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成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诊救治与护理思路构建

时间:2024-07-29

任维英,王鑫

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职业病科,山东济南 271104

近年来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工作推动下,致使我国一氧化碳(CO)急性中毒患者人数逐年攀升,现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大杀手。一氧化碳属于无味、无色、无刺激性气体,因此在感观上难以鉴别。 一氧化碳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分布较广,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即为人们常说的煤气中毒,人体吸入后短时间内会导致机体缺氧,最终导致脑水肿、中毒性脑病;病情较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死亡。成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人数较多且病情较为复杂,无形之中对临床救治和护理措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该研究旨在分析2015 年9 月—2018 年12 月该科共接诊的6 批26 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 给予科学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确保抢救工作紧张有序, 并且整体提高临床救治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该科共接诊6 批26 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其中男/女(13:13),年龄18~73 岁,平均(45.59±20.36)岁。 中毒程度:轻度15 例,中度5 例,重度6例。 对比26 例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该研究征得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启动应急方案 急诊科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方案,详细将相关情况上报至医务处,请求院方出面组织协调,并且安排专人与神经科、高压氧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取得联系,要求其科室派遣医生来会诊,共同参与救治。 所有在岗医护人员必须迅速到位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接诊后将患者妥善安置在通风良好的病房。

1.2.2 整体判断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并且轻重分别实施抢救工作 接到患者后第一时间内判断其病情实际情况,而后根据中、轻、重度措施分别实施救助。 重度中毒患者基本呈深昏迷状,瞳孔对光反射、键反射均消失,并且患者会出现脑水肿伴惊厥以及呼吸抑制等症状,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肌损害、脑组织局部损害等均为重度中毒患者临床症状。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50%。 极少数病情较重者则已经呈休克状态;出现明显的锥体系统损害体征,表皮皮肤已出现明显的水疤、红肿现象,若不及时治疗,患者极有可能会出现急性小管坏死和肾功能衰竭[2]。

中度中毒患者基本呈半昏迷状态,但是对疼痛刺激有一定的反应,患者呼吸、血压等指标会出现明显变化,瞳孔对光反射迟钝以及键反射减弱,并且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30%。

轻度中毒患者普遍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头痛、四肢无力、意识模糊等症状,并给患者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10%。 掌握上述信息,就可很好的判定患者是否为轻度中毒。

1.2.3 高浓度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 接诊后第一时间内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避免其出现误吸。 松解衣服、领口和腰带,若患者呈昏迷状态并且伴有呕吐,则需将其头部偏向一侧,确保其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彻底清除。 观察患者呼吸是否通畅,若出现呼吸受阻症状,则用舌钳拉出舌根后坠并固定。 若患者气管内存在痰鸣音,则给予吸痰措施,情况较重者给予气管插管,必要时切开气管。

1.2.4 建静脉通道给予药物抢救 对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立即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可增加静脉通道数量;将维生素C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形成能量合剂,从而帮助改善患者脑组织缺氧状态并且促进细胞代谢。 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也可在5%的250 mL 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纳洛酮或者是醒脑静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

1.2.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 杜绝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脉搏、血压、瞳孔、呼吸等生命指标,若患者为昏迷伴脑水肿者,则需注意其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血压是否升高[3]。 强化皮肤护理:由于患者意识不清,加之长时间内处于卧床状态,所以导致身体某一部位受压时间较长,并且在脱水剂和利尿剂的试用下会导致患者皮肤弹性出现明显变化从而增加压疮发生率。 因此必须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并给予适量的按摩措施。

1.2.6 高压氧治疗 通过电话迅速通知高压氧科做好开仓准备。 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给予心电图检查,确保患者符合临床高压氧的治疗标准后方可进行治疗。 指导患者穿棉织品衣裤,严禁携带火柴等易燃品入仓。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患者经急诊救治后临床指标 (昏迷时间、神志清醒、重症监护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天数)情况[4];②对比分析患者救治与护理前后心率、动脉血气改善情况;③分析患者救治与护理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5];④分析患者救治与护理后其并发症(泌尿感染、心肌损伤、肺部感染、迟发性脑病)发生率;⑤分析患者救治与护理后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6];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经急诊救治后临床指标情况

