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严伟伟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江苏 南京 210000)
20世纪30年代,建设项目后评价由美国首先开始提出,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70年代中后期,项目后评价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项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项目后评价在中国开始得到应用,政策的支持使得项目后评价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巨项目、城市综合体、生态节能等复杂型建筑的出现,使得对项目预期建设效果的评估变得很难,虽然可研报告强调的目标建设问题没有了,但是对项目使用效果的评价问题还没有办法解决。
从哲学理论角度看,人的思维模式可分为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正向思维,就是采用常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按事物发展的进程分析思考问题[2]。逆向思维是对常见的事物或者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从问题的反面入手逐步深入的进行探索[3]。为解决项目真实使用效果的评价问题,文中提出逆向思维的评价方式,以项目实际建设效果为目标,考察项目实际的运用状态,使得评价结果对未来建设投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资源短缺已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严峻的社会需求对项目的建设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导致建设项目评价方式的变革,因此以逆向思维视角的建设项目评价方式以项目实际状态满足程度为起点,重点关注项目实际状态下的社会安全、经济、环境等社会要求,避免传统评价方式以过程为主体,以预期目标为导向的局限性。
我国工程建设都是经过严格的建设程序和制度来规范的,但随着建设过程中决策的变化,建设过程会存在一种极其自然且肯定存在的现象,称之为“漂移”现象,即工程目标会与最初设定目标有所偏离,或许更好一些,或许较差一些。由于目标漂移性的存在,项目最终建设效果往往偏离预期目标,因此逆向评价方法从项目建设最终效果出发,以项目所需满足的功能为标准划分评价系统,从系统的功能化角度分解评价项目各子系统的功能满足程度,以实际效果出发保证了项目建设的真实效果,降低目标漂移性。
目前我国许多建筑在建成后因非质量原因而被拆除,频繁拆建导致许多社会安全稳定事件[4],然而传统的项目评价方式未能解决现有社会安全问题,因此,逆向思维的优势在于可逆推检验项目最初的动议,从项目实际建设效果出发,评价原来的可研报告是否忽视了社会需求,是否未考虑到城市实际发展状态,避免了建设结果因目标或过程的改变而改变的缺陷。
我国传统的项目后评价是以目标为导向,站在项目建设层面,以一种正向思维习惯,用常规的方法论模式评价项目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5],其本质是一种“预期目标导向型”项目评价方式,具体思维分析见图1。虽然有目标的导向,评价方法及内容也多种多样,但是项目建设中却存在一种极其自然的目标“漂移”现象。而现在我国建设项目频发的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公共项目事故均能很好的体现目标漂移现象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起,全国共有37座桥梁垮塌,致使182人丧生,但很多却未能找出真正的事故原因。
图1 “预期目标导向型”的项目后评价方法
基于逆向思维哲学,逆向评价作为一种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设成果导向型”评价方式,它和以目标为导向的项目后评价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但面对频发的城市安全、生态等问题,逆向评价是从项目建设实际效果出发,切实有效的弥补了后评价只注重经济效益的局限性。同时,由于逆向评价与传统后评价在评价思路、范围及深度上有所不同,互相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见表1。
表1 逆向评价与项目后评价的区别
评价思路建设效果是否满足可研报告的预期目标真实建设成果是否与实际社会需求相一致
以建设成果为导向的逆向评价方式,是依托BIM模型及其信息化的资源平台,从项目真实状态出发,由结果到原因逆推评价项目建造到设计整个环节的运动过程,对项目目标的设计起直接推导作用,而没有阶段性目标的影响,使得结果与目标之间产生直接联系,提高评价的精确性,具体见图2。
图2 “建设成果导向型”的逆向评价方法
其思维逻辑过程主要分为:(1)以建设项目的真实建设状态为出发点,正视我国城市大规模扩张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为标准,如社会安全需求、经济需求、生态环境需求等,充分考虑社会公民的满意度。(2)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标准,分析建设项目使用时所需满足的功能,分解得到项目各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并分析考虑其与实际需求的一致性。(3)以逆向思维逻辑,从项目真实建设成果出发,以实际需求和功能需求为标准,逆推评价项目从投产使用到前期决策准备整个生命周期存在的缺陷,为项目未来的投资建设提供借鉴,同时使得人们在了解建筑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使建筑使用功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4)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评价项目现阶段实际状态的满足程度,逆向推导前期可研报告中忽视的重要问题,并不断优化项目预期目标,形成动态、可追溯的控制与反馈机制。
我国工程项目每道工序或不同工作内容均有各种预期目标,目标的分解增加了漂移现象产生的可能性。但是逆向评价以结果为导向,直接与预期目标相联系,减少过程中目标的分解且降低偏差,增强结果对目标的直接导向作用,从而为改进设计和控制方法提供途径[7]。因此,逆向评价思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关注目标研究,明确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质量安全与使用管理
为避免整个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目标漂移现象,逆向评价可通过实际结果的导向作用,动态的对项目做出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结果与目标的直接联系作用,实现局部优化,提高方案可行性。同时由于项目环境变化较大且安全与环境影响不易察觉,逆向评价需要动态分析控制项目建设环境,及时掌握潜在的意外及灾害信息,并做好预防控制方案。
(2)功能系统的分解与评价,明确建设项目在社会范围内的实际效果
在社会范围内,逆向评价可以建设结果为导向,从项目功能的角度分析评价重点,在项目社会安全功能方面,重点对社会安全性做出评价,解决由规划随意性等产生的短命建筑现象、大规模拆迁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以及频频发生的建设爆炸失火问题等。
(3)评价系统的核心内容研究,保证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建设项目作为人造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评价的核心内容应该以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最小为核心目标,重点关注社会发展的安全效益以及保障生态协调的环保效益,保障生态系统内物质的平衡、循环与可持续,实现人造系统与自然的有机融合。
逆向评价作为一种引领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价方式,广泛被用来解决一些难题、创新性问题及跳跃性问题,本文主要以思维方式的不同提出了目标导向型评价和结果导向型评价,而逆向评价就是一种结果导向型评价方式,文章从结果与原因的关系,目标与结果的关系,结果与过程的关系等多个逻辑角度深入分析逆向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的方向,使得现有评价体系在以逆向评价的方式不断动态优化,但是逆向评价方式不能完全代替以目标为导向的事前控制方式,两种方式的结合更好地完善了我国的项目评价体系,提高项目投资效果和使用质量,并为保障社会及环境安全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