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应用冷冻球囊消融技术与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时间:2024-07-29

张苡榕,徐超,任杰,唐一锋,李勇军,柳丽,杨潇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六盘水 553001

心房颤动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患者常表现为不规则且较为迅速的心率[1-2]。心房颤动不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病情严重者还会诱发血栓栓塞、心脏衰竭等并发症,其中脑卒中为心房颤动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4]。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及时控制病情,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节律控制的一部分,在介入治疗内,肺静脉电隔离术(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是临床治疗心房颤动的基石[5-6]。根据能量来源与应用程序模式的不一,目前临床常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PVI手段有冷冻球囊消融术、射频导管消融术。其中射频导管消融术为逐点消融模式,通过组织热诱发细胞坏死,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其治疗过程较为复杂,对临床医师的操作要求较高。冷冻球囊消融术相较于射频导管消融术而言,其要求相对简单,但对肺静脉解剖结构要求较高,容易诱发膈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关于两种治疗措施,临床尚未形成统一使用规范。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统计对比冷冻球囊消融术、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9~75岁,平均(58.39±4.26)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6.8~25.4 kg/m2,平均BMI(23.52±0.46)kg/m2;病程4~17个月,平均病程(10.24±1.05)个月;文化程度:12例小学,10例初高中,8例专科及以上。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6岁,平均(58.51±4.03)岁;BMI 17.0~25.6 kg/m2,平均BMI(23.61±0.40)kg/m2;病程5~18个月,平均病程(10.31±0.98)个月;文化程度:13例小学,8例初高中,9例专科及以上。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检查确诊;生命体征稳定;符合手术指征;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肝肾功能衰竭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有心脏外科手术史者;风湿性心脏病者;有抗凝药物禁忌证者;合并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射频导管消融术:患者取仰卧位,局麻,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把10 极电极导管放入冠状静脉窦内,房间隔经右股静脉穿刺放入多功能长鞘,直到左心房;然后静脉推注100 U/kg肝素(国药准字H34020442,规格:2 mL:5 000 U),之后每1 h追加1 000 U肝素;经穿刺孔放入高密度标测导管,基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左心耳内部与左方内左下、左上、右下、右上肺静脉开口于内部进行几何学构建引导消融,将肺静脉电位延迟到全部消失当成消融终点;控制消融功率为35~40 W,最高温度为48℃,每点放电20~30 s,为预防食管损伤,在消融左房之后将功率降低到25 W。

观察组行冷冻球囊消融术:手术体位与麻醉措施同对照组,对左股静脉进行穿刺,将6 F 10极导管与5 F双极导管分别插入到冠状动脉窦与右心室心尖;穿刺右侧股动脉,放入多功能长鞘,之后置入穿刺针穿刺房间隔,将可调弯鞘放入左心房,并通过房间隔穿刺孔放入Lasso电极与冷冻球囊;标测4根肺静脉电位后,以冷冻球囊运用-35℃~-55℃行环肺静脉隔离,各个肺静脉依次冷冻1~2次,直到实现肺静脉的彻底电隔离。两组术后均给予抗凝处理,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静脉消融有关指标、并发症、心房颤动复发情况。①静脉消融有关指标:包括PVI成功率、消融时间、手术时间。②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包积液、膈神经麻痹、左心房食管瘘、肺静脉狭窄等。③心房颤动复发情况:术后持续随访12个月,嘱咐患者每3个月回院复查,进行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两组复发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消融有关指标对比

对照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功率为93.33%,观察组PCI成功率为96.67%,两组PCI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观察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消融有关指标对比 [(),min]

表1 两组患者静脉消融有关指标对比 [(),min]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消融时间47.25±4.01 36.51±2.47 12.490<0.001手术时间136.97±16.42 106.82±14.21 7.605<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房颤动复发情况对比

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率为6.67%,对照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16.67%。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421)。

3 讨论

心房颤动属于临床的多发病,心房无序颤动促使其丧失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丧失,且房室结有递减性传导,进而造成心室极不规则[7-8]。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伴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近年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该病的患病率不断上涨,给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众多危害[9-10]。心室率异常、心功能受损和心房附壁血栓形成是此类患者的主要病理特点。心房颤动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会对家庭与社会带来较多的负担,且还会增加脑卒中、心力衰竭、痴呆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1-12]。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对其身心安全带来众多危害。因此,选择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心房颤动患者保证身心健康,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冷冻球囊消融术、射频导管消融术均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手段,其中冷冻球囊消融术是运用液氮N2O制造注射肺静脉球囊低温环境,低温可确保组织与冷冻球囊牢固粘连,对组织造成均一损伤,而内皮细胞的损伤比较轻微,故可防止血管内血栓的形成,且冷冻球囊可达到透壁性损伤,能够取得单次消融的有效PVI[13-14]。而射频导管消融术基于射频能量,通过交流电加热,促使细胞坏死,通过逐点消融达到持续性的透壁损伤,在肺静脉的分支形成一个环状损伤带,由此起到PVI的目的。但临床对两者尚未形成统一的应用规范,还需进一步的探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PCI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心房颤动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消融时间为(36.51±2.47)min、手术时间为(106.82±14.21)min,短于对照组的(47.25±4.01)min、(136.97±16.42)min。郭燕等[15]研究结果显示,CB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8.19±18.62)、消融时间为(36.91±7.39)min,明显短于RFCA组的(131.82±21.75)、(46.82±9.37)min,与本研究结果较为类似。由此可见,冷冻球囊消融术、射频导管消融术在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均能够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较低,但冷冻球囊消融术的手术时间更短。分析原因认为可能与冷冻球囊消融术的操作简便且容易程序化,有助于临床医师学习有关。而射频导管消融术对手术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学习曲线较长,故其手术等有关操作时间较长。因此,临床需严格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治疗需求,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效果的最大化,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促使能够获得优良的预后。此外,还需注意的是,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故临床还需扩充样本量,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进而更全面的了解冷冻球囊消融术、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冷冻球囊消融术、射频导管消融术在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均具有显著疗效,且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但冷冻球囊消融术具备更短的消融及手术时间。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本身病情与需求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及时控制病情,确保其能够取得良好的预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