度不宜低于8℃,因此在冬季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对于仔猪的生长来说,温度的影响更大,温度不合适容易造成仔猪应激,还会使其患腹泻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且环境温度的下降还容易造成生猪的采食量上升,机体代谢产热才能够更好地维持体温。但这也容易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制约养殖效益的提高。因此一定要控制好圈舍的温度。除了控制好温度,还应对圈舍的湿度进行合理控制。湿度在50%~65%之间最适合生猪的生长。由于圈舍的湿度会随着季节变化和因气温的影响以及通风的强弱而改变,圈舍中需要配置湿度计,应对湿度进行监测,并做好科学调整。
五要注意规范建场,保证生猪养殖场的科学选址,保证布局合理,科学地进行功能划分,才能为后续的饲养管理工作规范的进行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养殖场选址可在地势稍高的区域,满足背风向阳的需求,保证水电供应便利,交通便捷。远离人口居住密集区以及工业污染区。养殖场中应科学划分各个功能区,如生活区、生产区、仓库、隔离区等,不同功能区之间还需保持合适的间距[4]。
饲料是生猪营养获取的主要来源,因此在生猪生态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做好饲料投喂工作。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确保饲料原料安全。最好选择谷物、蔬菜等原料配置饲料,同时要确保谷物、蔬菜等原料不存在被污染以及发霉、变质现象,以此来确保饲料配置的安全性;二是要确保饲料配置的科学性。要根据生猪不同阶段营养需求,对饲料予以科学配置,确保饲料营养均衡全面,以此来充分满足各阶段生猪营养需求;三是定时、定量投喂生猪。在投喂生猪过程中,养殖人员最好对投喂量、投喂时间予以固定,使生猪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以防因生猪营养吸收不良导致饲料利用率偏低。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猪生长所不可或缺的,因此在猪生态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为猪群提供充足的饮水,以此来促进生猪营养吸收,维持生猪正常新陈代谢。但是在饮水供给过程中,必须对饮水的清洁度、温度及用量予以合理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生猪饮水供给的科学性。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确保饮水干净卫生,澄澈透明,不能存在泥沙、虫卵、异色异味物质。如果养殖场现有的饮水不符合上述标准,要使用专业的净水设备净化后再投喂生猪;二是要确保饮水一年四季供应充足,特别是在夏季、早秋等天气炎热的季候,由于生猪体内水分散失较快,所以必须保证饮水一天24 小时不间断供应。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采用自动饮水器,以此来实现猪场一天24 小时不间断供水;三是合理控制饮水温度。新生仔猪由于肠胃发育尚不完善,过冷或过热的饮水都会对其肠胃造成刺激,进而出现腹泻现象,因此在对新生仔猪投喂饮水时,要以温水为主[5]。除新生仔猪外,其他年龄段的生猪饮水投喂以常温水为主即可,但是由于冬季气温较冷,为了防止猪群受凉,可以适当将饮水加热后再投喂猪群。
在猪生态养殖过程中,猪病的发生是在所难免的,而一旦发生猪病特别是传染性猪病,会对猪生态养殖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猪生态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做好疫病处理工作。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养殖人员要根据自身生猪养殖情况,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对于防控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高致病性、高致死率疫病的疫苗要做到“应免尽免”,切实提高疫苗免疫密度。但是在集中免疫过程中,许多生猪可能处于体弱、患病、哺乳等不适合接种疫苗的状态,对于这部分生猪要做好记录,待其生产、哺乳、恢复后再及时为其进行补免[6]。
二是在传染性猪病高发季节,养殖人员可以在生猪饲料、饮水中投放维生素、电解多维或针对性预防药物,以此来增强生猪免疫力,进而降低生猪感染疫病概率。另外可以对各种中草药进行合理的应用,发挥中草药在预防疫病方面的优势。在生猪的饲料中加入由金银花、黄芪、党参等药材制成的中药,也有助于提高生猪的免疫力,提高其对疾病的抵御能力。
三是在生猪日常投喂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对生猪进食情况、排泄情况、精神状态等加强观察,一旦发现生猪存在异常现象,要立即将其隔离饲养,并及时邀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断治疗,以此来防止猪病持续蔓延扩散。如果经专业兽医确诊为重大传染性猪病,养殖人员要第一时间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汇报,并根据当地动物防疫部门安排开展后续工作,以此来最大限度降低重大传染性猪病对生猪生态养殖造成的危害[7]。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粪便,这些污水粪便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不仅挤占大量的空间,而且会对周边的大气、水源及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而借助沼气利用技术,即可有效解决粪污堆积问题,确保对粪污资源予以合理利用。具体操作为:在生猪养殖场下游设置沼气发酵池,将猪场产生的粪污通过排污管道全部集中于沼气发酵池,然后通过厌氧发酵的方式将粪污转化成沼气、沼渣、渣液。沼气可以用于养殖场照明、取暖、提供燃气,可以将沼渣和沼液运输到农田中作为有机肥使用。
原生态放养技术是指利用猪群喜好群居、爱拱地、喜欢杂草等特性,开发荒山、荒丘等“四荒地”作为生猪养殖牧场,搭建简单的圈落,使生猪自由活动,自由采食,定期进行补饲,补饲要以农副产品及牧草、蔬菜为主,以此来确保生猪饮食的绿色天然性。相较于传统生猪养殖模式,生猪原生态放养一方面可以节约生猪圈舍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生猪活动量,减少生猪饲养密度,而这对于降低生猪疫病发生是极为有利的。但是这种养殖模式也存在自身局限性,如生猪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疫病防控难度大、植被破坏严重等。因此养殖人员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运用此项生猪养殖技术[8]。
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一项无污染、零排放的环保养殖技术,此项养殖技术可以将有机肥生产、饲养环境控制、粪便处理及生猪养殖四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发酵床养殖技术具体是指将菌种与锯末粉及作物秸秆混合在一起制成垫料铺设在猪舍当中,这样生猪排出的粪便就可以直接落到垫料当中被垫料中的菌种分解,分解后形成的有机肥可以作为菌种肥料。这种养殖技术不仅可以确保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被及时分解,而且可以为菌种生长提供养分支持,而这对于生猪健康生长以及提高生猪养殖附加效益是极为有利的[9]。
生猪养殖工作进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粪污,若是没有做好粪污的科学处理,会对养殖工作以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应用无害化处理技术时,除了要做好养殖中产生的粪污的处理,还需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以免尸体处理不当导致疫情二次传播的情况出现。养殖过程中,对于高发疫病且无治疗意义的生猪,还应及时对其进行扑杀,选择深埋法或焚化法等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使用深埋法处理时,埋入牲畜尸体后要撒石灰进行消毒。饲养管理人员也可以寻求防疫相关部门的帮助,以提高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应用质量[10]。
综上所述,猪生态养殖技术对于降低生猪养殖污染,提高生猪养殖效益,推动生猪养殖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做好生猪生态养殖技术宣传推广工作,使生猪养殖人员加强对生猪生态养殖技术的了解,系统掌握遗传改良、饲养环境创设、饲料投喂、饮水投喂、疫病处理、原生态放养、发酵床养殖等技术要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生猪生态养殖技术,进而更好地促进生猪养殖行业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