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牛羊蠕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驱虫实验研究

时间:2024-07-29

冯显钤,黄莉,韦振飞,黄丽*

(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7;2.来宾市畜牧养殖服务中心,广西 来宾 546100;)

近年来,牛羊养殖产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各种传染性疾病已成为牛羊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因素,其中蠕虫病是对牛羊危害较大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在蠕虫病防治过程中,养殖户用药不科学,导致蠕虫耐药性持续增强,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蠕虫病防控难度日趋加大。基于此,本文对辖区范围内牛羊蠕虫病的流行病学深入调查,筛选科学有效的防治药物。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选取

以辖区内50家牛羊养殖专业户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调查,明确了牛羊养殖场内蠕虫病发病特点。

1.2 调查方法

采取实地调查方法,结合兽医门诊病例情况进行调查。

1.3 蠕虫虫卵实验室检测方法

1.3.1 粪便采集

结合养牛(羊)场规模,随机抽取5%~10%的犊牛(羔羊)、育成牛(育成羊)、成年母牛(成年母羊)进行粪便检查。对每头牛(羊)采集50~100 g新鲜粪便,置于样品袋内逐一编号并标记好后,迅速在实验室内进行检查,若无法及时送检,需将所采集的样品置于冷藏箱内保存。

1.3.2 直接涂片法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入一滴生理盐水,采用牙签或者棉签棍挑取绿豆大小的粪便并置于生理盐水内涂抹均匀;需严格把控涂片厚度,以透过涂片后仍可辨认书上字迹较为适宜。通常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若采取高倍显微镜观察,需要加盖玻片。需对虫卵及粪便内异物做好鉴别工作。可连续涂片3~5次,以提升检出效率。

1.3.3 集虫法

(1)漂浮法。漂浮法主要用于检查比重较小的虫卵,即选择比重超过虫卵的糖类或者盐类作为漂浮液,这样粪便内虫卵将在液体表面浮集,便于提升检出率。漂浮法适宜对绝大多数线虫卵及绦虫卵进行检查。

(2)饱和盐水试管漂浮法。在烧杯内放入2 g左右粪便以及10~20倍漂浮液,充分搅拌后,利用筛网或者纱布将粪液过滤至另一烧杯内,将滤液转移至青霉素瓶内或者平口试管内,加入饱和盐水直至液面略高于瓶口但不溢出,在管口盖上盖玻片,确保盖玻片与液面紧密接触,避免其中有气泡,15~30 min后,将载玻片轻轻取下,使液膜向下并置于载玻片上进行镜检。

(3)沉淀法。沉淀法适用于检测棘头虫卵、吸虫卵等比重较大的虫卵。其检测原理为:在用清水反复洗涤粪便时,比重超过水的虫卵将沉积于容器底部,可通过沉渣收集并检查虫卵。如循环沉淀法:取5 g左右粪便置于烧杯内,加入20倍清水搅拌均匀,搅拌均匀后采用滤粪网过滤至另一个烧杯内,加满水后静置30 min,将上层液体倾去后,仅留下沉淀,接着加满水,静置30 min后再次倾去上层液体,重复上述操作直至上层液体清澈,再次倾去上层液体,将沉渣取出后涂抹于载玻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1.3.4 线虫幼虫检查法

(1)贝尔曼法。贝尔曼法主要用于对牛(羊)肺线虫病的诊断。直接从牛(羊)直肠内采集供检粪便,将15~20 g粪便置于直径为10 cm的铜筛内,然后取直径为15 cm的玻璃漏斗,在其下端连接长度为10 cm的胶皮管,再将漏斗置于漏斗架上,并将40℃温水倒入漏斗内,将铜筛浸入水内,淹没粪便,于室温下静置1~2 h,此时新孵化的线虫幼虫将在胶皮管底部沉积,将上清液倾去后,在载玻片上滴入沉渣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活动幼虫[1]。

(2)平皿幼虫分离法。在表面皿或者平皿内置入3~4个粪球,加入适量40℃的温水,5~10 min后将粪球去除,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平皿内液体,以明确有无活动幼虫。