数据显示患者经急诊救治后昏迷时间 (6.33±3.25)h、 神志清醒 (41.26±25.26)h、 重症监护时间(90.23±45.15)h、呼吸机治疗时间(42.22±2.18)h、住院天数(8.15±1.22)d。

2.2 对比分析患者救治与护理前后心率、动脉血气改善情况

数均显示, 经救治与护理后,26 例患者心率、动脉血气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救治与护理前后26 例患者心率、动脉血气改善情况(±s)

表1 救治与护理前后26 例患者心率、动脉血气改善情况(±s)

时间PaCO2(kPa)SaO2(%)PaO2(kPa)心率(次/min)救治与护理前救治与护理后t 值P 值8.36±1.45 6.11±0.17 7.858<0.05 89.36±4.22 93.75±4.45 3.650<0.05 7.00±1.11 8.96±1.58 5.175<0.05 123.14±5.57 85.11±2.14 32.498<0.05

2.3 分析患者救治与护理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

数据显示患者经急诊救治后全血低切粘度(15.36±3.22)mPa/s,全血中切粘度(7.14±0.75)mPa/s,全血高切粘度 (6.75±0.68)mPa/s, 血浆粘度 (1.24±0.11)mPa/s,红细胞比容(49.36±1.42)%,红细胞沉降率(22.24±9.11)mm/h。

2.4 分析患者救治与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

26 例患者, 经救治与护理后, 泌尿感染1 例(3.8%), 肺部感染1 例 (3.8%), 心肌 损伤0 例(0.0%), 迟发性脑病0 例 (0.0%), 并发症发生率7.6%。

2.5 分析患者救治与护理后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数均显示, 经救治与护理后,26 例患者躯体、情感、社会以及整体健康评分有显著提高,且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救治与护理前后26 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s),分]

表2 救治与护理前后26 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s),分]

时间躯体情感社会 整体健康救治与护理前救治与护理后t 值P 值51.26±4.56 89.56±5.58 27.100<0.05 40.26±5.15 88.26±6.26 30.193<0.05 60.23±5.26 85.48±7.45 14.117<0.05 55.26±1.25 95.36±2.25 79.439<0.05

3 讨论

成批急性一氧化碳较普通中毒患者来说,具有人数多、病情重、病势发展快以及患者合并症多等特点,加之现场较为混乱,因此为救护工作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经过临床不断发现和研究,总结出现阶段对群发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实施救治措施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各系统之间必须做到积极协调,与相关科室之间必须互相配合。②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自身素质和及极其专业的护理技能,从而更有效的开展护理工作。

就从急诊科角度来说,当科室知道即将迎来成批量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后,必须迅速将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医院,请求院方出面组织协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抢救措施,确保其呼吸道保持通畅,给予高浓度吸氧、建静脉通道,和其他科室取得联系便于协作会诊,共同展开诊治[7]。 该研究中6 批共26 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急诊救治后昏迷时间仅为(6.33±3.25)h、神志清醒用时(41.26±25.26)h、重症监护时间(90.23±45.15)h、呼吸机治疗时间(42.22±2.18)h、住院天数(8.15±1.22)d。 并且患者经救治与护理后心率、动脉血气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血压流变学情况较好。 并且26 例患者,经救治与护理后,泌尿感染1 例(3.8%),肺部感染1 例(3.8%),心肌损伤0 例(0.0%), 迟发性脑病0 例 (0.0%), 并发症发生率7.6%。 该研究所得结论与文雪霞[8]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痊愈率的影响》一文中所得数据基本一致,文雪霞在该文中指出观察组患者脑水肿、肺水肿、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5%,对照组高达25.0%。

综上所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若脑组织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 则会致使其产生不可逆性脑死亡,因此必须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给氧, 确保其全身缺氧状态得到改善, 加速HbCO 解离并有效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 因此,每位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抢救本领,从而更好的展开工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