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独活寄生汤配合玻璃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459例

时间:2024-07-29

胡建军

(桃江县桃花江中心医院,湖南 桃江 4134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s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进行性损害和继发骨质增生为特点的最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引起下肢功能障碍,是中老年人群多发性疾病,以关节肿胀、疼痛,屈伸活动受限,步行时膝关节疼痛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1]。治疗方法颇多,但效果均不满意,为此,我们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本病45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459例,均具有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行走活动受限,以上、下楼或坐位站起时为甚。其中男239例,女220例;年龄最大 78岁,最小40岁,平均61.5岁;急性损伤168例,慢性损伤291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5个 月。

1.2 诊断标准 1)症状: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晨起落地站立双膝即痛,稍活动又减轻)。2)体征:关节腔轻度积液,浮髌试验(+),双膝窦眼存在捻发音及压痛。3)X线检查:关节间隙不对称或变窄,骨间隙变小,股骨或胫骨外髁骨形成。4) 排除膝关节其他疾病(肿瘤、结核等)。

1.3 治疗方法 1)中草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20 g,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地黄、白芍、肉桂、茯苓、牛膝、杜仲 、炙甘草各10 g。若寒偏重者,可加制附子、干姜各6 g;湿邪偏重者,可加防已、苍术、薏苡仁各 10 g;痛甚者,可加制川乌、制草乌各8 g,白花蛇9 g。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煮2次,共取汁500 ml,早晚各服250 ml。每天一剂,每10 d为1疗程。2)玻璃酸钠注射 每膝关节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2.5 ml,有积液者先抽尽液体,然后注射,一周一次,共 5次 。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尚能自理,或者失去工作和劳动能力转为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各方面无明显改善。

2.2 疗效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59例治疗1~3疗程,其中痊愈194例(42.26%),显效 192例(41.83%),有效54例(11.76%),无效 19例(4.14%),总有效率95.86% 。

3 讨论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多因膝关节局部损伤、炎症或慢性劳损,关节软骨面变性、增生及骨刺而形成,导致膝关节出现一系列炎症体征,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因气血不足,肝肾亏损,失去濡养,筋骨不坚,风寒湿邪夹杂,常造成膝关节疼痛,缠绵不愈。现代医学认为,膝关节退行性变导致膝部肌肉韧带出现退变,膝关节活动时各关节软骨出现异常滑动,软骨面摩擦力明显增高,关节软骨软化、剥脱,加上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关节内外动态平衡失调,骨质增生逐渐形成。关节软骨退变产物刺激则引起滑膜炎症,膝关节内压力增高,骨与关节的血液受到影响产生疼痛。另外关节囊挛缩、膝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也是疼痛原因之一。软组织粘连进一步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末梢神经炎,从而加重疼痛或功能障碍。从本病的临床表现看,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血瘀、水积,瘀而化热,湿热相搏,使关节胀疼,筋肉拘挛,关节活动受限,形成膝关节急性炎症改变。若不及时治疗,或长期慢性劳损,加之风、寒、湿侵袭,易形成慢性关节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阴气自半。”老年之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则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痹阻经络,致关节屈伸不利,肿胀疼痛。独活寄生汤出自《千金要方》,有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治疗以急则治标,则本为原则,根据证候表现来辨证施治,方中重用独活,以伏风,善除下焦与筋骨间之风寒湿邪;配以细辛、秦艽、防风、肉桂共除风寒湿三邪;用党参、茯苓、炙甘草补气健脾运湿;用当归、地黄、白芍、川芎补血养肝以柔筋;用桑寄生、杜仲、牛膝调补肝肾,诸药合用,可使肝肾充养,气血畅行,寒湿得除,则痹痛自五。独活寄生汤加减共奏补益肝肾,风散寒,活血瘀,除湿止痛之效[2]。

玻璃酸钠为广泛存在于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高分子物质,在人皮肤关节滑膜液、房水、眼玻璃体内均有分布。玻璃酸钠为关节滑液的主要成份,是软骨基质的成份之一,在关节内起润滑作用,可覆盖和保护关节软骨表面,改善关节挛缩,抑制软骨变化变性,改善病理性关节液,增加润滑功能。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中西结合,标本同治,相辅相成,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好,且无任何毒副反应,具有良好的研究推广前景。

[1] 胥少汀,葛印堪.实用骨科学[M].第 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201-120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349-35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