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共产党媒介教化功能观的流变及思考

时间:2024-07-29

胡正强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现代传媒与文化

中国共产党媒介教化功能观的流变及思考

胡正强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教化功能的认知和设定,一以贯之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结构而存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是开放、发展的理论,而强调媒介的教化功能、重视新闻对社会的能动作用,是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理论关切点。中国共产党媒介教化功能观的形成是学习和继承世界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吸收和借鉴中国近现代以来资产阶级新闻思想中有益部分的结果。对媒介教化功能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媒介的工具本性,但有时也会带来将“宣传”混同于“新闻”,模糊媒体新闻本性、削弱新闻传播效果的消极影响。

中国共产党;教化;媒介功能理论;流变

媒介功能是媒介对社会其他系统所能产生的作用。在传播学理论中,媒介功能理论是其中的重要版块之一,它一方面来源于人们对媒介社会价值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包含着人们对媒介工具意义的关切。媒介功能固然决定于媒介的结构,但媒介功能的具体发挥则亦同时受控于社会对媒介及其功能的某种认知,即受到人们媒介功能观的左右或影响。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伊始,就十分重视新闻媒介在教育、宣传和组织民众方面的巨大作用,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战斗功能。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理论体系中,对媒介教化功能的认知和设定,始终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结构而存在,既左右着新闻理论的规模,又规定着新闻实践的方向。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斗争与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媒介教化功能观的具体内容也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而走过了一条与时俱进的前行之路,始终保持着有效地指导实践的强大生命力。

一、中国共产党媒介教化功能观的产生与形成

(一)教化:媒介的基本功能

对媒介功能的认识是建构媒介理论的逻辑起点。“关于媒介功能的探讨及界定,自从媒介诞生以来,就成为理解、研究媒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要要素。”〔1〕不同领域的人们从各自的视野和需要出发,对媒介功能做出自己的理解,并据此而对媒介赋予内容有所不同的任务和职责。传播学的奠基人、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较早地提出了传播“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2〕的论点,这一观点后来被另一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进一步明确为传播的“传授”功能,即“每一种传播媒介都好比是社会的守望者、决策的领袖与合作者、导师和艺人”〔3〕。传播媒介之所以被施拉姆喻为社会的“导师”,是因为媒介通过信息告知,可以起到一种导引、培养、形塑受众的作用。也即是说,媒介具有一种强大的社会教化功能。自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问世以来,尽管媒介样式不断翻新,媒介实践日新月异,媒介理论异彩纷呈,但纵观传播理论的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虽然人们对媒介功能的理解有所差异,甚至彼此之间有着尖锐的冲突,但在不同的媒介功能理论中,媒介的教化功能却得到了大体一致的肯定和强调。个中原委其实不难理解:媒介的教化功能是媒介的一种基本功能。对媒介教化功能的理解和利用,也就必然成为人们在传播实践中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价值取向。

(二)建基于教化功能之上的媒介实践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之时,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非常弱小,全国党员不过53名,但它是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中,就明确规定了新闻媒体与党之间的关系:“杂志、日刊、书籍和小册子须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经办”〔4〕。提出“各地可根据需要出版一种工会杂志,日报、周报、小册子和临时通讯”〔5〕。决议把开展工人运动列为首位,强调通过新闻媒体去启发工人,对工人进行宣传和组织教育。1922年中共“二大”《教育宣传问题决议案》中,对新闻媒体如何开展工人运动提出了一些更为具体的要求:“已有的《工人周刊》及《劳动周报》当尽力推销于工人及党员之间。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当尽力运用《前锋》《新青年》《向导》《社会科学讲义》等之材料,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popularization)。”〔6〕在“教育方法”部分,决议强调关于政治方面所讨论的内容,“每次大会由教育委员会选择《前锋》或《向导》论文作材料”〔7〕。而关于国内劳动运动及各地现实劳动生活的宣讲,每小组均当“以《工人周刊》等为材料”〔8〕作为讨论和宣讲的内容。在中共早期活动中,宣传工作可谓重中之重。正如中国共产党“四大”《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中所指出的那样:“没有革命的理论,即没有革命的运动。有了健全的革命理论,然后党的宣传工作方得依此范畴融通各部,使党员行动有所准绳。”〔9〕而中共早期宣传有两大特点:一是借助新闻媒体进行,二是强调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政治宣传、“阶级教育”,启发工农的阶级觉悟。显然,这是建基于媒介教化功能观之上的主动实践。“中国近几年的民族革命运动受影响于我们党的宣传工作实巨”〔10〕。历史已经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媒介教化功能观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媒介教化功能特殊性的初识

