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李紫怡,杨磊,袁诚
(1.南昌市青山湖人民检察院,江西 南昌 330001;2.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3.南昌市红谷滩生态环境局,江西 南昌 330001)
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农业管理模式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新形势下,农业信息化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需加强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模式现代化、信息化发展进程,在提高农业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为使农业生产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就需积极引用信息技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推动农业管理向信息化转型,以此创新农业管理模式,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优化农业生产决策方式,转变传统守旧、从众生产方式,助力农业产业进步。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力推广“以需定产”生产决策,具体来说就是农户生产前需了解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为生产活动提供依据。农业管理方式的创新能够全过程跟踪监管、分析生产各环节信息,包括农产品研发、流通、消费等,增强市场供需均衡性,还可有效衔接产销环节,规避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浮动问题的发生。此外,通过革新管理形式,可按照市场实际需求的变化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与运输配送环节的及时管理,并对生产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农业供应链“闭环”管理。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现状,应始终将市场发展需求作为基础,科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保证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针对性,以此增强市场管控有效性,实现对市场发展的长久性指导。借助信息技术细致、深入地分析数据,准确判断市场变化趋势,为生产决策执行提供依据,同时,还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指明农业生产方向,全面提升农业生产、市场监管水平。此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应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不规律变化情况,并满足农产品消费结构变革需求,依托于市场信息的指导,强化农产品生产灵活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方位把控农产品市场供应局势,以保证生产主体、市场主体均能够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促使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益得以提升,助力农业产业稳定、持续发展[1]。
农业发展中农业产业体系是重中之重,但当前农业产业体系仍存在较多的不足,如农产品科技水平低、过度依赖化学药剂达到增产目的、农产品品质无法得到保障等。此外,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缺乏合理性,无法将地区种植以及产业发展优势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注重农业信息化管理的改革,为产业决策提供技术手段支持,这还有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信息化管理模式可帮助农户实时把控农业市场动态变化,依托于信息管理系统的资源共享功能,建立起农产品加工、运输与生产部门三方联动的工作模式,从真正意义上弥补农业产业体系现存的不足。
无论是农业传统管理还是信息化管理,均需围绕三项管理内容:①种质资源管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区域采集的种子标本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作物种质资源图文系统,实现对多类别农作物信息的实时存储,而该系统也具备多项检索查询、分类统计功能。②土地资源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将土壤与相关数据按照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汇总,再以编码、表格的方式,实现对土地资源信息的采集、存储,还可以对各类土壤数据进行分析、修改,实现对土壤调查与研究数据的精准、快速管理。技术人员依照不同专业,细致、正确地解释、评价所有信息,以此提高土壤信息利用率。③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与农资企业管理。通过打造农业机械化信息管理系统,增强多个主体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及时性,包括农户、地方农机管理部门、协同单位等,有助于政府主管部门科学调控农业农村工作。同时,还需对农资企业进行管理,针对农业企业服务构建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市场以及企业发展目标、规模及当前运作实际,了解农产品仓储与销售情况,从而完善系统中的进货与出货信息,实现对销售与结算的科学管理,还能够准确分析利润,并对各种情况进行梳理,比如销售咨询、出入货单、催款单等[2]。
为推动农业管理向信息化转型,就需注重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加大财政与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根据现有硬件、软件设施资源,科学融合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管理活动,既要充分应用传统宣传、推广方式向当地农户讲解农业技术,并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农户真实需求的同时解答农户生产种植疑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还需运用互联网技术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实现传统通讯设备与现代网络的互通互联,以保证农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持续、高质量推进。此外,基础设施的完善可达到远程学习的效果,并带给农户良好学习体验,实时了解前沿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种植整体技术水准,还能够让农户在学习平台上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实现对农业信息与农户的统一管理,并大幅提高信息共享效率。为达到预期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提高农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大力推行鼓励政策,引导通信企业在乡村设立网络基站,为农业管理提供网络服务,创设出优良的资源共享条件,加快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3]。
