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色彩在潜意识层面对电影观众的超控力量

时间:2024-07-29

董与思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色彩在潜意识层面对电影观众的超控力量

董与思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色彩语言,在视觉化叙事中是除了男女主人公和声音表演之外的第三主演。可以说,读懂色彩语言,才能深入理解电影。色彩语言在电影中的力量和演员的表演地位同等重要,合理创新地使用色彩,会给电影作品增添巨大的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艺术触动人们的方式变得更加深入,色彩也不仅仅拘泥于对现实世界的客观描摹,同时也承载着在潜意识层面对观众的操控力量,它包括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暗示,对场景气氛的渲染,对故事情节的强化,对电影主题的突出等重要的作用。

视觉化叙事;视觉形容词;视觉对位;共振;视知觉

在绘画中,梵高认为色彩高于一切。作为荷兰后印象主义的先驱画家,梵高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语言,他善于用色彩来控制画面的节奏,他的艺术作品也达到了真诚地展示人类心灵的伟大艺术成就。乔治·里埃说:“处理主题,应着眼于色调,而不是主题本身。”电影中色彩作为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还原我们所看见的事物本貌的同时,也有它更多存在的特定意义。作为艺术创作的手段,色彩在电影中展现出了造型能力和作用,主要就体现在它通过审美价值、象征意义、情感表达和气氛渲染在潜意识层面对电影观众的超控力量上。

一、色彩的“共鸣”现象

红色和绿色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对互补色,当我们将室内的墙壁粉刷成红色和绿色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我们的身体陷入无限纠结和焦虑中,互补色带来的激活因子是不容忽视的,身体发出了“红色”“绿色”相互冲撞的指令,温暖、热烈、斗争、好斗,这些指令让在房间内待久了的人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努力热情地工作,振奋人心的同时却发现人际关系急剧下降,强烈的压迫感让自己的身体本能自我选择更加具有斗志的方式而不是温和的方式。尽管绿色会带来和平、温和的指令,可在红色的冲撞下,互补色的相互作用让红色的浮躁与不安的特性变本加厉地彰显出来,人们在这样的房间停留的时间越长就会越发焦躁不安。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色彩的自由联想和特种记忆让身体的某些感官发生了共鸣,并很快和身体表现团结一致,当看到红色,在潜意识里观众内心潜藏的激情被激发出来,逐渐带动观众不自觉地投入对电影的色彩“共鸣”之中。拍摄电影无疑就是一个分析性的过程,而你对眼前元素的直觉反应就会让本能压倒分析,让视觉感知掌控自我,这种本能更贴近实际,它是超越理性分析的真实内心感受,也就是用“身体”来体会色彩对你的影响,这就是共鸣对观众的操控性力量。

色彩之所以会在潜意识层面操控观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色彩的自由联想和记忆与身体的某些感官发生了“共鸣”现象。色彩的变化组成了我们色彩斑斓的世界,光成就了色彩与人类的共鸣达成。圣地亚哥生物共振学者玛丽安·基尔马丁论证道:“基本上,光线组成了人类,人类看上去像是实体,因为我们的思维定式让我们只看到了光的粒子性。我们知道光具有粒子和波的双重形式,我们能看到光,是因为我们和以波的形式出现的光产生了共振。这就是当我们说自己有种红色带来的愤怒和充满能量的感觉时所要表达的含义。”〔1〕但是人类是无法用肉眼感知到这些光波的客观存在的,色彩正以它独特的方式对人们产生着各自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是独一无二的,是不能被忽略的。共鸣之处也正在于此:色彩正在以眼睛和感官觉察不到的方式,操纵着受众的行为与感受。通过对电影中色彩运用的分析,研究电影中的色彩效应,可以影响人类大脑理解视觉艺术的方式,以及影响电影触动人们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色彩增强对视觉信息的敏感度,锻炼自己的感官神经,并通过合理运用色彩的力量使电影艺术挥洒出全新的魅力。

二、色彩的“视觉对位”

