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李琳,王文红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30;附属菏泽市立医院)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疾病,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脑梗塞是缺血性脑中风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和脑栓塞。治疗早期急性脑梗塞对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获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附院收治的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1]的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全部病例发病均在6 h以内,脑CT排除颅内出血。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73岁,平均发病时间4.32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20.15分;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6.14岁,发病时间4.65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平均21.44分。2组平均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
1.2 治疗方法 A组:奥扎格雷钠(商品名睛尔海南碧凯药业公司出品)8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同时合用低分子肝素钙(商品名速碧林葛兰素史克有限公司出品)4100 Iu腹壁皮下注射;每日1次。B组:单用奥扎格雷钠8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 。两组均同时作防治脑水肿、调整血压、降糖、扩冠、调整血脂、支持等基础治疗。
1.3 疗效评定 按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显效:基本痊愈及显著进步、有效:基本痊愈。在治疗前及治疗1、2、4周 末各进行评定一次。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的疗效比较(%)
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急性脑梗塞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3]。急性脑梗塞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后,血液黏滞性增高,高凝状态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后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血小板接触面增加,易导致血栓形成。脑梗塞后,血浆内皮素增高引起侧支血管收缩,病灶局部血流量减少,加重梗死区缺血及神经元损伤[1]。血液流变学改变是急性脑梗塞发生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环节,“血栓前状态”与血黏度增高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有关,血浆黏度则依赖大分子成分纤维蛋白原。脑梗塞患者血液黏度升高,继而血流减慢,阻力增大。其治疗主要有:1)超早期溶栓治疗: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2)抗凝、抗血小板治疗。3)脑保护治疗[3]。抢救缺血半暗带的关键是超早期溶栓治疗,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入院时错过了3~6 h的时间窗 ,得不到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塞的抗凝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有确切效果。其机制为。1)抑制凝血因子Xa及纤溶酶原活性。2)改善血液黏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及红细胞压积。3)通过与血管内膜结合,促进内源性氨基多糖释放,后者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4)促进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脑梗塞后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增加,抗凝治疗可改善高凝状态,抑制血栓扩大,改善侧支循环,促进血管再通,增加脑血流量,防止缺血半暗区不可逆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作用[2]。
急性脑梗塞时,血管内皮细胞由于缺血发生肿胀,血栓素合成增多,血小板激活增加,可使血管内血小板沉积,血栓烷A2(TXA2)是由血小板产生,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对血管平滑肌有强烈收缩作用并引起血小板聚集,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和血管堵塞。奥扎格雷钠的作用是高效、选择性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TXA2的产生及促进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而改善两者间平衡失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增加大脑血流量,改善大脑内微循环障碍和能量代谢异常,使梗塞的血管再通,减轻缺血半暗带损伤,使神经功能恢复[4]。急性脑梗塞常规治疗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奥扎格雷钠治疗比单纯常规治疗效果显著。
总之,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未增加出血风险,一般用药3~5 d后症状有明显缓解,7~14 d明显进步。表明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脑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附件一及附件二)[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134.
[4] 刘萍,伊晶,李晓红,等.急性脑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5):28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