农业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会受到较多条件的限制,比如农业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等,导致丰富的农业资源无法被合理、有效使用,抑制农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对此,管理人员应加大信息标准化建设的探索与研发力度,始终将管理技术以及网络相关标准作为依据,根据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农业信息制定相应的标准,并统一链接到农业管理信息体系中,整合管理农业信息资源,确保农业信息利用最大化。此外,在建设标准化管理信息时,要求技术人员站在多维度加以思考,尽可能做到农业生产、生态、市场、运输等信息的标准化,再集成各类有参考、利用价值的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农业信息数据库,搭建信息平台,实现所有数据信息的直观呈现,提高信息利用的高效性、准确性。科学运作标准化体系,全方位跟踪监测农业信息,并做好信息的更新与完善工作,尤其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优惠政策、先进技术等,同时,还应将优质种植品种信息进行上传,确保农户能够实时接收与了解,依托于所掌握内容,对现行的农业生产方式加以改良,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农业专家系统,内部汇总、集成农业专家长期研究、试验得到的数据信息,同时还包括农户多年生产管理经验、种植经验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心得,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此外,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作物生长环境和种植地区自然条件,再将得到的数据信息编制成计算机语言,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工作,有助于农作物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优质高产,还可推动农业生产信息化、集约化发展。其次,借助信息技术对农作物与牲畜整体生长过程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从系统中导出,展开结果的深层次分析,设计出最佳的农作物培育措施和牲畜喂养方案。农作物生产模拟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可实现对作物生长期间各类信息的及时反馈,为水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从而达到作物高产目标。再次,打造农业生产实时控制系统。这一系统主要针对农产品加工、作物温室栽培、牲畜饲养等工作。不同工作开展时,系统表现出的功能不同,比如,牲畜饲养与农业生产期间,可以运用系统对饲料、肥料的比例进行控制,实现饲料、肥料的最佳配比。最后,加强精确农业管理。精确农业是通过运行计算机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将农业生产差异由最初较大的地块精确到现在的按平方米计算的小地块,促使农业生产管理精度得以提高,还可依据农作物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实现农作物生产力的解放[4]。
农业管理涉及到的关键业务种类与数量较多,为实现对业务的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就需加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力度,以此全面了解、掌握农业发展具体情况,为管理人员实时调控提供参考。农业生产是农业管理期间最为重要的业务,利用信息技术完善业务检测与监测体系,有效、全过程管控农业资源,增强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此外,突发事件的管控也是关键业务,如气象灾害,会抑制农业的健康发展,应构建防控系统,引进自动化监测设施,对农业种植区域的气象条件进行监管,并准确记录、汇总监测数据,供管理人员分析与研究,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事先做好应急预防与灾后修复措施,降低灾害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并表现出失衡性,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注重信息化建设,依托于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了解、掌握各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科学、适当调整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我国农业全面发展。而在农产品质量管理时,也可利用信息化跟踪管控种植过程,包括种子品质、种植处理情况、作物生长态势等,强化管理效果的同时提升农产品质量与食用价值。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可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作业效率,实现对各项业务的有序处理。对此,农业部门应意识到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依托于信息化系统稳定运行,为资源共享打通渠道,并在第一时间上传于政务平台中。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平台与移动端口的联系,农户只需通过移动端口便可了解到各类信息,促使平台使用满意度得以增强。由于农业办公管理工作较为繁杂,涉及到一系列管理内容,尤其是审批工作,花费时间较长,且无法保证数据调查与分析的准确性、全面性。但信息化的应用,可实现对各类农业信息的统一核验,极大程度地缩短审批时长,并起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作用。通常来说,农业工作人员在日常办公时,应加大执法力度,全流程、全方位监管农业市场运行情况。为此,需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确保执法工作有序进行,还能自动记录整个执法流程,为后期执法工作的开展与实际情况的检查提供便利。此外,农业管理时,会遇到较多突发性事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如病虫害、地质灾害等,而基于信息化搭建的应急系统,可在事件发生时,依托系统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实时了解现场情况,并远程指导农户或技术人员进行处理,打破时间与空间约束,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理能力,并获得理想的处理效果[5]。
现阶段,我国信息管理人才较为匮乏,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需出台扶持政策,并增加福利、资金与资源扶持,增强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为其工作创设优质环境,避免人才流失。与此同时,还需加大农业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组织农业相关人员开展教育培训,细致、全面讲解信息化知识,丰富知识体系,还应注重农业管理技术、生产技术的学习,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培训,可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还能有效掌握信息化管理相关理论与实操。为增强人才培养科学性,应打造完善的人才晋升与评定体系,使农业管理人员自发地投入到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在技术、人才双重支撑下,推动农业产业持续性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业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其既能够提升农业综合管理水平,还有助于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要想达到预期信息化建设效果,就需管理人员意识到管理工作信息化开展的意义,并明确管理内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优势,推动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稳步实施,实现农业生产、日常办公信息化管理,推动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