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许芳芳
摘要:制造业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对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大而不强”,制造的多是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处于技术链和价值链的低端,现阶段,面对新一轮的科技变革,我国必须转变制造业发展模式,从产品本身来说,要不断从‘低端求量向‘高端求质的方向转变;从管理方面讲,必须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转变,从生产方式来看,要不断从高消耗、高污染向绿色制造转变,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关键词: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4-000385-01
一、研究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调整对我国的冲击巨大,我国制造业对外面临“空心化”威胁: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高端制造业正遭遇“回流”的冲击,另一方面,一直支撑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环境等成本持续升高,不断弱化我国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部分处于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逐渐从中国转向印度、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转移。面对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转移同时发生,对我国制造业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形势,中国正经历制造产业“空心化”。在此背景下,暴露了中国制造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投入、通过规模扩张实现粗放增长的缺陷,在一定意义上说,国际金融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因此,在金融危机后、国际分工重组时制定我国的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值得关注。
二、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的现状透视——制造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型
1.经济发展的量变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
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GDP总量达99255.4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制造业出口占商品出口的比例达到93.99%,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但在巨大的制造业体量规模背后,是我国制造业技术工艺相对落后与严重的产能过剩,很多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甚至达到了极限水平,2012年,中国的产能利用率为57.8%,低于72%-74%的“合意”区间15个百分点左右。
此外,过度强调资本技术的引进削弱了本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我们制造的多是高消耗、低附加值的产品,处于技术链和价值链的低端。一直以来支撑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要素成本约束日益趋紧,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靠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取竞争优势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亟待转型。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的顶点下降了560万,劳动力供给呈缩减趋势,直接导致用工成本的上升。
2.资源环境日益趋紧迫使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
中国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牺牲环境、资源来推动经济的增长,随着经济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能源及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与发达国家相比,如图2-1,我国自2000年以来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上升,到2011年已达到901.95亿吨,作为制造强国的德国来说,2011年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为72.94亿吨,也就是说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德国的近乎12倍。
3.“两化融合”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
当前,全世界的制造业产业都在经历一个更加深刻的变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技术深度融合,即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云联网+传统工业”融合有望成为中国新一轮制造发展制高点,驱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重塑制造业的发展方式,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
三、启示与建议
面对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能源环境日益趋紧的局面以及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新调整和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亟待转变当前制造业发展模式。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是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着力点是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从高耗能、高污染、注重量的扩张向绿色制造、注重质的提高的工业生态化转型,从关注机械技术向融入信息技术转型,从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型。强调制造业企业从基于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高投入、难循环、低效益、低附加值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向基于技术创新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高产品附加值的科学发展模式,由单纯追求GDP的增长逐步转向追求可持续性、环保和社会公平的新模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