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多西他赛用于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时间:2024-07-29

叶洪珊,赵民学,司丛敏,刘姝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甲乳二科,广东深圳 518001

乳腺癌在各大综合性医院甲乳科较为常见,是由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失控引起的恶变现象,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1-2]。临床乳腺癌治疗坚持综合性、精准化原则,一般为手术治疗+辅助化疗,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化疗可改变癌细胞生化及代谢过程,通过细胞毒性药物杀灭癌细胞,缩小肿瘤,清除微小癌灶,降低临床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近几年新辅助化疗在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患者接受度越来越高,新辅助化疗可以根据术前全身化疗的反应程度预判患者对后续化疗的敏感性,医师根据上述指标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针对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份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甲乳二科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多西他赛化疗效果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年龄34~62岁,平均(45.21±3.12)岁;TNM分期:ⅡB期14例,ⅢA期32例,ⅢB期14例;肿瘤直径:3~6 cm,平均(5.02±0.26)cm。研究组:年龄35~58岁,平均(45.18±3.27)岁;TNM分期:ⅡB期13例,ⅢA期32例,ⅢB期15例;肿瘤直径:3~6 cm,平均(5.02±0.26)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或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研究人员将审批资料(盖章签名)递交医院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经过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症状和体征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患者;②数据参考我国第8版乳腺癌TNM分期指南[4]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恶性病变的患者;②患有慢性炎症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均接受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案:即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国药准字H20000496;规格:10 mg/支)表柔比星联合化疗时,50~60 mg/(m2·次)静脉注射。使用期监测患者血象,一般间隔21 d重复使用。注射用环磷酰胺(国药准字HJ20160467;规格:0.2 g/支)联合用药静脉注射500~600 mg/m2,生理盐水20~30 mL,静脉冲入,一般间隔21 d重复使用。

对照组增用多西他赛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40039;规格:0.5 mL/20 mg),多西他赛70~75 mg/m2,静脉滴注1 h,每3周1次。上述药物均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进行药物用量计算,在无菌环境下配制溶液,吸取所需剂量稀释至5%葡萄糖或0.9%氯化钠中,混合摇匀,浓度<0.74 mg/mL,1次为1个疗程。

研究组给予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国药准字H20183044;规格:100 mg),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计算,剂量为260 mg/m2,在无菌操作下,每瓶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分散溶解。静脉滴注需在30 min内完成,1次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评估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统计疾病控制率,参照世界卫生证组织乳腺癌治疗标准,利用双径乘积法对肿瘤直径进行测量,评定标准:完全控制为化疗后肿瘤消失,无残留组织;部分控制为乳腺癌肿瘤垂直径(max)和最大径乘积至少减少50%;病情稳定为乳腺癌肿瘤垂直径(max)和最大径乘积至少减少50%/增加25%;病情进展:乘积增加≥25%。疾病控制率=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②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腹泻和恶心呕吐,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对比, 包括以下几项: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hil,NEUT)、血小板(platelet, PLT)减少、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减少、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减少占比。③采集患者血标本,去上层血清,离心后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肿瘤标志物水平,即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 TSGF)。④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为疼痛评分,可用其评估患者癌因性疼痛严重程度分数0~10,0分为无痛,1~<4分为轻度,4~<7分为中度,7~10分为重度。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

研究组乳腺癌疾病控制率达75.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情对比

研究组HB减少占比、WBC减少占比略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情对比[n(%)]

2.3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EA、TSGF、CA125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

组别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CEA(ng/mL)治疗前12.29±3.32 12.31±2.42 0.038 0.970治疗后3.41±0.85 8.42±2.13 16.922<0.001 TSGF(U/mL)治疗前125.58±13.46 126.12±11.64 0.235 0.815治疗后58.86±6.38 79.56±9.45 14.063<0.001 CA125(U/mL)治疗前41.46±2.68 40.72±3.14 1.389 0.168治疗后19.14±3.55 28.52±3.18 15.245<0.001

2.4 两组患者化疗VAS评分对比

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化疗VAS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化疗VAS评分对比[(),分]

组别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治疗前6.72±1.36 6.56±1.52 0.608 0.545治疗后3.44±0.19 3.58±0.24 3.543 0.001

3 讨论

紫杉醇自20世纪90年代经过临床试验被用于临床后就被视作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药物。药物成分取自紫杉类植物,属于四环二萜类生物碱化合物的一种。结合以往临床研究分析,紫杉醇类药物使用弊端较多,药物成分提取复杂,水溶性差,合成难度高,临床使用易受限制[4]。多西他赛为半合成药物,类似于紫杉醇药性,两种药物作用机制较为相似,均可以特异性结合微管蛋白,稳定微管聚合成团,抑制分解和重组,中断细胞有丝分裂,使细胞不断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效果。多西他赛水溶性相对较高,但总体依旧较差,给药后半衰期短,远期药效不理想,临床应用同样受限[5]。

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以人血白蛋白为载体,利用高压振动技术将紫杉醇、人血清白蛋白精制成冻干剂,药物中去除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6]。去除助溶剂可以有效降低紫杉醇制剂的神经毒性,静脉注射治疗时只需向瓶内注射2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便可形成紫杉醇悬浮液(粒径约为130 nm),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肿瘤表现形式适当增高紫杉醇剂量,提高单位剂量药物疗效,缩短静脉滴注时间[7-8]。

本文中研究组乳腺癌疾病控制率达75.00%,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学者黎犇犇等[9]研究中联合组疾病控制率为79.41%,另一组为55.88%,说明联合给药治疗乳腺癌效果确切。研究组HB减少率(43.33%)、WBC减少率(31.67%)略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相对较高,尤其是骨髓抑制,辅助化疗治疗期均出现较为严重的NEUT减少症,对此,临床需加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处理,在应用结合型紫杉醇辅助化疗前进行预防性干预,以降低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0-11]。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CEA(3.41±0.85)ng/mL、TSGF(58.86±6.38)U/mL、CA125(19.14±3.55)U/mL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使用结合型紫杉醇可以提高靶向治疗效果,抑制癌细胞分裂,阻碍癌细胞进展,进一步消除血清中肿瘤标志物[12-13]。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3.44±0.19)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新型辅助化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高,治疗后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疾病症状,降低癌因性疼痛程度,改善其晚期生存质量[14-15]。

综上所述,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EC疗法临床效果、安全性优于多西他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