(一)色彩作为视觉形容词完成色彩的视觉对位

早在1896年,在胶片上用纤细的画笔进行手绘着色的技术已经出现,那引人注目的效果惊艳了整个电影界〔2〕。然而现在的色彩已经用更加立体多元的手法来烘托电影世界的精彩,诠释影片的视觉对位的过程也是提升影片视觉冲击力的过程。电影是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表达的艺术产物,电影必须深层次挖掘各种艺术形态中最具表现力、最具魅力的部分加以提炼,才能最终获得观众的共鸣。色彩的魅力在于通过视觉语言直观地感染和调动观众的情绪,对比强烈的互补色彩可以刺激观众的积极性,因为强烈的视觉冲突让观众兴奋并吸引眼球;对比温和、经过调和的色彩会让大多数受众内心舒适恬静,因为它传达出和谐、温馨、慈爱的信息,让人长时间得到满足感的心理暗示;暖色调给人温暖舒适感觉的同时,让人增加食欲和饱腹感,创造和谐幸福的心理暗示;偏冷的色调宛如清风拂面寒风瑟瑟,让人清醒宁静地思考,渲染神秘诡异的氛围。本文中强调用色彩的心理暗示和感受加以创作和提炼,来维护电影整体精彩呈现的过程叫作色彩创作的“视觉对位”。色彩在电影中作为视觉形容词操纵着电影受众的感受,这个过程的原理可以概括为:色彩本身就具有明暗变化、肌理变化、渐变层次变化,我们将这些丰富的变化加以概括,提炼出有效生动简洁的色彩关系,最终达到突出电影物象特征表达的作用,让电影中的物象言简意赅地准备对位。色彩在影片中作为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视觉化语言让我们无法忽视,色彩与表演者的台词以及电影配乐形成了视觉对位。在电影创作创意阶段,色彩创作的视觉对位准备工作就已经确定,这样才能让色彩在电影中准确地运用视觉对位的一般规律完成视知觉的色调同步。

在影视艺术创作中,色彩对位的艺术手法是电影造型、叙事、抒情和象征的重要艺术手段。色彩中丰富的光谱,为电影场景展现出一个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的美丽世界,艺术家在电影中塑造出美丽的艺术场景,通过光线和色彩的完美组合,拍出许多唯美的艺术画面,就像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一样深入人心,色彩在这里不仅仅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逼真再现和描摹,也通过夸张概括的手法让电影更富于戏剧性效果。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这些心理暗示是根据人们实际生活体验联想而来,就让电影更加逼真形象,譬如在电影中我们用绿色代表有毒的液体,因为绿色给人带来的感观是呕吐、腐烂的联想,色彩的准确对位让电影更加立体和丰富。同一个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共性也有不同的特征,所以在不同的民族中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我们要结合这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特征去理解色彩。色彩带来的奇幻效果受到不同色彩在不同性质的胶片中带来的不同效果的影响,因此联想与现实之间的空间错位与对比在影片的时空视觉中形成了象征意义上的对比与统一,让受众感受到完美的故事情节。

进入21世纪,电影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黑白电影渐渐退出了商业电影舞台。当前我们在影院看到的影片都是彩色或者3D电影,纯粹意义上的黑白影片再也难以看到〔3〕。艺术创作大师把电影色彩看作是在胶片上绘画,譬如,由著名光影大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Vittorio Storaro)与著名电影导演弗兰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合作完成的电影《现代启示录》于1979年上映。影片上映之后就凭借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完美的色彩表现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最佳音响奖两项金像奖,同时还获得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影片运用浓郁的色彩效果和大气亮丽的画面给人带来震惊的艺术效果,影片的摄影师斯托拉罗善用色彩表现影片的理念,影片用红、橙、黄、绿、蓝、紫等多彩的颜色制造烟雾和焰火效果,把战争的硝烟用各种颜色表现出来使其更具戏剧效果,运用戏剧的光效和歌剧的风格展现血腥的战场与丛林的神秘,让影片如同戏剧中五光十色的舞台,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和平民主与侵略战争的冲突中形成视觉冲击上鲜明的对比,这里色彩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在观众的心理联想与行为感应之间形成准确的视觉对位。色彩在整体影片的创作中参与了叙事和表意,这也是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摄影师将个人的经验、智慧和情感融入电影创作中,来表现电影作品的主题、背景、情节、人物情绪和时空等等语言无法直接传达的元素,这也是他众多作品会获得非凡效果和巨大成功的情感内核所在。这部影片虽然饱受争议,但是整体而言,它被评论界认为是一部内心深刻、有代表性,并且震撼人心的战争题材的内心电影。影片将人类面临末世的绝望渲染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色彩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色彩光线在参与叙事表现中确立了重要的视觉语言思维,首先是因为导演将色彩的表达当作一种完整的视觉对位和哲学认识加以利用,最终造成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

(二)从每种色彩特性出发,增强视觉信息的敏感度

下面我们进一步探究色彩的本质,找到色彩这一视觉形容词的本源。

从范例科学分析表明:首先,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生理反应。弗艾雷在《论动觉》一书中讲到了他的科学观点,他说:光可以改变人的血液循环和肌肉弹性,不同的颜色改变幅度也有所不同,“以蓝色改变的幅度为最小,依次按绿色、黄色、橘黄色、红色的顺序幅度逐渐地增大”〔4〕。

