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秦劼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江苏盐城 224001
作为一类常见的儿科皮肤疾病,婴幼儿湿疹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相关数据显示,在亚洲东部地区,1 岁左右的婴幼儿的湿疹发病率达到了28.0%左右,其中,中国婴幼儿的湿疹发病率约为27.9%[1]。湿疹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面颊与额部发生丘疹、红斑、糜烂、渗出、表面结厚痂,同时伴有剧烈痒痛等,且病情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性强,给患儿带来较大的生理痛苦,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2]。 过往,临床多以皮质醇类激素治疗湿疹患儿,但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较高[3]。 临床研究表明,益生菌制剂能有效调节患儿的肠道菌群,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复发率[4]。该研究以该院2018 年 3 月—2020 年 4 月门诊治疗的70 例湿疹患儿为研究对象, 讨论益生菌辅助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经门诊治疗的70 例湿疹患儿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与湿疹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5];②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该次研究,入选患儿家属均了解该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协议。 排除标准:①免疫力缺陷者;②药物治疗所致湿疹者;③对该次使用药物过敏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5 例:对照组中,男19 例,女 16 例;年龄 15 d~3.2 岁,平均(1.8±0.5)岁;皮疹评分(23.83±7.18)分;轻度 23 例,中度 12 例。观察组中,男 20 例,女 15 例;年龄 16 d~3.0 岁,平均(1.7±0.4)岁;皮疹评分(23.94±6.98)分;轻度 24 例,中度 11例。两组患儿的临床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 包括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氧化锌软膏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金双歧(国药准字S19980004)辅助治疗,0.5 岁以内的患儿 0.5 g/次,0.5~3 岁的患儿 1.0g/次,3 岁以上的患儿1.5 g/次,3 次/d,温水送服。 疗程为 1 个月。
比较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①采取酶联免疫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E、Ⅱ型干扰素、白介素-4、白介素-10。 ②疗效评定标准[6]:患儿恢复正常的睡眠和饮食, 痒感与皮损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治愈;患儿的皮损至少减少70%,偶有痒感或痒感基本消退,未对患儿的日常活动和休息及饮食造成影响,视为显效;患儿的皮损减少30%~69%,痒感有所好转,对患儿的日常活动和休息及饮食造成一定的影响,视为有效;患儿的皮损减少低于30%,痒感明显,对患儿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E、Ⅱ型干扰素、白介素-4、白介素-10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E、白介素-4、白介素-10 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Ⅱ型干扰素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比较()
组别对照组(n=35)观察组(n=35)t 值P 值免疫球蛋白E(IU/mL)治疗前 治疗后420.65±128.70 418.47±123.98 0.072 0.943 240.58±73.20 107.38±24.76 10.198<0.001Ⅱ型干扰素(ng/L)治疗前 治疗后白介素-4(ng/L)治疗前 治疗后46.27±11.24 48.74±12.30 0.877 0.384 49.24±12.06 56.85±13.61 2.476 0.016 64.56±13.21 62.37±12.74 0.706 0.483 44.12±10.34 30.21±8.41 6.174<0.001白介素-10(ng/L)治疗前 治疗后14.85±3.16 15.07±3.24 0.288 0.775 9.83±2.34 6.16±1.77 7.400<0.001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29%, 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的77.14%;观察组中,治疗3 个月后的复发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
湿疹即特应性皮炎, 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婴幼儿时期尤为常见。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湿疹的发病机制,认为其主要与环境、遗传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7]。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肠道免疫的关系密切,作为生命早期的新生儿期是肠道菌群定植的重要时期,也对肠道黏膜的免疫状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另外,有报道称,城市婴幼儿的湿疹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婴幼儿,且孕期服用益生菌的新生儿的湿疹发病率明显更低,这些均表明,湿疹的发病率和肠道菌群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提示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有助于湿疹情况的好转[8]。 由于婴幼儿时期的肠道菌群屏障功能发育不全,菌群的平衡性较差,这可能是其湿疹高发病率的原因之一,且临床研究发现,湿疹患儿发生腹泻的概率达到了38.4%,也说明了肠道菌群及肠道系统疾病和湿疹之间存在一定关联[9]。
金双歧是一类复合益生菌制剂,能通过补充机体生理菌群,来平衡肠道菌群,清除潜在的危害细菌,适用于儿科常见病,比如过敏性疾病、肝脏疾病、乳糖不耐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及腹泻等症状,不仅疗效确切,且临床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同样值得肯定[10]。 该次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E、白介素-4、白介素-10 均明显超过观察组患儿,Ⅱ型干扰素显著低于观察组患儿 (t=10.198、6.174、7.400、2.476,P<0.05), 提示益生菌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免疫指标,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从而更好地预防湿疹。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29%, 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的 77.14%(χ2=4.200,P<0.05),略高于相关报道的(91.1%)[11], 表明益生菌辅助治疗能切实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 更好地缓解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观察组中,治疗3 个月后的复发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 25.71%(χ2=5.285,P=0.022),说明益生菌辅助治疗能有效减少患儿的复发率,这可能与益生菌调节患儿肠道菌群,维持并恢复了其免疫系统稳态有关[12]。 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较为明显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则证实了益生菌辅助治疗湿疹患儿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益生菌辅助治疗湿疹患儿,能显著改善患儿的免疫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预防并减少复发率,确保治疗期间患儿的安全性,值得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