(3)幼虫培养检查法。幼虫培养法主要用于诊断圆形线虫病。采集新鲜粪便置于平皿内堆成丘状,粪便高度需略高于平皿边缘,于25℃~28℃下培养。培养过程中需每日加入少量清水以维持正常的湿度。7日后粪便内虫卵孵化为幼虫,幼虫主要在粪堆顶部周边平皿盖上蒸馏水内聚集,采用滴管将蒸馏水洗除后滴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活动幼虫。

1.4 调查结果

共调查1000只羊,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羊只蠕虫感染率为34.4%,其中线虫感染率为57.2%、吸虫感染率为33.1%、绦虫感染率为12.9%。本次共调查出12种蠕虫幼虫或者蠕虫卵,其中线虫主要为捻转血矛线虫、丝状网尾线虫幼虫、食道口线虫、毛圆线虫、羊毛首线虫、羊仰口线虫6种;绦虫为盖氏曲子宫绦虫、中点无卵黄腺绦虫、莫尼茨绦虫3种;吸虫为肝片形吸虫、东毕吸虫、矛形双腔吸虫3种。其中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及羊仰口线虫,其感染率分别为34.8%、33.7%。

表1 羊只消化道寄生性蠕虫感染率

共调查1000只牛,调查结果见表2。牛只蠕虫感染率为34.8%,其中线虫感染率为41.4%、吸虫感染率为36.1%、绦虫感染率为26.8%。此次共检查出11种蠕虫幼虫或者蠕虫卵。其中线虫有唇乳突丝状线虫、类圆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牛仰口线虫、毛圆线虫、犊牛首蛔虫6种;绦虫仅牛带绦虫1种;吸虫有东毕吸虫、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4种。

表2 牛只消化道寄生性蠕虫感染率

2 牛羊蠕虫驱虫试验

2.1 调查对象

在自然感染多种寄生虫的牛羊中,分别随机选择40头体重相当、年龄一致的患病牛羊。

2.2 试验方法

在试验前,采用麦克马斯特法对牛羊粪便内EPG值计数,也就是计算每克粪便内虫卵的数量。操作过程为:取2 g粪便置于小烧杯内,加入10 mL清水后搅匀,接着加入50 mL饱和盐水,充分混合后采用筛网过滤,将滤液注入至麦克马斯特板计数室内,静置2 min后在显微镜下计算,将虫卵数量乘以200即EPG值。采用虫卵检查结果为阳性的牛羊作为试验对象。

结合病牛、病羊的年龄、临床症状、虫卵检测结果等因素将其分为4组,A组口服15 mg/kg芬苯达唑,B组皮下注射0.2 mg/kg伊维菌素,C组口服20 mg/kg 吡喹酮,CK组不采取任何药物治疗。在用药后,对牛羊临床改善情况仔细观察, 详细记录牛羊采食以及排便情况,计算驱虫后EPG值。按照下式计算虫卵减少率。

虫卵减少率(%)=(驱虫前EPG值-驱虫后EPG值)/驱虫前EPG值×100%

2.3 驱虫效果

对牛羊进行药物驱虫后,发现不同驱虫药物驱虫效果差异较大,其结果见表3及表4。可以看到,伊维菌素的驱虫效果最好,其次依次为吡喹酮、芬苯达唑。上述三种药物虫卵减少率均超过了86%。在后期牛羊养殖中,主要采取伊维菌素驱虫,同时注意对多种驱虫药物轮换使用,以提升驱虫效果,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表3 羊驱虫试验效果

表4 牛驱虫试验效果

3 结语

通过调查发现,羊只蠕虫感染率为34.4%,其中线虫感染率为57.2%、吸虫感染率为33.1%、绦虫感染率为12.9%。牛只蠕虫感染率为34.8%,其中线虫感染率为41.4%、吸虫感染率为36.1%、绦虫感染率为26.8%。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之上,选择3种药物进行治疗,其虫卵减少率均超过了86%,其中伊维菌素的驱虫效果为最佳,值得大范围推广及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