媒介教化功能的实现路径与一般教育毕竟不同。中国共产党作为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对媒介教化功能实现的特殊性有着充分的认识。1931年1月27日通过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党报的决议》中,曾经专门做出如下论述:“以后党报必须成为党的工作及群众工作的领导者,成为扩大党在群众中影响的有力的工具,成为群众的组织者,党报不仅要解说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解说党目前的中心口号,同时要极可能的多收集关于实际工作的文章,特别是关于党的组织任务的文章,论文要带有指示文件的性质,要带极高限度的具体性,应当给予实际工作中的同志以具体的建议。同时,各级党部应当解说党报的作用,使同志来正确的认识党报,来实际的帮助党报。写文章帮助发行。”〔11〕解说党的纲领路线和策略,让群众了解周知,从认识上、思想上武装群众,进而使之团结在党的旗帜之下,这是当时党报教化功能的主要目标和内容。经常性地回顾和检查媒介教化功能是否实现及实现方式是否确当,自然也就成了其时党的宣传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宣传和教育,就成为党的新闻媒体一体两面的新闻实践内容。所以,党的媒体上有鲜明态度和立场、经过精心选择的报道内容必然要承担宣传和教育的双重任务,即媒体的报道内容对外应当具有宣传的作用,对内则具有教育的作用。对外宣传与对内教育是当时党对新闻媒体两个相得益彰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多次被加以强调和提醒。

刘少奇同志1937年5月在《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一文中,批评当时宣传工作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没有根据党的政策和策略的变化而适时加以改变:“过去我们一些同志常分不清楚宣传口号与行动口号的区别,对内教育与对外宣传的区别,党的口号与群众口号的区别,党的宣传与群众呼声的区别。常用‘武装拥护苏联’、‘武装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等口号去动员群众行动;常在罢工要求上加上‘驱逐日寇出中国’;常把党内问题的文章登在对外刊物上,在对内刊物上宣布某些团体与行动为党所领导。”〔12〕1938年3月18日,毛泽东等人在给八路军、新四军各政治机关的电报中,敦促收集和宣传八路军、新四军的民族英雄事迹道:“在抗战中,从我们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与战士中涌现出许多民族英雄。表扬这些英雄及其英勇行为,对外宣传与对内教育均有重大意义,各政治机关应注意收集这些英雄的事迹,除在各部队报纸上发表外,择其最重要者电告此间及广播。军政杂志今后专设八路军、新四军抗战英雄一栏,望各级政治部供给材料。”〔13〕所谓“对内教育与对外宣传”看似有所区别,其实只是就传播对象的身份不同而言,从社会作用的角度看则完全同一,都是对媒介教化功能的利用和挖掘。

(四)媒介教化功能内涵的深刻概括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中华民族要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动员全民族的力量,所以,毛泽东在1941年5月16日创刊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解放日报》的发刊词中,明确揭橥:“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14〕发挥媒介的教化功能,唤起广大人民投身神圣的抗战之中,使抗日战争成为全民族的抗战,就成为党的各类媒体的中心任务。新闻媒体不仅被赋予了舆论宣传意义上的教化功能,而且还被直接要求承担提高民众知识水平的职责。“《中国工人》应该成为教育工人、训练工人干部的学校,读《中国工人》的人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没有一大批这样的干部,工人阶级要求得解放是不可能的。”〔15〕媒介教化功能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性,报纸成为各级领导指挥工作的有力抓手。1938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党报问题给地方党的指示中指出:“每个同志应当重视党报,读党报,讨论党报上的重要论文。”〔16〕要求把党报、杂志上重要负责同志的论文当作是党的政策和党的工作方针来研究,用以指导当前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更明确地把新闻工作等同于一种教育工作:“同志们是办报的。你们的工作,就是教育工作,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17〕在毛泽东同志看来,新闻媒体一定的意义上就是学校的教材,新闻工作者就是教师。

