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戴馨,吕春英,李慧,刘凤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30;附属菏泽市立医院,山东 菏泽 274031)
白内障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眼病之一,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希望白内障手术后能够恢复或重建全程功能性视力。临床研究表明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使患者拥有良好的远、中间和近视力,减少了对眼镜的依赖。本研究拟在观察多焦点人工晶体术后远期的视觉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可以为临床上白内障手术选择人工晶体提供依据,提高手术疗效。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其中40例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60例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单焦组患者年龄50~81岁,平均70.16岁;多焦组患者年龄48~79岁,平均67.81岁。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t=0.7305,P>0.05)。全部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肝脏、肾脏和造血系统等全身疾病;排除有精神疾病;排除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实验;排除不愿意参加临床研究。术眼角膜散光度数均<1.50 D,瞳孔大小2.5~3.0 mm。
1.2 人工晶体选择 人工晶体选用美国爱尔康AcrySof ReSTOR和AcrySof SN60A T折叠型人工晶体。
1.3 人工晶体度数测算 用SRK-Ⅱ公式计算(P=A-2.5×L-0.9×K)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尽量使术后屈光状态为正视(+0.25D~+0.50D )。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手术方式 手术全部由同一位医生完成。常规表面麻醉,制作自闭式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行连续、圆形、居中的环形撕囊,直径约5~5.5 mm,用BSS液行水分离与水分层,在囊袋内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灌注抽吸清除残留皮质,并行后囊膜抛光,在前房及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后,使用推注器植入折叠型IOL,调整晶体位置于囊袋内,冲洗置换眼内粘弹剂,检查切口。术毕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
1.6 观察指标 1)视力的测定:远视力采用国际标准E字视力表,近视力采用标准近视力表。在自然光线下测定患者术后一个月、术后三个月和术后一年的裸眼和矫正远、近视力,并作记录。2)视觉症状:有无眩光,夜间视物情况及阅读是否戴镜等。3)生存质量评估:采用视功能14项(VF-14)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调查术后视觉质量对日常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2.1 视力 裸眼近视力≥0.5多焦组为28眼(70.0%),单焦组为18眼(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82,P<0.05),矫正近视力≥0.9多焦组40眼(100.0%),单焦组60眼(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裸眼远视力多焦组≥0.5为39眼(97.5%),单焦组为58眼(9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矫正远视力≥0.9多焦组为40眼(100.0%),单焦组为60眼(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见表1)。术后1年和术后半年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
表1 术后1年两组近远视力比较(眼数)
表2 术后 1年和半年两组视力比较(±s)
表2 术后 1年和半年两组视力比较(±s)
两组治疗后半年、1年裸眼近视力比较,P<0.05,远视力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组别 例数 半 年1 年裸眼近视力 裸眼远视力 裸眼近视力 裸眼远视力单焦组多焦组60400.260±0.1210.500±0.1920.702±0.1230.754±0.2120.254±0.1430.502±0.2680.700±0.1680.772±0.236
2.2 生存质量 单焦组和多焦组VF-14量表及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相比较,多焦组高于单焦组,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
2.3 并发症与脱镜率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多焦组4只眼有轻到中度眩光干扰,但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无头晕,无夜间视力下降。对术后老视镜依赖情况:多焦组有3例需要眼镜,脱镜率达90%,而单焦组有46例需戴眼镜,脱镜率为23.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
表3 术后1年两组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3 术后1年两组生存质量比较±s,分)
P<0.05。
组别 例数 VF-14量表 生存质量量表单焦组多焦组604081.816±5.65387.642±6.58981.506±3.55192.867±4.622
白内障是全球主要的致盲性眼病,眼科医师和患者对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更加关注手术后视觉的改善[1]。如何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良好的全程优质视力,使患者获得较高的脱镜率,是医患双方所共同追求的目标。白内障摘除术后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是患者视觉康复的关键因素。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缺乏调节力,患者术后不能同时获得良好的远、近视力。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具有独特的“阶梯渐进式”设计,在夜间或昏暗光线下,瞳孔较大,阶梯渐进式衍射结构和周边负责远距离成像的折射区融合,光能分布趋向远焦点,远处物体成像清晰,同时减少夜间视觉干扰[2]。孙康等[3]测定多焦组拟调节力明显优于单焦组,是单焦点人工晶体的2~3倍,说明ReSTOR多焦点人工晶体能提供较大范围的拟调节力,使患者术后同时获得良好的远、近视力。Souza等[4]对5例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和30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眼进行比较,发现两组远视力差异无显著性,但多焦点组平均裸眼近视力和最佳视远矫正时近视力分别为0.62±0.09和0.62±0.07,单焦点组则分别为0.16±0.13和 0.14±0.1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良好的远近视力可以使患者获得最好的视功能,轻度的远视使术后非矫正远视力很好,近视力仅受轻度影响。我们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屈光状态以+0.25D~+0.5D为准,能够保证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者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者拥有同样好的裸眼远视力,而且术后各时间段远视力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焦组的裸眼近视力和最佳视远矫正时近视力则明显优于单焦组(P<0.05),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远近视力并没有下降,术后1年仍然保持良好的近视力,和术后半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半年角膜散光已稳定,本组病人亦未出现黄斑水肿、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有报道证明植入ReSTOR的患者,术后视功能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5],所以术后远期患者视功能仍保持良好。近视力与近距离工作关系密切,良好的近视力可降低患者阅读和近距离工作时对眼镜的依赖性。本组结果显示,多焦组脱镜率达90%,单焦组脱镜率为 23.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研究表明,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的病人比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的病人更容易出现眩光和视物时有光晕等视觉症状,Dick等[6]发现两组病人术后均可能会出现眩光等视觉症状。主要与年龄(>70岁)、散光、角膜不规则等有关,角膜不规则或者散光大于1D的患者较角膜规则、散光小于1D的患者出现眩光的几率大。本组病例选择有严格标准,排除散光、瞳孔过大或过小及合并有其他眼疾患者,术中确保人工晶体固定在囊袋中央,所以眩光出现不多,对生活无明显影响。
本研究多焦组患者术后获得良好的远近视力,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单焦组患者,满意度较高。多焦点人工晶体在提高术后近视力方面确实优于单焦点人工晶体,使人工晶体具有生理晶状体的特点,减少了患者对眼镜的依赖;但是多焦点人工晶体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因此要慎重选择病例,人工晶体度数须测算准确,手术确保安全,才能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1] 林振德.晶状体性屈光手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76.
[2] Dacison JA,Simpson MJ.How does the ReSTOR Lens work?Rev Rrefract surg,2004,10:18-20.
[3] 孙康,张婉琪,陆强,等.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拟调节力的初步报告[J].眼视光学杂志,2007,9(4):245-248.
[4] Souza CE,Muccioli C,Soriano ES,et al.Visual performance of AcrySof ReSTOR Apodized Diffractive IOL: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trial[J].Am J Ophthalmol,2006,141(5):827-832.
[5] Mester U,Fahle M,Ott G,el a1.Functiona1 vision training after MIOL implantation[J].Ophthalmologe,2008,105:533-537.
[6] Dick HB,Krummenauer F,Schwenn O,Krist R,Pfeiffer N.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photic phenomena after monofocal and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i mplantation[J].Ophthalmology,1999,106(10):1878-188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