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江西省农产品质量认证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4-07-29

杨洋,贾志新,钟林生,曹大宇

(1.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彭泽县农业农村局,江西 彭泽 332700;3.兴国县农业农村局,赣州 兴国 342400)

现今,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对物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绿色有机食品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但由于利益驱使和传统农业生产习惯,市场上仍充斥着较多劣质农产品,有些质量低下的农产品甚至会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如何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满足市场需求,是当下需要解决的紧要问题。

促进农产品进行质量认证,是破除食品安全困境的有效途径,在质量兴农战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市场情况来看,许多因素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认证行为,深入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认证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能有效降低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然而,目前农产品质量认证进度缓慢,且总量不高,满足不了市场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我国迫切需要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1 江西省农产品质量认证现状

江西省气候温和,雨水和日照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江西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前,江西省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基本类型是: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实施“三品一标”战略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经之路,也是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江西省响应农业农村部号召,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协同作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截至2022年底,全省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5039个,较上年新增626个,其中绿色食品1638个、有机农产品329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05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9个、面积866.3万亩,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11个、面积40.1万亩,国家级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10个和省级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165个。

自江西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以来,认证的农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增量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后监管工作,强化巡检巡查和检验检测,争取保质。目前,全省完成各类抽检53.9万余批次,其中省级抽检9488批次,主要食用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9年达98%。

2 江西省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有利条件

2.1 政府为农产品质量认证提供了保障

2021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里面明确了从2021年开始,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

同年,农业农村部、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农业农村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工作方案(2021-2025)》,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做大做强绿色有机产业,不断唱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在江西全域打造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和产品两个“三品一标”的样板。

接着,《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4个方案的通知》落地,江西各地深入落实文件精神,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助力农业农村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先后出台《2022年全省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方案》《2022年江西省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等文件,助推标准化基地建设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职责明确

考核对于推动属地责任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中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包括食品安全评议考核、质量工作考核、综合考核、乡村振兴考核等。为解决以往报送不及时、资料不齐全、格式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的考核进度慢难题,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专项资金”和“三上墙三到户”两个考核小程序。各地要严格按照考核要求,将合同、发票等佐证材料链入,切实做到账目清晰、考核便捷、报送高效。目前,小程序已开发完毕,操作指南也同步下发,考核举措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

2.3 逐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各市、县执法部门陆续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从生产源头开始抓,对获证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也毫不松懈,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督促智慧监管,力求“追溯信用”上轨道。

一是全面推行“智慧监管、智慧抽检”工作机制。优化大数据智慧监管评价体系,推进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挥调度中心建设,探索大数据平台向乡镇基层延伸服务,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绩效评价和风险预警“一张图”。全面推行智慧抽检,依托大数据建模,按照生产品种、上市时间、例行监测、监督抽查以及专项监测等要求,形成省、市、县抽检计划清单,进一步明确抽检区域、品种、批次数量及检测参数,实现监测“双随机、全覆盖、全过程”。二是健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落实监管名录管理制度,压实生产主体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闭环管理,形成基地农产品出具合格证准出、市场凭农产品合格证准入、经营农产品者索证验证管理机制,实现农产品由卖产量、卖品牌到卖质量并重转变,促进绿色有机产品优质优价。三是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机制。运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的风险等级ABC评定,加强对农业生产主体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实行金融信贷、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化管理。

2.4 资金投入增加

出台《2022年全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和展示展销奖补方案》,安排1730万元用于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奖补,300万元用于入驻省级专馆及参加展示展销活动奖补,激励各地提高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和质量。

先后出台《2022年全省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建设方案》《2022年江西省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等文件,安排1120万元用于打造56个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示范样板,启动创建10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3 江西省农产品质量认证存在的问题

3.1 认知不足,申报企业数量少

江西农业企业较多,且农产品数量多,但进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不多,获证企业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占比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业生产者认知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且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在选用农业投入品上主要追求效果和价格,不按标准规范操作。

(2)有实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多,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覆盖范围不大,没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些都能影响主体认知和申报农产品质量认证。

