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姜正芳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护理部,江苏兴化 225700
糖尿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代谢性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其临床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在不良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下,糖尿病患病人数正持续增加,严重限制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未得到有效医治,极易导致眼部、心脏、肾脏、神经及血管等组织或器官出现功能障碍与慢性损害,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1]。当前临床对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通过合理用药,稳定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达到稳定患者病情的治疗目的[2]。由于糖尿病患者住院周期较短,周转速度较快,光靠院内护理是难以达到良好干预效果的,所以,针对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稳定控制其血糖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控制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3]。为探讨延伸护理应用于出院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该文将2019年1月—2020年9月接收的84例出院后糖尿病患者选为观察对象,给予延伸护理措施,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将该院接收的84例出院后糖尿病患者选为观察对象,由随机分组可知,出院前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42例),出院后接受延伸护理患者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6~85岁,平均(59.52±3.56)岁;病程1~11年,平均(7.38±1.53)年。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8~86岁,平均(59.69±3.54)岁;病程2~13年,平均(7.36±1.6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自愿参加该研究,研究前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该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愿意配合临床干预措施。排除标准:无法坚持复诊与不配合随访者;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认知障碍者;合并其他器官或组织严重疾病者。
对照组42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遵医嘱用药、出院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定期监测自身血糖水平等。观察组42例患者接受延伸护理。
1.2.1组建延伸护理小组组建由年资较高的医师、专科护士组成的延伸护理小组,指定负责人后,由负责人制定护理计划,并在小组内有效执行。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护理培训,逐渐提升小组成员的专业素养与水平。
1.2.2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患者入院时即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病情、用药记录、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内容,院内治疗期间,有效记录患者血糖水平、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几率等信息。当患者出院后,根据健康档案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延伸护理,对患者病情、用药、饮食及运动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并及时调整患者的护理方案[4]。
1.2.3健康知识教育加大糖尿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等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建立糖尿病患者微信群,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邀请相关专家来院开展专题讲座,组织患者及家属参加,主要讲解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内容;对糖尿病常见误区进行有效解析,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有效识别相关并发症,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从而养成合理的生活起居及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责任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经常给患者讲解一些糖尿病基本知识,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向患者说明病情及相关检查结果,加深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通过约束自我行为,养成自我监测血糖的习惯,积极主动的配合护理人员,稳定控制自身病情。出院前,护理人员将血糖测量方法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嘱咐患者做好血糖记录工作。患者出院后,以电话与访问形式,对患者进行每周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状况,询问患者服药后是否有不良反应,并针对患者及家属疑问,给予有效讲解。将每次随访内容,录入患者健康档案,便于患者病情持续跟踪。
1.2.4对患者积极实施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发展,易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经济和心理压力,易产生焦虑、担忧、消极等诸多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对稳定患者情绪具有重要作用。要求责任护士关心爱护患者,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安慰与鼓励等方式,激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配合临床护理,以平稳的情绪面对疾病,进而提升病情恢复效果。
1.2.5合理指导患者饮食出院前,将科学饮食对稳定患者病情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及活动量,同时参照其生活习惯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的热量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要求患者严格定时定量定餐,注意营养均衡及三餐合理搭配,主食提倡用粗粮代替精细粮,忌食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增加高维生素食物摄入量,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出院时嘱咐患者对自身饮食情况进行有效记录,并在护理人员的随访电话中有效汇报。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饮食汇报,结合患者健康状况,适当调整患者饮食方案[5]。
1.2.6嘱咐患者开展运动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开展长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以游泳、慢跑、健身操、骑自行车、散步、做家务及打羽毛球等有氧运动方式为主,要求患者在运动前做好热身,热身时间一般为5 min,运动时间一般为20~30 min,每周运动不低于3次,运动最好在餐后1~2 h后进行,一方面帮助患者消化,一方面起到降低血糖作用。要求患者运动时及时评估自身状态,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避免发生不良反应。运动量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避免发生过量运动情况。
