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山杰
(贵州省兴仁市人民政府城北街道办事处,贵州 兴仁 562300)
高热症是牛养殖中的常见病之一,其致病原较多,如牛流行热病毒、病毒性腹泻等,该病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感染性强,危害性大,传播速度快,病牛会出现持续高烧、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不振、运动失调等症状,因此养殖(场)户要密切留意牛的健康情况,做到及早发现并治疗,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
牛高热症指的是牛体温在39℃~41℃甚至更高,高烧会导致病牛机体组织出现创伤,严重的会致死。
牛高热症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直接性因素,如牛外感风邪之气,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进而导致细菌病毒入侵,诱发高热症。其次是间接性因素,如牛饲养管理不到位、免疫接种不及时、圈舍环境卫生差等,会威胁牛健康生长,产生应激反应时极易导致牛高热症疫病的发生。
患高热症的病牛主要症状表现是高烧,病牛发烧会经历三个周期,包括体温骤升或缓升期、体温高热持续期、体温骤降或减降期。持续性高烧极易导致病牛呼吸道、消化道等出现异常,因此要及时做好治疗工作。
牛高热症处理时,要重点做好降温工作,采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法使牛降温从而降低对牛机体组织所造成的损伤,同时补充体液,明确病因,最后对症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患有高热症的病牛,其临床症状表现变化快且复杂,所以在治疗时应密切留意其病情变化、饮食饮水量、精神状况、排泄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保证治疗效果[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为疱疹病毒,任何年龄、各性别的牛都会发生,尤其是犊牛发病率最高,患病牛和携带病毒的牛是主要传染源,健康易感牛直接接触病牛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草料后即可感染发病,该病亦可通过交配传播、呼吸道传播。
结合发病部位、病征的不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可分为呼吸道型、肠炎型、流产型等多种,但呼吸道型主要会引发高烧,病牛会出现40℃以上高烧、频繁咳嗽、双目流泪、呼吸不畅、流鼻涕、鼻黏膜充血、鼻镜发炎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患病牛极易因窒息死亡,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时死亡率亦会升高。
防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首先要重点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及时接种传染性鼻气管炎灭活疫苗(C1株),接种后2周即可产生抗体,保护期6个月以上,犊牛吃奶可获得被动免疫抗体,降低发病率。需注意禁止给怀孕母牛接种,防止流产。其次,要强化饲养管理工作,改善卫生条件,为牛群生长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降低对牛的刺激,确保牛群健康生长。再次,要制定防疫体系,重点做好引种管理、卫生清洁、消毒等各项工作,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防疫体系。最后,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隔离、淘汰、扑杀等各项工作。对于轻症牛可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同时配合中草药治疗,取麻黄18 g、升麻18 g、马勃18 g、葛根20 g、薄荷20 g、桔梗20 g、黄连20 g、荆芥穗30 g、玄参30 g、柴胡30 g、甘草30 g、连翘30 g、黄岑30 g、牛蒡子30 g、板蓝根120 g,将上述中草药加水1500 mL煎熬成药液500 mL给病牛灌服,每天2次,连服3~5天即可,可起到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降低病牛死亡概率。
牛蓝舌病属于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病原为蓝舌病病毒,该病和牛流行热病的流行季节、临床症状表现极为相似,但病原不同。公牛患病情况下,其精液中携带病毒,交配时可将病毒传播给母牛,母牛则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犊牛。牛蓝舌病多发于早春、夏季,尤其是池塘、河流多的牧区发病率更高。
病牛会出现明显的高烧现象,一般发热至39℃~41℃,口腔及鼻腔当中有炎症,并伴有水肿症状,舌部发绀,全身少毛或无毛的部位出血,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佳,重症病牛会因患蹄冠炎出现跛行现象,病牛死亡率在5%~30%。