对媒介教化功能论述最全面、详细和彻底的是胡乔木。1943年1月26日,他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一文。该文发表的社会背景是其时正如火如荼地整风运动和《解放日报》的改版,因此,这篇文章其实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一部分。胡乔木在该文中强调:“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而党报,就还是党的教科书。党报的每一个写作者、编辑者、校订者,都是党和人民所聘请的教师。所以在我们的报纸工作,跟在资产阶级报纸的情形完全不同,这是最严肃最负责的工作。党必须集中最有才能最有信仰的宣传力量在自己的报纸上,并且使它发表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包括一篇‘副刊’上的文章,一首诗和一幅插画。”〔18〕当然,胡乔木说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主要目的是为了端正广大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但思维的前提中无疑蕴含着媒介教化功能的观念。

二、中国共产党媒介教化功能观的发展与深化

(一)媒介教化功能的领域延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上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于1949年11月1日设立了新闻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新闻出版工作。在中央政府成立之前,党的中央宣传部实际上代替中央政府的文教机关管理国家的文化教育工作,这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各种新闻传媒统一由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后,媒体的社会关系、角色及功能也有所变化。1949年10月30日,中宣部和新华总社发布《关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宣传工作中应注意事项给新华社各总分社和各地党委的指示》,要求新闻媒体要因应党政分开的管理体制,在新闻报道中迅速实现由社会角色位移而带来的“态度和口气”的转变,即“今后各地中国共产党党报的社论、论文和新闻按语,也要注意不再用行政命令的态度和口气,而应该用号召、建议和商讨的态度和口气。”〔19〕虽然新闻媒体的社会关系有所变化,但原来承担的教化功能并未有所削弱,只是更强调随着环境、受众和形势的变化发挥功能的方式应有所调整,新闻报道不仅要顺应媒体的传播个性以更充分地发挥其教化功能,而且关注的报道与受众领域也应不断扩大和延展。

建国初期,社会治安形势一度非常严峻,中央人民政府为此针对“公安新闻”报道专门发布规定,要求发布新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是所有的案件均可发布,也不是凡发布的案件都须发布全部内容,要选择已经全部结案并无其他牵涉的可资教育群众的案件,慎重地考虑发布的内容与时间。这样既可收教育群众之效,又不致暴露秘密。”〔20〕由于当时有报纸缺乏敌情观念,未经有关负责同志审阅即自行公布公安机关所破获特务案件经过,从而影响了有关工作。这里所强调的新闻报道的目的性,显然不是从新闻价值本身出发而提出的学理性要求,“收教育群众之效”才是更为主要的考虑。破获敌特案件的新闻,往往情节曲折离奇,具有很强的新闻可读性,受众广泛。要在该类新闻报道中发挥教育功能,就须对报道素材进行精心的选择,并站在一定的立场上组织材料进行叙述,自然地流露或显示某种政治倾向性,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观点和态度。

(二)读报组与知识专栏:教化功能的现实路径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项主要任务。当时党和人民政府在从事这两项工作时,确定了两个具体的目标:第一是使文化教育事业的主体从过去少数人的手里转移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手里;第二是文化教育事业有效地为恢复与发展国家生产建设服务,使文化教育的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适应全国逐步转入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新形势,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特地在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全国报纸不仅应当用首要的篇幅来报道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宣传生产工作和经济财政管理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错误的教训,讨论解决这些工作中所遇到的各项困难的办法。报纸的新闻、通讯、评论、信箱、专门性的或一般性的副刊,都应当尽可能的服从于这个任务。”〔21〕也就是说,媒介的每一部分都要贯彻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思想。该决定还具体给出了增强媒体教育功能的方法,即在群众中设读报组。“读报组应当是报纸内容的经常的和有组织的学习者和宣传者。读报组同时应当向读者报告地方情况和群众意见。报纸为了鼓励读报组的活动,应当在订阅条件或其他方面给以适当的优待。”〔22〕通过读报组来扩大和有效地实现媒体的教育功能,在当时确是一种适当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一批行业报纸得以产生。在行业性报纸上,媒体的教化功能更得到了强化。如1949年5月《人民铁道》报创刊后不久,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政治部即对该报提出要求,要求该报“有系统地以业务技术、政治理论和文化科学知识去教育铁路上的在职干部及一部分有相当阅读能力的工人”〔23〕,并具体建议该报开办诸如“业务技术讲话”“时事和科学知识”等专栏的方式来实现这一教化功能。鉴于普通铁道工人在知识文化素养方面的限制,铁道部政治部还进一步建议“报纸编辑部要注意文字的修饰,要全力避免涩苦、甚至文法不通的句子。凡为铁路上许多干部还不懂得的某些专门名词,最好加以注释或另加浅释。发表数目字,要说明一定的问题,并尽可能删去非必要的数目字,以免读者厌烦。”〔24〕1954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中对不同行业的专业报纸在思想教育方面进行了部署:“以工人为对象的报纸应加强对工人群众的共产主义教育,推动劳动竞赛,工会报纸并应着重工会建设问题的宣传。农民报纸应通俗地向农民群众说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理,普及农业生产和科学卫生知识。青年团的报纸应加强对青、少年群众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注意普及体育卫生运动,多方面发挥青、少年的特点和加强青年团建设问题的宣传。”〔25〕无论读者对象是谁,只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媒体,都无一例外地须体现媒介的教化功能。

