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4-07-29

何长平

(望江县林业局,安徽 望江 246200)

截至2019年国内林业项目完成情况:造林项目1.1亿亩,森林抚育项目1.14亿亩,储备规划造林区931.7万亩,有效改革草原3564万亩,成功整治土地沙漠化问题3390万亩,有效防治石漠化区域达到371万亩。在此之后,每年荒漠化土地资源面积逐渐减少,森林与各项林业绿化工程规模逐年扩大,形成稳步增长的林业发展趋势。

1 技术管理现存问题

1.1 育苗技术先进性不足

近年来,各地区利用林业产业集群形式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最大程度地挖掘林业产业的内生活力,逐步扩大林业产业规模。与此同时,林业育苗技术成为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地区成功引入新型育苗工艺,但并未获得大面积推广,仍然以原有技术的抚育与使用为主。原有育苗工艺产出的苗木作物土壤层扎根不稳、根茎不大,整体生命力较为薄弱,导致苗木种植时期苗木生长极易发生各类问题,降低了幼苗的生产质量[1]。

1.2 设备机械性不强

对机械设备的保养意识不强,机械设备长时间运行却未加以有效地养护与维修,极易形成自动化性能不强的问题,难以提高林业的生产能力。在生产设备机械性能欠佳的情况下,自动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受到限制,阻碍着林业育苗工艺的完善与更新,所以生产设备机械性能不强成了最新的技术管理问题。与此同时,林业项目所投资金额较少,部分地区难以承担新型技术、先进设备的资金投入压力,增加了生产设备机械性不强的必然性。此外,复合型人才的缺失问题,也成为先进设备引入受阻的关键因素。

1.3 智能分析技术未发挥作用

现阶段林业苗木工艺并未全面融合智能分析技术,由此限制了育苗技术管理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侧重围绕林业育苗工作开展的分析技术,主要有两个方面:①针对种子生长、发育情况给予全面分析。比如,种子发芽条件中的适宜温度、土壤种植深度、土壤疏松性等。②分析种子种植所存在的客观环境。比如,自然降水量、光照强度等。

针对种子内在发育、外在环境两个方面开展分析工作,能够清晰地制定种子生长发育的具体方案,使其能够适应自然环境,提升种子出苗成功率。然而,现阶段林业育苗工作,无法有效完成双重分析工作,存在分析检测所需的设备、配套设施不完善问题。所以,针对林业实际育苗问题,结合幼苗生长情况,从土壤营养充足性、水分饱和程度、温度适宜性等视角给出完善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掌握苗木生长需求。为此,加强智能分析技术的引进势在必行。

1.4 对技术管理重视程度不高

围绕林业育苗开展的技术管理,现阶段缺失完善的生产工艺,需要加强种植工艺引入,加强对林业产品开发的重视。以林业产品开发为基础开展管理工作,极易受到原有种植工艺、经营思想的限制。另外,多数技术人员并未积极掌握新型技术的生产优势,管理部门更未有效引进相关人才,由此削弱了技术管理作用。

1.5 技术管理不全面

育苗技术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对于技术操作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高要求。在育苗技术实操时,可能会面临多重专业问题,技术管理是以专业问题为核心,所以需要加强育苗技术工作落实,确保育苗工作顺利完成。目前,我国育苗技术管理流程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于育苗工艺方案设计、育苗工艺搭配、育苗方案落实等环节,尚未形成权威的技术标准,有碍技术管理工作有序发展。

2 技术管理问题的应对方案

2.1 提升育苗技术先进性

针对林场育苗工作存在的技术管理问题,相关单位有必要开展育苗工艺升级工作,同时邀请专业人员给予指导。生产设备是育苗工作的基础保障,实际使用的育苗机械设备,应及时进行技术更新、设备升级。在实际育苗工作中,专业人员给予现场指导,能够显著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能力。在技术引进、推广的各项工作中,技术人员需要有效整合传统工艺的使用优势,提升新旧技术的融合效果[2]。

2.2 增强设备机械性

在林业发展期间,从育苗工作的产量、质量等各角度出发,生产设备机械性能增强,是技术管理的关键途径。原有的机械设备,无法积极推进林业育苗工作,技术操作人员专业性有待增强。因此,相关单位需要给予林业机械自动化升级的资金补助,给予相应的经济补贴,确保生产设备性能。各地区实际引入的设备,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操作培训,切实保障育苗产出能力,优化用工成本,以降本增效理念推动林业产业发展。

2.3 发挥分析技术作用

发挥分析技术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来实现:一是建立标准化的质量评价流程,对苗木质量给予正确评价,有效增强林业产业的发展能力。二是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深入挖掘分析技术的应用优势,考量育苗各环节的种植方法,制定相应的种植评价标准。在苗木生长时期,对其进行动态化质量检查,能有效掌握苗木的生长变化情况。评价苗木生长质量时,围绕苗木各生长环节的情况分析,便于及时补充苗木生长所需的营养、水分等物质,最大化增强苗木的生长活力[3]。

2.4 塑造较强的管理意识

可以借助苗木档案管理形式,塑造基层技术人员较强的管理意识。基层技术人员应以数字文件为视角,提升苗木档案存储有效性,有效回避纸质化记录不全面、人工失误等问题。还可以借助高效、精准的检索技术,以人工智能工艺为基础,构建高效运行的技术管理程序,加强各类先进技术整合,积极解决林业苗木生产存在的各类技术管理问题,切实提升技术人员管理思想,使其融入技术管理工作中。

2.5 全面推进技术管理工作

首先,制定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方案。在林业发展初期,制定完善的技术管理方案,确保育苗工作顺利落实。其次,在苗木生长时期,针对育苗、施肥等流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逐一制定技术管理对策,深入研究苗木生长特点。最后,建立技术管理条文规章制度,提高技术管理人员工作标准性,增强林业管理工作质量[4]。

3 技术管理实例分析

3.1 构建苗木质量评价体系

某林业局以技术分析为视角,构建了苗木质量评价体系。

(1)苗木含水量:苗木生长能力主要依赖于自身含水量,含水量能够间接反映出苗木的生命顽强力。在苗木包装、运输、种植各流程中,加强含水量管理。借助压力测定法,掌握苗木含水情况。

(2)根系生长能力:对苗木根系加以测定,客观评价苗木活力。

(3)顶芽饱和程度:检测顶芽饱和性,预测苗木生根、发芽的健康水平。

(4)环境因素:对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进行预测评价,选择适宜生长的苗种,减少种植损失。

3.2 制定苗木质控方法

(1)成活期:前期优选苗种,浸种消毒,提高发芽成活率;出土前,合理设计灌溉方案;育苗后,采取塑料薄膜覆盖形式,给予苗木生长优质条件,补充苗木所需养分,增强苗木生长能力[5]。

(2)幼苗期:采取切根、合理灌溉等措施,开展护苗工作,增强苗木抵御灾害的综合能力。

(3)生长期:加强肥料供应,确保光照充足,增强苗木根系生长能力。

(4)出圃期:在起苗、包装等流程中,确保包装严密,保持苗木含水量,加强根系保护,提升苗木丰产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围绕林业育苗工作展开技术管理时,各相关部门需要结合现有管理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加强问题整治,确保问题解决效果,积极拓展绿化工程,激活国内土地资源的内在生命活力,减少土地荒漠化、沙化等问题发生,发挥苗木抚育优势,带动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