其次,不同的色彩还会给人们带来情绪和心理上的不同变化。科学家的总结是,红色象征着革命、暴力、亢奋、生命、节日、喜庆、血液、浪漫等等;黄色象征着温暖、食欲、太阳、欢乐等等;紫色象征着神秘、高贵、冷酷、阴暗、犹豫等等;绿色象征着温顺、平和、通行、下降、青春活力、生命的延续;蓝色象征着宽广、高雅、冰川、平静、人工智能等等。当然这些范例不是用来限制创作,更不用把这种分类方法当作公式来运用,而是增强视觉信息的敏感度,让我们重新审视并理解电影,用身体的共鸣去感受色彩的温度,用色彩的联想和色彩的记忆呼唤内心的独白,品味电影的真谛。

三、色彩在潜意识层面是构建故事的有力工具

画家在绘画的时候,如果用强明暗对比的色彩构图关系表达场景气氛,无疑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5〕。同样在导演手中,色彩可以作为塑造角色和渲染故事场景的有力工具,它决定着一个角色和场景的性格特征和电影基调的整体性。

故事片《后羿射日》用大面积的黄色背景贯穿影片的始末,充分表现了烽火连天、民不聊生、天地旱灾和炎热炙烤的场景,很好地构建了故事的情景符号,让故事语言更具有代表性和符号化。

由著名演员汤姆·克鲁斯主演,著名导演西德尼·波拉克执导的影片《糖衣陷阱》中,场景运用了鲜红色的墙壁做渲染,用色彩的视觉力量向观众诉说这是一个充满权利与侵略性的空间。因为红色在视觉上具有侵略性象征,故事接下来发展的境遇似乎就是在这个充满侵略性和不安的空间中一点点展开,这种压迫感向克鲁斯所扮演的角色和观众袭来,而且让人心跳加速,变得更加焦虑,故事的构建得以顺利展现。

综上所引用的案例,可以看出色彩在影片中所体现的意义是重大的,色彩作为一种强烈的语言通过所处的语境来引发人们强烈的共鸣和心理反应。正因为这种强烈色彩会引发人们产生强烈的内心反应,进而会引导人们去期待接下来的故事和情节,譬如在《糖衣陷阱》中我们看到了鲜红色的墙壁,看到红色后会让观众联想到汤姆·克鲁斯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动作角色。很多电影人正是利用了色彩这一推动剧情发展和烘托影片的重要动力,对电影色彩语言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和揣摩,创作出更加贴近历史事实和人物内心的真实效应。这些色彩方式,在导演的手中成为影响观众的心理和情感、捕捉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在电影《纯真年代》中,马丁·斯科塞斯还原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色彩本貌,真实地诠释了故事的本身历史事实,做到无可挑剔、细腻入微,色彩在整个影片中与文学故事情节相得益彰,色调准确对位影片的故事基调,用色彩冷暖的变化和对比的处理手法指引观众阶段性地理解故事深层含义,色彩成为整个影片中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的有效工具。

四、怎样利用色彩这个强有力的元素

当导演把色彩作为视觉语言元素准确地运用到电影创作中时,每个颜色元素就会用不同的视觉感受来感染观众,传递给观众不同的情感信息,因此,必须要剖析不同色彩的颜色属性和情感的特质,这样才能对其进行有意识地、合理地、准确地应用。通过解析色彩与色彩在电影中的表现方式,更深入学习人类大脑理解视觉艺术的方式以及电影触动人们的方式;通过探究电影这个视觉化叙事中色彩的超控力量,重新审视并欣赏我们与电影之间产生的微妙关系。

(一)用心观看,丰富我们的情感内核

通过研究经典电影的案例,并且结合对色彩构成的研究和教学经验,极富趣味地发现色彩世界带给人们的情感效应。首先让你的左脑暂时进入休眠状态,这个时候理性的思考被暂停,完全是由你的视知觉掌控一切。全身心地去靠视知觉掌控自我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因为越接近感性思维,在感知技巧的影响下,理性分析越要暂时被忽视,而通常情况下理性分析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想,人们更热衷于分析电影的情节点,而贴近实际的分析背后忽视的就是电影的视觉层面所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用心观看来丰富我们的情感内核的部分,通过理性分析我们看了很多,而真正看到的却很少,这让我们错失了最真实的情感体验,而放大了空谈。比如,不同的蓝色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感受,也许在你眼中的天蓝色在导演眼中就是蔚蓝色。色彩的名字让我们产生的联想来自于大脑的记忆,而看到色彩本身的时候身体的感官产生的共鸣和记忆中的色彩联想也不尽相同。因此,要用感官的方式来制作和观看电影,用本能来压倒分析,用身体来体会色彩对你的影响。