(3)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消费意识不强,且大多进行过质量认证的农产品没有实现优质优价,品牌影响力小。而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认证所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未能得到更好的市场回馈,打击了农业生产者进行认证的积极性。

3.2 认证品类单一,认证范围狭窄

从认证产品种类来看,江西省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主要是种植类产品,例如大米、蔬菜、水果等,畜禽和水产等肉类产品认证数量少,这种现象制约了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选择。

3.3 农兽药“安全两期”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

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科学、规范用药,需要满足现在的食品安全标准,但部分农业生产主体超范围、超剂量、超时限使用农兽药现象还存在。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建立农业生产记录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的制度落实不够好,“记录无用”“应付检查”的看法比较普遍,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开具合格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3.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监督体系还需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县级检测机构普遍处于人员断层、仪器设备老旧的状态,监管人员、监管设备齐全的只有30%。很多县级检测机构的原有监管站撤销后,人员统一划归乡镇统筹,监管工作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兼职负责,难以集中精力主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兼管”的现象比较普遍。

4 加强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对策

4.1 健全制度,压实责任

健全制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落实“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要求,构建完善的网格化监管体系。二是落实生产名录管理制度。建立农业产业扶持联动机制和“红黑名单”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入网主体进行ABC风险等级实时评价,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作为农业项目评选的优势条件。三是落实风险会商提示制度。引入第三方服务开展舆情监测,每周发布舆情速递,每月发布舆情报告,及时掌握舆情动态。针对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下发风险提醒函,督促各地高度重视,加强溯源和排查,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阵地。

落实党政同责,构建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一是压实属地责任。全面部署重点工作任务,指导和督促各地把工作抓实落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各项考核内容。二是压实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明确部门责任,建立各监管和执法部门组成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政府统筹,各部门协同作战,从农业生产到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压实主体责任。督促企业生产主体严格落实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落实合格证开具和电子生产记录,牢固树立“不合格不上市”意识,坚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底线。

4.2 稳步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

加大对绿色有机标准化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各类农业标准化项目管理制度思路去完善“三品一标”生产资料管理制度,多措并举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做多绿色有机农产品总量。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倡导农业绿色发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纳入市县食品安全、乡村振兴等考核,提高认证效率,引导各地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二是做大绿色有机基地规模。大力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要突出精品定位,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和原料基地;还要突出生态环保,打造有机农产品基地;也要突出特征品质,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基地;更要突出全程控制,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支持在优势区域,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平台,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市县。

4.3 加强宣传,加快认证步伐

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农业申报主体进行绿色有机认证,不断增加认证企业数量和认证产品品类,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加大农产品质量认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认证的主力军。对认证申报主体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督促其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借助农业平台,科普“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通过公益性质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其树立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同时,提高对认证的农产品的宣传频率,实现产品优质优价,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意识,让申报主体对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有信心,助推绿色产业快速发展。

4.4 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树立认证产品品牌形象

加大认证产品品牌培育力度,为绿色有机农产品开设专销区或专营店,搭建商超对接桥梁,开通绿色通道,支持更多绿色有机农产品进入大众视野,提高绿色产品曝光率和附加值,让绿色食品与普通产品不仅有质的区别,还有价的差别。

树立认证产品品牌形象,一方面可借助网络媒体、纸媒、电视媒体和各种农业培训等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认知,引导消费者树立安全消费理念,建立消费信任,营造绿色消费的市场氛围。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各种推介和展示展销活动,例如绿博会、农博会等,通过搭建绿色食品桥梁,提高认证产品知名度,加强品牌效应,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4.5 强化保障,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首先,强化经费支撑。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绿色奖补以及部省共建专项等工作,发挥激励效应,为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保证经费能覆盖监管人员和设备开支,有效支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生产指导服务工作。

其次,强化技术支撑。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能力验证、检测行业技能竞赛。更新老旧仪器设备,启动检测设备更新迭代工程 ,指导检测机构完成“双认证”,有效提升基层监管能力。

最后,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改善现有工作条件,处理好县级检测机构人员断层问题,壮大工作队伍,保证工作责任具体到人,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理论培训和增加实战经验,提高队伍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通过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让更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到农产品质量认证中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