(三)“政治家办报”:教化功能的必然逻辑

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媒体教化功能更多的是政治思想上对读者的影响。“经过报纸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的教育,乃是党在人民群众中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领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对人民群众解释党的各种政策,交流群众革命斗争经验,提高群众政治觉悟,启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吸引群众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监督党的与人民政府的各种工作方面,报纸都起了巨大作用。”〔26〕对媒体提出“政治家办报”,也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要求。而这种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必须是一种经常、系统性的工作,才能真正收到实效,“为着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党领导下的报纸网必须担负这样的任务,即经常地、系统地而又通俗地宣传党的世界观、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宣传党的最低纲领人民民主主义和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经常地、系统地总结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概括人民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生活,指出人民生活发展的规律和前进的方向,促进人民生活中新事物的生长和旧事物的死亡,同时对于一切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及其影响,经常地、系统地进行有力的批判。”〔27〕对新闻媒介教化功能反复的经常性的强调,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一根思想红线,即便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思想仍然得以继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1979年2月28日,胡耀邦同志在谈当前宣传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时说:“新闻战线是一条很重要的战线。我们的报纸、广播、通讯社,每天都同全国几亿人民见面,同全世界几十亿人民见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当前的整个局势,和人民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新闻工作的这种作用,是其他工作所没有的。新闻战线也是最大的课堂,新闻工作者既是人民的学生,又是人民的老师,每天都给几亿人上课。”〔28〕是否能够促进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是衡量新闻媒体教化功能发挥若何的一个标准。邓小平同志1980年1月16日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指出:“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29〕他要求报刊上对安定团结的必要性进行更多的思想理论上的解释,报刊要成为国家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发挥媒体的教化功能以实现对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的统一与整合。

(四)“成风化人”:教化功能的新时代阐释

***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新闻媒体进行调研时,对党的新闻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提出了“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30〕的具体要求,这为当下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实践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总书记的有关论述高屋建瓴,可谓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媒体功能观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深刻、周详的集中阐释,是马列主义新闻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中国的继承、运用和发展,其中“成风化人”一语是对媒介教化功能的新阐释,体现了***总书记对媒介教化功能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因为媒介的教化功能与教育的教化功能有所不同,媒介教化功能要借助新闻的特殊形式才能实现。

三、中国共产党媒介教化功能观形成的原因与思考

任何理论只有具备前后一贯的精神内核,才能保持自成一家的体系性。同样,任何理论又都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吐故纳新,丰富完善,才能始终保持指导实践的效力,否则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为历史。在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运用新闻媒介指导社会实践的工作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新闻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是一种开放、发展的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理论体系,强调媒介的教化功能、重视新闻传播对社会的积极能动作用,无疑的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体系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理论关切重点,而这种理论特色的形成又是多种历史和社会原因促成的结果。