(二)为故事塑造层次

电影《关于斯密特》中,蓝色跟随着斯密特的出现,给观众带来了生理和情感效应,将斯密特的性格塑造得更富于层次感。观众对人物有了第一感官的认识,这个简单的颜色创意使用视觉探究的方法,推进影片叙事的进程,修饰角色的性格,诠释了蓝色所带来的被动与内向意蕴。观众会无意识地与颜色互动,产生忧郁的色彩共鸣,这就是视觉感知带给观众的最真实的生理感官的释放。用内心去观看电影的同时,理性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发挥色彩在电影中作为视觉形容词的有力工具的作用。观众随着色彩的变化产生共鸣的情绪和感受,有时欣喜有时焦虑,有时愤怒有时平静,有时紧张有时舒缓。有效利用色彩这个强有力的元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去理解电影的内涵,理解电影创作中通过色彩传达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三)利用技术与美学、计划与直觉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控制电影最终的视觉效果

我们在研究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过程中,重要的不在于它的技术特征,而是需要对它的美学特征,也就是艺术性的本体加以深入认识〔6〕。色彩在一系列影片中的强大力量足以影响人们的情感认知和观影效应。不同的色彩诠释不同的感知和行为的同时,也帮助人们通过色彩形容词的力量渲染剧情的表现力和控制电影的视觉效果,最终增强一部电影的生命力。所以,用颜色定义片中人物并推动剧情,可以更加鲜活生动,观众在观看色彩电影时表现出不同的回应,足以证明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往往不是有趣的巧合,而是有意识的艺术选择,它们在视觉语言中占据重要地位。

色彩在电影中的表现方式也是人类大脑理解视觉艺术的方式,更是电影触动人们的方式。通过技术与美学的完美结合,重新审视并欣赏我们与电影之间的美好关系,能够让观影者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色彩在电影语言中的超控作用不是偶然性的非理性因素,很多时候也是理性的因素来决定,色彩最终控制电影的效果是通过刺激其无意识感知来影响观众的,让观众在潜意识中产生新的支配力量,通过色彩的心理刺激对剧中人物的情绪、意愿等心理产生共建的表意性的心理拓展,色彩可以引领观众,对整个剧情的发展起到指代作用。色彩在影片中作为审美享受,已经从综合层面全面调动观众的感官知觉和想象空间,达到理想的心理预期和心理愉悦,让观众产生主动共鸣并用心欣赏。计划与直觉在色彩轰炸中相互作用产生化学反应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控制电影的最终效果。

五、小 结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电影中的色彩选择是无意识的,十分简单的,而事实上更多时候,电影中的色彩是由专业美术师精心设计的造型元素。单纯地欣赏一部电影非常简单,而深入理解一部电影的核心内涵则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和专业技巧,所以说色彩是电影视觉语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通过探讨如何用色彩定义片中人物并推动剧情,以及分析观众在观看色彩电影时表现出怎样不同的回应,论证了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往往不是有趣的巧合,而是有意识的艺术选择,它们在电影语言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潜意识层面对电影观众具有超控力量。本文通过引用权威的案例,极富趣味地探讨了色彩世界带给人们的情感效应,深入剖析色彩怎样影响人们对世界的情感认知,通过细致分析一系列经典电影中色彩运用的强大力量,阐释了不同色彩怎样有效激发人们的共鸣,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在潜意识层面中色彩对电影观众的操控力量。

〔1〕〔4〕〔美〕帕蒂·贝兰托尼.不懂色彩不看电影〔M〕.吴泽源,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2〕〔英〕杰弗里·诺维尔-史密斯.世界电影史(第一卷)〔M〕.杨击,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汪丹丹.浅谈影视作品中的色彩运用〔J〕.芒种,2012(10):221-222.

〔5〕〔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6〕张笑非.电影中色彩运用的美学研究〔J〕.电影文学,2012(16).

The Super Power of Color to the Cinema Audience in Subconsciousness

DONG Yusi
(College of Media communication,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

Color language is a third leading character in addition to the male and female characters and sounds in the visual narrative.It can be said that to understand the movie one must understand colors.The status of color language is as important as the actor’s performance in a film.To innovate the use of color will enhance the charm of films greatly.The way film art moves people goes deeper with time passing by.Color is not only an objective imitation of the real world,but also has the power to control the audience at the subconscious level,which includes shaping the image,rendering the atmosphere,enhancing the process,highlighting the them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etc.

visual narrative;visual adjective;visual alignment;resonance;visual perception

J904

A

1002-3291(2017)02-0140-05

【责任编辑 康 艳】

2016-04-06

董与思,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