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云南省有机果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4-07-29

朱姣,朱俊琳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仍是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但到目前为止,食品安全风险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1]。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类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向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变,推广有机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之一[2]。

有机农业是一种现代的、创新的并且真正可持续性的食物生产体系[3],与传统农业相比,在有机农产品中获得的来源于植物的纳米囊泡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数量上更多,在质量上更稳定,更具综合抗氧化作用,具有长期的生物利用度[4]。总之,进行有机生产可以为世界经济整体可持续发展发挥显著作用,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国民的生态和经济效益[5]。当前,发展有机农业是许多国家落实可持续农业发展政策的重要手段,推行有机农业亦是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6-7]。果蔬产品是有机农业的中坚力量,我国是世界果业大国,但还不是果业强国,目前果品质量和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8-9]。同时,我国果业供需略有过剩、国际竞争优势减弱等新问题出现[10]。

综上,进行优质有机果品生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当前针对果业的有机发展相关研究报道还较少。因此,本文围绕云南省有机果品生产现状展开研究,通过调查云南省果企有机认证频次,发掘现阶段有机果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适宜产业未来发展的对策,有助于推动果品有机化生产和建设,提升水果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1 云南省有机果品发展现状

云南省是农业大省,其生态环境优越,阳光充足、热量充沛、水源环境良好、土壤肥沃多样,非常适合优质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发展高原特色有机农业的前景非常广阔。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因此云南省水果种类丰富,各类果树在该省均能找到适宜的栽培区。当前云南省水果种植主要为温带、亚热带及热带水果,现已查明的果树资源有133种,约占全国果树种类的60%。2020年,云南省果园面积位列全国第7,水果产量居全国第12位,水果出口量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量的比重达41.63%,水果出口额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达50.9%,水果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1.1 果业发展趋势演化

2012年-2020年,云南省果园种植面积呈递增趋势,由39.25 hm2增加到了66.52万hm2,水果总产量由598.83万t提升到了961.58万t,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病虫害的防治使人均水果产量由128.9 kg/人增加到了203.8 kg/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云南统计年鉴》)。

1.2 有机果品生产情况

自2018年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由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部署以来,省内各地结合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响应,有机产品认证得到大力推进。截至2021年6月30日,云南省有1084个组织,总计获得1548 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在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178张有机认证证书的基础上增加了31.4%;且果品获得有机认证证书的数量达157张,同比增长34.2%。由图1可知,当前云南省水果生产已初步形成区域化格局,有机果品优势产区相对集聚,从事水果生产、销售和加工的企业主要分布在红河、大理、昆明、丽江和昭通等地。

图1 截至2021年6月30日云南省有机果品种植地域分布情况

云南省有机认证果品所涉及的种类极为丰富,包含苹果、芒果等31种,截至2021年6月30日苹果、芒果和柑橘类果品累计被认证率位列前三,在全省有机果品认证范围内生产辐射面极广,有机果品优势显著。

2 云南省有机果品发展中的问题

2.1 地域分布不均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多为山地,除部分果品资源丰富的市、州进行规模化水果种植外,目前还存在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质水果产业布局程度偏低。果品种植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不利于当地的水果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内现代果业的发展。

2.2 有机种植成本高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水果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对土地进行有机种植方式转换的成本过高,其次是果品进行有机认证增加了支出,普通果企和农户难以承受过高的投入成本,从而会打击其对有机生产的积极性。

2.3 产品附加值低

大部分果企和果农不具备研发新型优质果品的能力,热衷直接变现而不会考虑对果品进行过多深加工处理,导致水果产业链难以延续,产品附加值偏低,没有充分发挥出优质有机果品的经济效益。

2.4 有机农业发展能力薄弱

有机农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在云南省也相对较晚。于企业而言,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优质农产品得到重视,但多数地区更侧重于农产品品牌建设,以期依靠品牌提质增效,而忽略了产品本身提质,果业亦是如此,对外销售过程中没有着重突出产品的有机价值宣传。例如:在调查中走访了部分精品水果店和大型集市后,发现精品水果店的有机果品包装、口感、新鲜度、受欢迎度皆稍逊于集市上的果品,集市上的果品味美价廉且可选择性更多,但这些果品大多未标注出处,更未注明是否为有机果品。

