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盆腔腹膜后神经鞘瘤一例

时间:2024-07-29

肖承云,张传宏,熊艾平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7岁,2012年8月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未行特殊处理,来我院前1周腹痛加剧。既往病史:2003年行腹膜后纤维瘤切除术,2006年行全子宫切除术。查体正常,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A15-3为28.86 U/ml;白带常规:白细胞10~20个/HP,阴道清洁度3度;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85×109/L;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凝血功能、尿常规等未见异常。CT表现为右侧附件区类椭圆形等密度影,其内不甚均匀,界限清晰,与邻近肠管分界清晰。MRI平扫示左侧附件区见类椭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影,其内见多处小结节状长T1、更长T2信号影,病灶周围见低信号包膜影环绕,边缘光滑、锐利,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更长T2信号影未见强化。诊断盆腔腹膜后神经鞘瘤。行手术切除,两侧附件未见异常,左侧腹膜后见大小约3 cm×3 cm包块,质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清,遂行盆腔包块和两侧附件切除术,阑尾明显增粗,变长,约8 cm,可扪及粪石嵌顿,遂行阑尾切除术。

2 讨论

神经鞘瘤多起源于周围神经的雪旺细胞,常发生于神经干,以头颈部多见,其次是四肢等部位,很少发生于腹膜后。腹膜后神经鞘瘤多发生于30~60岁,无性别差异,多为良性,好发于脊柱两侧、盆腔骶前等神经组织丰富部位[1]。腹膜后神经鞘瘤若侵犯临近器官如出现血尿、骨痛等症状,则考虑为恶性神经鞘瘤。位于盆腔的肿瘤可同时压迫直肠和尿道,引起排便、排尿困难。

腹膜后神经鞘瘤术前诊断非常困难,早期误诊率很高,最终确诊需依赖手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很多学者认为B超为诊断腹膜后神经鞘瘤的首选检查方法,而笔者认为CT和MRI检查具有更大的优势。CT扫描为等于或略低于肌肉密度的软组织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大部分呈不规则强化。密度不均匀多见于肿瘤出血、坏死及囊变。其沿神经分布、低于肌肉密度并不均匀强化的特点,有助于与其他组织肿瘤鉴别[2]。MRI检查可以通过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肿瘤的定性和定位更准确,在MRI上,本病多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等T1、长T2信号影,信号可以不均,增强扫描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腹膜后神经鞘瘤的主要手段。良性神经鞘瘤的预后好,但有一定的复发率,恶性神经鞘瘤因肿瘤与神经干、神经根无明确界限,难切除干净,且对放、化疗不太敏感。随着控制性损伤理念的出现,目前国内外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更倾向于腹腔镜手术[3]。

[1] 王海利,王征,韩俊芳.腹膜后巨大神经鞘瘤伴囊变影像诊断1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5):400.

[2] 何航明,郭克建,宋少伟,等.腹膜后神经鞘瘤15例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9,38(10):790.

[3] Kang CM,Kim DH,Seok JY,et al.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retroperitoneal benign schwannoma[J].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2008,18(3):411-41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