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策略

时间:2024-07-29

刘凤云

(大丰市草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大丰 224114)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掌握交流技巧,做好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多数患者对于手术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害怕手术疼痛、手术出血、麻醉意外、出现不良预后等等。焦虑和恐惧会造成一定的反应,而安慰可以减轻焦虑和对手术的恐惧[1]。为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我们在配合手术医生及麻醉师顺利进行手术的同时,还必须对手术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笔者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种患者分别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不同年龄的心理护理

1.1 少年儿童 少年儿童思想单纯,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最常见的就是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我们应以耐心亲切的态度与孩子多交流,向他介绍自己及参加手术的其他人员,让患儿熟悉手术室的叔叔、阿姨以便适应手术环境,同时给予鼓励,不断表扬孩子的勇敢精神,从而解除其紧张情绪,让孩子配合麻醉师对其实施麻醉。在麻醉成功后手术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注意各种反应,及时对症处理。手术结束,待其麻醉清醒后,方可由护送者用平车送回病房。

1.2 老年患者 老年人生活经历复杂,身体素质下降,一旦患病后思想顾虑较多,如担心愈后不良、费用昂贵及子女在外地工作手术后无人照顾等。对此类患者,我们应给予其亲人般的照料,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且术中可在不影响手术的同时与其亲切地交谈,了解患者家庭的一般情况,分散注意力,借以消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2]。

1.3 中青年患者 中青年人一般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很重要的作用,担负着家庭的重担,与少儿和老人相比,他们一旦生病住院并需手术治疗时,其心理负担要重得多。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先与之交流相互熟悉,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使之尽快熟悉手术的环境,同时介绍相关的手术人员,并告知手术的大致经过及术中需要的配合和手术的必要性、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让患者对手术过程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有利于患者的积极配合。此外,在术中也可根据情况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询问其工作情况、家庭生活等,借以分散患者对手术的注意力,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性。患者虽经过手术,但其心理状态良好,有利于早日康复。

2 不同病种的心理护理

2.1 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患者由于起病较急,多无思想准备,一旦确认需立即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除有一般的紧张、焦虑、疼痛等护理问题外,尚有家庭生活未能很好安排、工作未能及时移交、经济上周转困难等各种思想负担。护士在术中除按一般常规护理进行工作外,可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其个人具体情况,并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2.2 剖宫产 通过十月怀胎,一旦临产却因难产或分娩时遇有并发症需要进行剖宫产,孕妇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比任何人都要大得多。在孕妇进入手术室后向其说明必须剖宫产的原因,并告之医生在实施麻醉时产妇处于清醒状态,手术无疼痛、手术时间短,而且胎儿一娩出即能看到,消除其恐惧心理,从而使孕妇顺利地接受剖宫产。术中,护士可通过对话及时了解孕妇的心理状态,加强其心理护理,使其精神愉悦,怀着即将见到新生儿的喜悦心情配合手术。因为产妇在术中的情绪变化,可直接影响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若术后宫缩不良会导致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2.3 子宫肌瘤切除术 需实施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常担心切除子宫会对她今后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如未孕妇女惧怕术后不能再妊娠,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则担心胎儿的成长等。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对手术种类不了解,对疾病产生的影响不理解,这些因素会造成病人的心理负担过重。术前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合理的解释并关心、体贴患者,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从而心情愉快地配合手术和治疗,这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使患者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 吴国平.护理行为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21-35.

[2] 冷晓红.人际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2-9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