2.5 有机果品销售受消费者影响较大

于消费群体而言,除了受价格因素影响以外,还有大部分人对有机认知度偏低,另有多数人仍然对有机产品的信任度偏低。例如:2021年在抽检的482个有机产品中,抽检合格率为98.96%,对62家获证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共有7家企业的12张有机产品证书被撤销[11]。

2.6 有机果品发展不均衡

在对近两年有机果品被认证次数的调查过程中,优势有机产区和优势有机果品申请认证较为普遍。云南省的有机果品种类非常丰富,但苹果、柑橘和芒果等偏大众果品有机认证率偏高,莲雾、番荔枝等对产区要求较高的高价值有机果品种植范围偏小,不利于区域内有机果品均衡发展。

2.7 目标市场掌握程度不够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者的经济能力与消费偏好都在发生明显变化,对品质需求大幅提升。果品作为大众家庭必不可少的食品,在全国乃至世界拥有巨大的市场占有量,普通果品已很难满足对果品有高要求的群体。然而有机果品在我国目前还属于高端产品,更多的是面向经济实力较强的消费者,因此进行有机果品生产有必要掌握消费市场的需求,销不对路将会降低果农的经济效益。

3 云南省有机果品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推进产业组织化建设

针对果品资源分布不均方面的问题,建议组织水果薄弱产区进行果品产业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需统筹当地的生产细则,因地制宜引进良种果树,丰富当地果品,同时加强电商建设,推进果品兴农。

3.2 自上而下分层帮扶

相关部门或产业协会可组织专业人员对区域内未进行有机认证生产的果园进行质量检测,进行分级管理,并针对性地制定提质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使果园质量稳步提升,降低有机转换成本。同时,可以对进行有机果品认证的生产企业加大认证费用的补偿力度,例如,当认证次数达到一定数量时适当给予优惠,降低果企的认证成本,从而使有机果品得到可持续发展。

3.3 积极培育果业高新技术企业

积极引导技术创新型果企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鼓励龙头企业进行有机果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与高校、专家团队协同对区域内有机生产进行低成本高效创新模式的研究,加大新型有机果品研发力度,做好有机果品知识产权环境的净化,引导果品优势区域建设数字化有机果园,以高新技术企业带动普通果企,延长有机果品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3.4 加强有机标识的规范使用

在进行果品优势产区的品牌建设、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时[12],果企不能单纯期待用品牌确保质优,而要把“品牌”与“有机”同步作为质量要求进行生产,要注重加强集市等聚集性果品销售场所的有机标志的规范使用,如此不仅能增强果品的品牌效应,还能保证有机果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认同感。

3.5 加强有机果品的宣传

需积极普及有机果品生产规则,增强有机果品质量的抽检力度和加大对违规生产的奖惩力度,做到面向国内外市场有机果品同质同源。将有机果品生产模式进行推广,增强国内消费者对有机果品的认知度、信任度和满意度等,同时增强普通果农对有机果品的认知度和生产意愿。

3.6 鼓励区域内有机果品协调发展

要使现有的优势有机果品发展更上一层楼,应积极引导当前有机果品种类不够丰富的果企扩大有机种植规模,增强果企的有机认证意愿,改变当前有机果品种类丰富但部分品种有机种植率偏低的局面,促使更多味美质优的果品涌入市场,使区域内有机果品协调发展。

3.7 定期进行有机果品市场调研

云南省果品丰富,应定期进行国内外有机果品市场调研,尤其是调研影响消费者对于有机果品购买意愿的因素至关重要。另外,出具详细的果品产业报告不仅能帮助名优果品升级,也能协助产商精准定位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有助于区域果业兴旺。

4 结语

总的来说,有机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促使我国经济质量提高,使国内有机产品市场需求迅速上升。云南省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地位极其重要,其水果产量与出口创汇能力明显。但是,在通过对云南省有机果品发展现状调查过程中发现,地域分布不均、有机种植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有机果业发展能力薄弱、产品受消费者主观影响较大、有机认证果品发展不均衡和对目标市场掌握程度不够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当前针对有机果品产业发展的研究也还较少,面对这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协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有机生产环境,促进果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果业强国增添助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