1.2.7让患者遵医嘱用药由于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当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不可随意增加或减量,同时将药物使用方法、剂量及注意事项一并告知患者。对于治疗期间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应合理评估患者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并指导患者或家属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和临床应对措施,提醒患者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将胰岛素存放方式告知患者,确保患者在院外治疗期间合理使用胰岛素。
1.2.8争取家属的家庭支持由于部分患者在患病期间,存在不少负面情绪,所以,加强家属的有效配合、指导与支持,对稳定病情,促进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要求家属积极引导患者,当患者情绪低落时,给予充分理解、有效鼓励及关怀,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对患者饮食、运动与用药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与用药习惯,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管理能力[6]。
①比较患者血糖指标差异:记录患者血糖参数,对比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差异;②比较患者干预前后ADL与SDSCA评分差异:选择生活能力(ADL)自评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差;选择自我管理活动(SDSCA)问卷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问卷内容是由药物治疗、足部护理、血糖监测、饮食治疗及运动治疗5个维度构成的,满分35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差。
患者经临床干预,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空腹血糖(6.04±0.45)mmol、餐后2 h血糖(8.09±0.71)mmol、糖化血红蛋白(6.02±0.45)%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9、13.923、7.01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s)
组别 FPG(mmol) 2 hPG(mmol) HbA1c(%)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值P值7.21±0.59 6.04±0.45 10.219<0.001 10.76±1.02 8.09±0.71 13.923<0.001 7.85±1.63 6.02±0.45 7.014<0.001
患者经干预,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ADL评分(47.36±3.25)分、SDSCA评分(28.86±5.79)分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66、7.41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与SDSCA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与SDSCA评分比较[(±s),分]
组别ADL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SDSCA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值P值32.19±2.43 31.66±2.25 1.037 0.303 35.86±2.43 47.36±3.25 18.366<0.001 17.02±4.25 16.88±3.67 0.162 0.872 20.45±4.53 28.86±5.79 7.414<0.001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激增,由高血糖诱发的多种并发症对患者构成严重困扰[7]。坚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规范治疗,对稳定患者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对自身病情不够重视,甚至忽略病情,加上自身管理控制能力差、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以及未按时服用降糖药物等因素,疾病恢复慢、效果差,给患者的身心与社会适应能力带来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8-9]。糖尿病治疗过程较为缓慢,患者血糖的稳定控制离不开患者的日常饮食与生活方式的影响[10]。如果出院后未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监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意进食,不按时服药,起居无规律,从而使病情加重,即使治疗方法正确、及时,亦收不到很好的疗效。所以,为使患者在院外治疗期间能够稳定控制血糖水平,加强患者的院外护理是十分关键的,积极开展院外延伸护理,可以使患者养成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11]。
延续护理作为一种开放的延伸健康教育方式,是住院护理措施的延伸,通过组建延续护理小组,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给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健康知识教育、心理、饮食、运动、用药等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使患者在居家过程中依然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12]。该文将延续护理应用于出院后的糖尿病患者,通过组织患者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加深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通过定期电话与上门随访,准确掌握患者的实际病情,并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合理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
患者经临床干预,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空腹血糖(6.04±0.45)mmol、餐后2 h血糖(8.09±0.71)mmol、糖化血红蛋白(6.02±0.45)%明显更低(P<0.05)。这与张俐[13]“患者经临床干预,延伸护理组FBG(6.11±0.50)mmol、2 hPG(7.98±0.82)mmol、HbA1c(6.11±0.38)%,均优于对照组(P<0.0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说明延续护理在糖尿病出院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患者出院后仍然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并及时记录患者的健康档案,便于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从而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患者经干预,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能力(ADL)评分(47.36±3.25)分、自我管理能力(SDSCA)评分(28.86±5.79)分更优(P<0.05)。这与朱亚杰[14]“患者经干预,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SDSCA)评分(28.68±5.44)分,优于对照组的(20.53±4.61)分(P<0.05)”的研究结果相符合。护理人员对糖尿病出院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通过讲解饮食、运动及用药重要性,使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及用药习惯,减少了不良情况发生的风险;护理期间,通过普及糖尿病疾病知识、健康常识,配合家属的家庭支持,提升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生活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出院后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以稳定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