防治牛蓝舌病时,首先,要重视圈舍环境管理工作,及时清理粪便和污水,勤换垫草,保持圈舍卫生干燥。其次,做好驱虫工作,防止库蠓传播病毒,定期对牛进行药浴,杀灭寄生虫。做好消毒工作,杀灭环境中潜藏的病毒。再次,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减少采用传统自然交配模式授精的次数,防止病毒传播。从次,落实免疫接种工作,及时接种鸡胚的弱化毒疫苗、牛胚肾细胞植入疫苗,提高免疫性,降低发病率。最后,针对患病牛,应及时将其淘汰,防止疫病扩散。针对个别轻症牛可使用高锰酸钾液冲洗口腔,并涂抹碘甘油,早中晚各1次。针对诱发蹄叶炎的病牛,可用20%氯化铵+水浸泡蹄部。为避免病牛出现继发感染的现象,可肌注青霉素200万IU+链霉素200万IU,每间隔12小时注射1次[2]。
牛病毒性腹泻属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牛,其中幼龄牛发病率最高,症状最重。易感牛直接、间接接触病牛或者其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即可感染发病。
患病牛会出现39℃~42℃高烧,剧烈腹泻,不愿进食,精神状态不佳,心跳频率加快。剧烈腹泻极易造成脱水死亡。该病潜伏期为1周左右,幼龄牛患病后死亡率在30%左右。怀孕母牛患病后极易流产。
防治牛病毒性腹泻时,首先,要加强喂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均衡、适口性好,定期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提高牛的抵抗力,还要科学贮藏草料,防止草料发霉变质诱发腹泻。其次,重视卫生清洁,及时清理粪便和污水,用清水冲刷墙面、地面,轮换使用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消毒剂消毒,确保健康的圈舍环境。再次,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牛病毒性腹泻灭活疫苗(NM01株),免疫持续期可达6个月,可有效预防病毒性腹泻的发生。最后,针对患病牛,应及时进行治疗,腹泻病牛可口服鞣酸蛋白20 g、次硝酸铋10 g、碳酸氢钠40 g、淀粉浆1 L。或者服用消炎可口服磺胺脒50 g、碳酸氢钠50 g、适量水,同时肌内注射青霉素、链霉素。亦可配合中草药治疗,取陈皮50 g、白术50 g、木香50 g、乌梅50 g、诃子50 g、椿白皮50 g、生地50 g、玄参50 g、泽泻50 g、白扁豆60 g、穿心莲60 g、苦参60 g、茵陈60 g、秦皮60 g、黄柏60 g、黄岑60 g、黄连60 g、白头翁60 g,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渣分3次服用,每天1剂,可起到清热解毒、涩肠止泻的功效[3]。
牛流行热病属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可感染任何品种、不同性别的牛,尤其是3~5岁龄的壮年牛和泌乳母牛发病率较高。病牛是主要传染源,吸血昆虫亦可传播病毒。该病多发于高温炎热、多雨潮湿、蚊蠓多生的季节,传播速度快,无继发感染情况下病牛死亡率为1%~3%。
病牛会出现39.5℃~42.5℃高烧,发烧3天后体温下降,病牛双目怕光流泪,眼睑水肿,频繁发出哼哼声,停止进食,反刍减少,嘴角有大量泡沫,个别牛关节肿胀导致跛行。发热时病牛排尿量少,尿液为暗褐色。妊娠母牛患病后极易流产或死胎,泌乳母牛则停止泌乳。病程大概持续4天左右,耐过牛极易因跛行、瘫痪被淘汰。
防治牛流行热时,首先,要加强引种管理,做到自繁自养,减少病牛的传入,必须要在引种时落实健康检疫工作,确保引种牛健康无异常方可引种,应将引种后的牛隔离饲养1个月,隔离期满再合群饲养。其次,要强化饲养管理工作,制定精细化的饲养管理制度,加强营养补充,合理搭配日粮,控制粗饲料和精饲料比例,满足牛群生长对于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升抵抗力。再次,要做好防蚊灭蝇工作,夏季是蚊蝇盛期,养殖人员可在牛舍及周边排粪沟喷施5%敌百虫溶液,可起到不错的防蚊灭蝇效果,减少病毒传播。从次,要制定消毒计划,夏季每间隔3天使用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对圈舍、墙面、地面、槽具等进行消毒,为牛群生长营造健康的环境[4]。此外,在该病流行前,应及时接种牛流热灭活疫苗(JB76K株),每头牛肌注4 mL,间隔3周后再接种1次,可有效预防牛流行热病。最后,应及时对患病牛进行隔离治疗。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因此要做好对症治疗工作,降低病牛死亡率。针对高烧的病牛,可肌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50 mL或者安痛定注射液50 mL。为避免继发感染,可肌注青霉素300万IU、链霉素300万IU,同时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 mL、20%安钠咖注射液20 mL、维生素B120 mL、和维生素C20 mL。针对呼吸困难的病牛,可肌注尼可杀米注射液10 mL。针对关节水肿疼痛的,可静脉注射10%水杨酸钠注射液200 mL。针对肺水肿的病牛,可静脉注射20%甘露醇注射液1000 mL。
综上所述,高热症是牛养殖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牛生长发育,不利于养牛业的发展。鉴于此,养殖(场)户要充分意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可行的预防措施,降低牛高热症发病率。针对患病牛,要积极做好治疗工作,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推动养牛业健康有序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