(一)世界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学习和继承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也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思想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上真正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源头自然也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新闻实践的相关论述肇其端绪。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党报性质、经验的总结和论述直接影响了共产党人的媒体认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31〕。中国人通过学习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学习列宁主义而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中国共产党主要也是通过学习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办报经验、传统而接受世界无产阶级的办报经验和传统,进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新闻思想。1905年5月,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期间,列宁关于报刊曾有一句名言:“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32〕报刊这种组织功能的实质就是思想的统一。当时的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除了组织以外,没有别的武器。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具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统一的纪律,才能具有非凡的战斗力,去战胜强大的敌人。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意见、主张,采用什么手段经常而迅速地公开地表现出来呢?最主要的就是党的媒体。列宁的这一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影响甚巨,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布尔什维克》《红旗》《解放日报》等,都曾专门发表过有关的社论和文章阐释列宁的这一观点,以武装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头脑。统一思想的过程也就是教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媒介教化功能观及其不断发展、充实的内涵,鲜明地体现出了对无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坚持、继承和延续。

(二)近现代中国资产阶级新闻观念的吸收和借鉴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是中国近现代新闻事业的主体,中国近现代著名报人大多为资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创始之时,启蒙民众是社会赋予资产阶级报人无可回避的历史责任,正因如此,他们对媒体功用的论述多从“有裨于社会教化”的角度加以展开,体现出对媒介教化功能情有独钟的理论态势。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郑观应论列开设报馆之益道:“士君子读书立品,尤贵通达时务,卓为有用之才,自有日报,足不出户而周知天下之事,一旦假我斧柯,不致毫无把握,此有功于学业也。”〔33〕王韬在《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一文中,述及设立报馆有三大好处,其中之一是:“辅教化之不及也。乡里小民不知法律,子诟其父,妇谇其姑,甚或骨肉乖离,友朋相诈,诪张为幻,寡廉鲜耻。而新报得据所闻,传语遐迩,俾其知所愧悔,似亦胜于闾胥之觥挞矣。”〔34〕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维新派报人梁启超更是极为推崇媒介的教化功能:“报馆者政本之本,而教师之师也。惟其然也,故其人民嗜之,如饮食男女,不可须臾离。”〔35〕资产阶级报人的新闻实践是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的主流存在,中国共产党人曾深受他们的影响和浸染,“学习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报刊活动家的办报实践和办报思想,从中汲取经验和营养是中国共产党人早期报刊活动的共同特征。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到瞿秋白、周恩来、恽代英等人,概莫能外。”〔36〕资产阶级报人对媒介教化功能的认识自然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一脉源头活水。

(三)教化:新闻指导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闻传播与课堂教学毕竟有别,新闻媒介也不是教科书,媒介教化功能之说更多的是对媒介功用的一种比喻性认知,其实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思想与观念的整合,媒介即便传授知识,其对知识时间性的选择上也与教科书有很大不同。新闻媒介传播的知识,主要是和人们当前的生活、生产、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新知识,以及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创造和新材料、新探索,从而使人们不断了解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新闻媒体教化功能发生的过程、机理有自己特殊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虽然格外重视媒介的教化功能,但也并非泯灭或忽视新闻传播的自身特性,而是在着重媒介教化功能的同时,又不断强调要顾及新闻媒体的自身传播特性。新闻媒体的教化功能更多地体现为新闻的指导性,即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理论和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认识,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具体到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及其思想体系中,就是在新闻报道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选择事实与材料,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此来帮助受众认清形势,澄清是非,通过影响和引导舆论的发展方向,达到指导受众行动的目的。

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思想的形成过程中,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党对媒介教化功能的发挥有着相对各异的具体操作方式,但媒体的教化功能更多地倾向表现为一种鼓舞、示范、论证、启发、解释的意义,则是不容置疑之事。如何在顺应新闻传播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又实现媒体的教化功能,自然成为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一个时常进行思考与论证的重要理论命题。1946年9月1日,是当时的记者节,胡乔木同志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批评某些人思想中存在着轻忽新闻工作的倾向,强调新闻的重要性:“新闻是今天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可以说,不学会使用这种形式,他就不要说什么宣传——而宣传,当然是我们大家都有责任。”〔37〕在论及如何利用新闻来从事宣传时,胡乔木有如下一段十分精当而深刻的阐释:

