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谭惠清,蒋树兵,丘婵娟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 518000
MRI 是临床十分常用的检查技术, 即磁共振成像技术,其优势在于影像清晰、分辨率高,参数多,检查结果准确,广泛用于多种疾病诊断中。 然而受患者体质、年龄、检查依从性等影响,MRI 检查结果容易受干扰, 且增强扫描前注射造影剂可能引起患者不良反应, 因此需要配合护理干预, 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检查[1]。预防性护理是临床十分常用的一种护理模式,其通过分析临床常见护理不良情况对常规护理进行改进,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高检查质量。 该文以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0 月于该院进行上腹部MRI 增强检查患者50 例为例,分析预防性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选择在该院接受上腹部增强MRI 检查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作两组,对照组 25 例, 男 14 例, 女 11 例; 年龄 25~75 岁, 平均(41.4±1.6)岁。 观察组 25 例,男 13 例,女 12 例;年龄24~76 岁,平均(41.5±1.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均接受上腹部增强MRI 检查, 造影剂选择钆贝葡胺。 对照组检查全程采取常规护理,在检查前1 d 告知患者和家属需在空腹状态下开展,即检查前8 h 禁食禁饮,降低胃肠道蠕动和胃肠道内容物对检查的干扰。
观察组检查全程采取预防性护理,具体过程如下。
1.2.1 环境预防性护理 为预防患者对MRI 检查环境陌生而产生的紧张焦虑心理,同时避免患者检查期间出现交叉感染, 护理人员需在MRI 检查前对机房开展环境清洁,包括地面、墙面、检查床面等擦拭,同时需定时进行空气消毒,确保检查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减少细菌滋生的概率。
1.2.2 屏气训练 为提高检查质量, 预防因患者检查期间错误行为而造成二次检查情况,护理人员应在日常巡房过程中指导患者开展屏气训练。
1.2.3 预防心理护理 ①MRI 增强扫描前心理护理。由于对磁共振检查相对陌生, 再加上扫描时间长、空间小,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甚至产生幽闭恐惧症,因此扫描前护理人员需始终陪同患者,主动至检查室门口迎接患者,通过简单的沟通稳定其心理状态,并适当询问当前病情,辅助患者在检查床上摆放正确体位的过程中为其介绍MRI 增强扫描检查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同时说明造影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该制剂可以在使用后经人体自身代谢排出体外,对其病情和身体健康不会造成影响,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疑虑。
②MRI 增强扫描开展时心理护理。当向患者介绍完检查环境、仪器设备后,为预防患者对造影剂和检查产生恐惧,护理人员在实际注射造影剂时应要求速度适当,且早期注射后需在检查室内陪伴患者一定时间,沟通过程中观察其是否产生不良反应,待确认无任何不良反应后方可开展MRI 扫描。
③MRI 增强扫描结束时心理护理。为预防扫描结束后患者对取片时间、检查结果等疑问,扫描完全结束后, 护理人员需协助家属帮助患者安全下到地面,与此同时强调该次检查的成功性,叮嘱家属检查结果取片的大致时间。 另外,需强调造影剂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大致说明缓解技巧,以消除患者返回病房休息时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或情绪。
1.2.4 预防体位护理 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顺利躺入检查床内,并指导其取平卧仰卧位,双臂高举过头顶,叮嘱其在扫描过程中穿刺侧手臂尽量保持静止状态,配合医生口令开展屏气。 如患者年龄较大或体型较大, 则需在其躯体两侧放置软垫进行保护和固定,以预防检查过程中出现异常移动或侧翻的情况。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检查用时,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2]、抑郁自评量表(SDS)[3]分析患者检查期间心理状态,量表分值均为100 分,分数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呈正相关。 观察患者检查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发生,计算总发生概率。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检查总体用时(21.74±3.02)min 相比对照组时间较短, 检查期间心态评估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用时、心理状态评估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用时、心理状态评估对比()
组别 检查用时(min) SAS 评分(分) SDS 评分(分)观察组(n=25)对照组(n=25)t 值P 值21.74±3.02 32.98±3.03 13.137<0.05 30.13±5.94 42.11±5.95 7.125<0.05 31.01±6.22 42.75±6.23 6.668<0.05
观察组患者通过预防性护理干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MRI 扫描属于现代临床医学较为常用的诊断方式之一,且随着影响学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MRI 检查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诊断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且同时可有效控制检查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概率,控制各类因素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影响,确保最终影像结果的质量和准确性[4]。
实际检查过程中,MRI 扫描结果不仅受检查医生个人素质的影响,合理的护理干预也能确保诊断的顺利开展,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常规护理仅采取预先告知和简单指导的方式,为患者说明具体检查时间和注意事项, 无法对患者检查依从性予以正确干预,也未指导其正确配合MRI 扫描的具体规范, 使得整体检查质量较低,无法满足临床诊断的实际需求。
预防性护理则主要从环境护理、准备护理、屏气训练、心理护理、静脉穿刺给药护理、体位指导、扫描后健康指导等多个方面入手,以各个不同的角度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降低各类因素对MRI 扫描结果的影响,最大程度保证最终影像结果的准确性[5-6]。 其中环境和准备护理均为患者营造更加舒适的检查环境,确保检查室内环境因素不会造成不适感,也降低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同时排除患者自身存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包括既往慢性病史、过敏史、体内金属医疗器械等,避免在检查开始后对患者和MRI 设备造成损伤。屏气训练则是为MRI 扫描做好充足的预先准备,因针对上腹部的MRI 扫描结果受呼吸运动的影响较大, 因而在实际扫描时需患者以屏气的方式配合,且屏气时间在18 s 左右更有利于医生对图像的准确捕捉[7-8]。 屏气训练则可使患者预先适应该诊断状态,从而在诊断时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指令。心理护理则在扫描开始前、扫描中和扫描后分别给予不同内容的心理干预,以确保心理护理能够适应各阶段患者的实际心理需求,预防各类负面心理和情绪问题[9-10]。不良反应预防护理则能有效降低患者扫描后出现不适症状,一旦患者出现皮肤过敏表现,及时予以对症处理,预防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
该次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受检者经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检查用时 (21.74±3.02)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研究结果与陈琦[11]研究结果观察组检查时 间 (22.53±5.12)min 短 于 对 照 组 (33.34±6.83)min0.05)相一致。 另外,观察组受检者检查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概率20.00%低于对照组(P<0.05)。 该结论与郭守存[12]发表文章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一致。
综上所述, 患者接受上腹部增强MRI 检查全程开展预防性护理能有效缩短检查用时,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