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4-07-29

王军

江阴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江苏江阴 214400

输尿管狭窄是泌尿系统常见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管腔狭小,严重时可诱发尿路梗阻、肾积水等[1]。甚至会出现不可逆肾功能衰竭,从而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危害,所以需及时进行有效治疗[2-3]。既往临床中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缓慢,且易复发,因此,需要临床做进一步研究[4]。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如输尿管镜下腔内手术,该手术效果理想,患者术后恢复快,所以成为临床治疗良性输尿管狭窄的首选方式。其原理为:使狭窄位置肌纤维断裂来增加狭窄部位直径,以促使输尿管再通,从而缓解患者症状[5]。有学者研究发现,在输尿管狭窄治疗中,腔内球囊扩张术效果显著,既可减轻创伤,又能降低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恢复,所以可作为治疗输尿管狭窄的首选方法[6-7]。对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12 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80 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展开探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0 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 例实行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40 例实行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对照组年龄37~58 岁,平均(47.53±3.75)岁;狭窄段0.5~1.9 cm,平均(1.21±0.56)cm。观察组年龄37~59岁,平均(47.68±3.79)岁;狭窄段0.6~1.9 cm,平均(1.22±0.43)cm。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n(%)]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输尿管狭窄诊断[8],并经CT、B 超等确诊为输尿管狭窄,有腰痛、腰胀症状;②未接受其他治疗;③知情同意;④无过敏史;⑤均>18 岁;⑥依从性好;⑦资料完整;⑧为良性输尿管狭窄。

排除标准:①精神病患者;②合并其他系统肿瘤者;③泌尿系统肿瘤引发输尿管狭窄者;④肝肾不全;⑤狭窄长度>2 cm 者;⑥近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者;⑦凝血障碍者;⑧中途退出研究者;⑨有麻醉或手术禁忌证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协助患者取手术体位(健侧卧位)并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后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切开位置:患侧12 肋间,直径10 cm;分离各层肌肉,游离输尿管、肾脏,暴露狭窄段输尿管;切除狭窄部位,切除后进行端端吻合。

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采用双通道输尿管镜直视,进入膀胱找输尿管口,引入导丝,可见管腔狭窄;通过导丝,了解输尿管狭窄段的位置、狭窄程度。用球囊扩张器扩张狭窄处,时间为5 min(20~25 个大气压),了解扩张后狭窄段裂开情况,根据裂开程度,进行重复扩张,约2~3 次,每次间隔时间不超过10 min;镜下,若看到狭窄段黏膜明显裂开,周围有脂肪组织,可置入导丝,并放入内支架管,之后拔出导丝,手术完成,3 个月内,视情况拔除内支架管。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肾脏排泄、狭窄段及肾功能,即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清C 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 CRP)、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狭窄直径。

②比较两组疗效,显效:造影检查显示狭窄段消失,且临床指标趋于正常,无并发症;有效:造影检查显示狭窄段缩短,临床指标得以改善,并发症轻;无效:狭窄段、临床指标均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③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血尿、输尿管穿孔等。

④比较两组手术及住院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住院时间。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肾脏排泄、狭窄段及肾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CFR、狭窄直径高于对照组,CPR、SCR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肾脏排泄、狭窄段及肾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肾脏排泄、狭窄段及肾功能对比(±s)

注:较治疗前,治疗后各指标均有变化,P<0.05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GFR(mL/min)治疗前46.12±4.27 46.11±4.28 0.010 0.496治疗后79.37±3.53 86.72±3.62 9.194<0.001 CPR(mg/L)治疗前28.37±5.36 28.35±5.37 0.017 0.493治疗后18.41±4.67 10.32±4.11 8.225<0.001狭窄直径(cm)治疗前2.21±0.56 2.27±0.58 0.471 0.320治疗后4.76±0.72 5.48±0.69 4.566<0.001 SCR(μmol/L)治疗前168.62±76.36 168.58±76.12 0.002 0.499治疗后130.27±27.56 112.31±26.42 2.975 0.002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4 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对比(±s)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手术时间(min)82.92±5.37 70.74±5.62 9.910<0.001术中出血量(mL)92.56±20.27 30.17±2.13 19.360<0.001进食时间(d)3.21±0.79 1.69±0.63 9.514<0.001住院时间(d)8.12±1.27 5.63±1.17 9.120<0.001

3 讨论

良性输尿管狭窄是常见疾病,且长期输尿管狭窄可导致排尿不畅,并引起同侧尿路积水,从而影响肾功能[9]。临床中,多数患者发病隐匿,早期甚至无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泌尿系统甚至多系统的损害,而有症状的患者可出现腰痛、腹痛、血尿等,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同时还可并发休克、多器官衰竭,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虽然临床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手术方式多样,但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加上狭窄部位不同,所以需要结合患者狭窄部位的不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10]。

目前临床对于良性输尿管狭窄的治疗主要以传统开放手术为主,该治疗方式虽可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排尿,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住院时间长,从而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且不利于患者恢复,如输尿管上、下段狭窄同时出现,则会出现难以选择手术切口等现象,且部分患者术后易复发,从而加重患者痛苦,而且再次狭窄,临床治疗难度大[11-1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输尿管狭窄的治疗方式多样化,如输尿管镜硬性扩张术、球囊扩张术等腔内微创手术,且在临床治疗中,这些手术疗效满意,其中球囊导管扩张法采用球囊导管进行狭窄扩张,以增加狭窄段直径,从而缓解患者症状,且扩张后若效果不佳,可再次扩张,但不宜超过3 次。目前,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双通道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球囊扩张成为治疗输尿管狭窄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原理为通过狭窄位置肌纤维断裂来增加狭窄管腔直径,以使输尿管再通畅,从而缓解症状,所以相较传统开放手术,双通道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球囊扩张通道输尿管镜可直视术区,有益于操作,且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操作难度,而且效果显著,所以临床治疗安全性高,同时操作简便,所以临床医生及患者接受度高。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肾脏排泄、狭窄段及肾功能、术后并发症、住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周立等[13]人在研究中,随机选取80 例输尿管狭窄患者,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行球囊扩张微创手术,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本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之所以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本研究选取的样本年龄比其选取的患者年龄更小,患者应用双通道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术,优势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在输尿管狭窄治疗中,输尿管镜联合球囊扩张导管既能改善患者肾脏功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又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值得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