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资产阶级的新闻记者们从来不说我以为如何如何,我以为应该如何如何,他们是用他们的描写方法、排列方法、甚至特殊的(表面上却不一定是激烈的)章法、句法和字法来作战的。他们的狡猾,就是当他们偏袒一方面,攻击另一方面的时候,他们的面貌却是又“公正”又“冷静”〔38〕。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后来被提炼为“用事实说话”之论,被人们认为是对新闻媒体传播技巧及艺术的高度浓缩和概括,确是一种深得新闻与宣传关系三昧的当行之论,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新闻媒介教化功能路径的一种深刻理解和把握。

(四)媒介工具本质的契合与新闻本性模糊的可能

新闻媒介的内部组织及其社会所结成的关系结构决定着新闻媒介的功能。新闻媒介与社会具有复杂的关系,这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决定着媒介具有多重而非单一的社会功能。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平台,媒介功能必然是一种复合体系,它彰显出媒介的工具性本质。在媒介的功能体系中,媒介教化功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古今中外,众多新闻工作者对此多有精到的体认和论述。对媒介教化功能观的重视和强调,是中国共产党对媒体所赋予的政治宣传使命的必然逻辑要求,它来源于对媒介宣传功能的理解和利用,契合媒介的本性。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流变过程中,媒介教化功能观一以贯之的存在,并因此显示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实践价值。但是,毋庸讳言,对媒介教化功能的侧重,也给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及其理论体系带来了值得警惕的某些消极甚或负面的东西。因为过于强调媒介的教化功能,往往会在不自觉间忽略新闻的本性,将“宣传”混同于“新闻”,使一些毫无新闻价值的宣传性材料占据了新闻媒体的版面或时间,模糊了媒体的新闻面目和本性,削弱了媒体的社会传播效果,反而拖累了媒体功能的正常发挥。

媒介教化功能观是人们以教育活动为参照系,对媒介社会实践功用进行考察、概括而后提炼出来的认识成果,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从信息传、受的线性活动结构来看,新闻传播与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相似性,这是人们体认新闻媒介教化功能观的实践基础。人类的每一种活动都首先是以通过这一活动所解决的使命和任务为特征。换言之,使命则是必须要达到的那种现实的、可以预见到的活动的结果。媒介教化功能不是主观的确定,而是在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新闻实践在社会中的一种作用的观念显现。中国共产党的媒介教化功能观是在长期的领导新闻事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新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而获得的一种新闻思想,其实质是对新闻媒介所具有的客观社会职能的理论认知。显然,这种理论认知越清楚、准确、深刻、科学,它对新闻实践活动也就越具有真理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翔.回顾与批判:检阅媒介功能理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1):368-372.

〔2〕〔美〕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37.

〔3〕〔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7.

〔4〕〔5〕〔6〕〔7〕〔8〕〔9〕〔10〕〔11〕〔1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C〕.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1、1、3、4、5、19、18、71-72、86.

〔12〕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党的宣传工作〔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

〔13〕〔14〕〔15〕〔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43、55、48、150.

〔18〕《胡乔木传》编写组编.胡乔木谈新闻出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2.

〔19〕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中央档案馆编研部编.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49-1956)〔C〕.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10.

〔20〕〔21〕〔22〕〔23〕〔24〕〔25〕〔26〕〔27〕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C〕.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26、75、76、39、41、325、198、199.

〔28〕〔29〕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开创新闻工作新局面〔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198、199.

〔30〕***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EB/OL〕.新华社,2016-02-22.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22/c_1118122184.htm

〔3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1360.

〔32〕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8.

〔33〕〔34〕〔35〕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15、38.

〔36〕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519.

〔37〕〔38〕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C〕.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224、226.

Reflections on Changes of the CPC’s Concept o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Media

HU Zhengqiang
(School of Design Art&Media,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Nanjng 210094,China)

The cognition and setting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has long bee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The early propaganda of the CPC is mostl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edia education.The CPC’s journalism theory is open and constantly developing,which emphasizes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media and the active role of the press in society.The CPC’s concept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media is the result of assimilating and inheriting the news thought of the proletariat,of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beneficial part of the bourgeois ideology in modern times of China.The emphasis o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media might sometimes confuse“propaganda”with“news”,thus having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nature of news itself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news dissemina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enlightenment;media function theory;changes

G206.2

A

1002-3291(2017)02-0120-08

【责任编辑 康 艳】

2016-11-20

胡正强,男,江苏睢宁县人,新闻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媒介批评、传播史论。

本文是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4BXW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