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4-07-29

周海艳,李静云,孙助民,张阳,周月

沭阳县中医院风湿免疫科,江苏沭阳 223600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见的肾损伤性病变,其通常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所致,病发后以血尿、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为主要表现[1-2]。目前临床针对LN的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其中泼尼松属于激素类抗炎药,可有效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减少炎症因子,可起到缓解LN病情的作用[3]。但长期应用该药物治疗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易引发骨髓抑制、感染、脱发等不良反应。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也是临床常用的LN治疗用药,但临床多采用传统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关于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用药的报道并不多见[4-5]。基于此,为进一步探究安全有效的LN治疗用药,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LN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予以泼尼松+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LN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9~58岁,平均(35.41±4.99)岁;病程1~5年,平均(3.23±1.13)年。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0~59岁,平均(35.38±5.08)岁;病程1~5.5年,平均(3.19±1.22)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20230504-00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6]中相关诊断标准,且伴有续性尿蛋白,以及肾脏损害症状;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7]:①近期(3个月内)有激素类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类药物使用经历者;②依从性差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对研究用药过敏者;⑥精神系统疾病或严重认知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均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早初期予以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准字H20103047;规格:40 mg)静脉滴注,200 mg/(次·d),持续治疗3 d,或40~80 mg/(次·d);然后予以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5 mg)口服,初始用量1 mg/(kg·d),最大不超过60 mg,每日早晨用药,持续4周后降低剂量,每周降5 mg/d,至20 mg/d后调整为每两周降2.5 mg/d,最终维持低剂量用药10 mg/d。

对照组在醋酸泼尼松片用药基础上,予以注射用环磷酰胺(国药准字H32020857;规格:0.2 g)治疗,初始剂量前3个月每2周1次,0.4 g/次,后3个月1次/月,0.4 g/次;用药时将环磷酰胺加入100 mL或250 mL生理盐水后静滴,控制滴注时间在60~90 min;每次治疗后24 h内充分水化,叮嘱患者及时排尿;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肝功能。持续治疗6个月。

观察组在醋酸泼尼松片用药基础上,予以他克莫司胶囊(国药准字J20150102;规格:1 mg)口服,初始剂量3 mg/d(体质量<50 kg者:2 mg/d),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国药准字H20080764;规格:0.25 g)口服,起始量0.75 g(体质量<50 kg:0.5 g),2次/d。持续治疗6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合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以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红细胞、尿蛋白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为显效;以症状好转,各项实验室指标显著改善为好转;以症状与各项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②对比两组肾功能。治疗前后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3 000 r/min,半径15 cm,离心10 min,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m,Scr)、尿素氮(urea nitrogen, BUN)、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

③对比两组炎症指标。治疗前后采集3 mL空腹静脉血,离心方法同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 IL-32)、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

④对比两组症状评分。治疗前后,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2000, SLEDAI2000)评价,总计21项,其中分值1分3项、2分4项、4分6项、8分8项,总分为各项总评分之和/21,评分区间0~4分为基本无活动,5~9分为轻度活动,10~14分为中度活动、≥15分为重度活动,评分越低越好。

⑤对比两组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皮肤感染、肺部感染、血糖升高、肝功异常、脱发。

⑥对比两组免疫指标。采集治疗前后3 mL空腹静脉血,离心方法同②,以免疫比浊法测定补体3(complement 3, C3)、补体4(complement 4, C4);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ed DNAantibodies, ds-DNA)。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肾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Scr、BUN、24 h尿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cr、BUN、24 h尿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对比(±s)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值P值Scr(μmol/L)治疗前134.55±25.11 135.12±27.12 0.091 0.928治疗后95.26±11.34 71.45±12.35 8.401<0.001 BUN(mmol/L)治疗前8.85±1.12 8.91±1.23 0.213 0.832治疗后8.23±1.55 6.54±1.57 4.532<0.001 24 h尿蛋白(g)治疗前4.95±1.12 5.02±1.11 0.263 0.794治疗后0.95±0.24 0.38±0.10 12.970<0.001 ALb(g/L)治疗前22.10±4.23 22.15±4.31 0.049 0.961治疗后32.10±5.42 37.55±4.26 4.677<0.001

2.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IL-32、IL-1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32、IL-1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对比[(±s),pg/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对比[(±s),pg/L]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值P值IL-32治疗前48.85±10.11 48.67±10.23 0.074 0.941治疗后35.62±9.24 26.57±7.57 4.482<0.001 IL-18治疗前0.32±0.05 0.33±0.07 0.688 0.494治疗后0.29±0.05 0.21±0.04 7.391<0.001 TNF-α治疗前1.85±0.26 1.87±0.31 0.292 0.771治疗后1.61±0.17 1.45±0.12 4.549<0.001

2.4 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SLEDAI20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LEDAI200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EDAI2000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LEDAI2000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值P值治疗前17.65±4.12 17.56±4.31 0.089 0.929治疗后10.56±2.11 8.24±2.06 4.654<0.001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6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C3、C4、ds-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3、ds-DN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对比(±s)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值P值C3(g/L)治疗前0.66±0.07 0.67±0.08 0.557 0.580治疗后0.78±0.05 0.85±0.10 3.704<0.001 C4(g/L)治疗前0.13±0.02 0.13±0.03 0.000 1.000治疗后0.14±0.03 0.14±0.02 0.000 1.000 ds-DNA治疗前176.55±23.51 177.12±24.15 0.100 0.921治疗后162.34±25.13 147.23±26.24 2.460 0.016

3 讨论

LN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8]。目前临床针对LN的治疗一般以长时间多种免疫制剂协同治疗为主,泼尼松与环磷酰胺联合用于LN治疗可有效保护患者肾脏功能,改善预后,为公认的LN经典治疗措施[9-10]。但该方案长期治疗易引发感染、性腺抑制、脱发等一系列不良症状。而不同免疫制剂与多靶点新免疫疗法则可通过调节LN患者机体免疫机制的不同环节,利用药物间相互作用,发挥抗内皮细胞增殖、抗炎等功效,以控制病情[11-12]。吗替麦考酚酯则为新型免疫抑制剂之一,其具有良好的抗炎及抗纤维化功效,具备高选择性、高效性,能够对机体鸟嘌呤核苷酸合成产程抑制,同时对粘附分子表达及T、B淋巴细胞抗体合成进行抑制,达到控制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效果[13-14]。另外,其还可抑制患者体内内皮细胞增殖,以达到保护肾脏、减轻血管损伤,降低尿蛋白水平,调控抗体,缓解炎性反应的效果[15]。他克莫司则为新型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其能够通过FKBP12蛋白介导达到抑制细胞内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干扰T细胞激活及细胞因子转录过程,对Th2细胞分泌产生抑制;同时还具备对B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与抗增殖的效果[16-17]。

本次研究可见,在采用泼尼松+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较对照组的77.14%更高(P<0.05),可见联合用药治疗LN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肾功能、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LEDAI200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泼尼松+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用于LN治疗中能够发挥积极疗效,起到保护肾功能,改善机体免疫状态,促进预后的作用。另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较对照组的28.57%更低(P<0.05)。黄超朔等[18]在研究中也发现,实施泼尼松+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下,观察组疗效为90.00%,更高于对照组的66.70%(P<0.05),由此可见,联合用药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但本研究采集病例数较少,且预后随访年限较短,故药物应用远期效果与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予以LN患者泼尼松+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症状及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