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张建,曹玲玲,胡芳,牛刚,杨胜波,梅小才,杨媛媛,张礼涛
1.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0;2.贵阳中医学院中医外科学,贵州 贵阳 550000;3.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0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据相关文献显示,胆囊息肉的发病率为2.7%~28.6%[1], 国内报道为1.35%~12.40%[1]。 胆囊息肉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之一,胆囊息肉与性别、年龄、胆囊炎及胆囊结石、高脂饮食、饮食及作息时间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且逐年呈递增的趋势。 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往往表现出上腹闷胀不适,脂餐后右上腹疼痛或绞痛等症状[2],对于胆囊息肉,部分会产生癌变,对于息肉<10 mm,并不具有恶性肿瘤的高风险[3],针对此类患者,是否需要行手术治疗并无明确指针,该院收集2013年9 月—2015 年6 月采用牛黄熊去氧胆酸溶解胆囊胆固醇息肉60 例,报道如下。
收集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患者行B 超检查提示胆囊息肉患者60 例,按照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分为常规剂量试验组、小剂量试验组及对照组。
表2 常规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服药前后肝肾功能比较(±s)
表2 常规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服药前后肝肾功能比较(±s)
组别A L T(U/L)A S T(U/L)T B I L (μ m o l/L)D B I L(μ m o l/L) C r(μ m o l/L)常规剂量组小剂量组治疗前治疗后P 值治疗前治疗后P 值3 2.1±7.5 9 3 0.7 5±4.3 6 0.3 5 4 3 0.8 5±8.1 5 2 9.8±4.6 4 0.3 9 8 2 9.7 5±8.3 6 2 8.2 5±5.1 9 0.3 3 2 2 8.5±8.3 9 2 7.8±4.5 6 0.5 9 9 9.4 9±2.3 4 8.6 2±1.8 4 0.0 2 4 7.0 2±2.1 4 6.9 4±1.5 7 0.7 5 1 3.3 6±1.0 9 3.5 5±1.0 9 0.4 3 3 4.4 9±1.1 0 4.7 9±0.9 8 0.1 6 3 7 5.1±1 0.3 6 7 9.0 5±7.4 7 0.6 7 0 7 1.5 5±1 0.1 4 7 5.0 5±7.1 7 0.1 9 2
1.2.1 实验组 应用滔罗特胶囊含牛黄熊去氧胆酸二水化合物250 mg, 对照组应用安慰剂, 含滔罗特赋型剂。
1.2.2 药品编盲 该实验为双盲,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随机分组表由计算机专家提供,计算机模拟产生。分为常规剂量试验组、小剂量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 例。
口服。 疗程、剂量、次数:常规剂量组:每天服用,剂量500 mg/d,晚餐后1 h 服用,连续120~180 d(4~6 个月)。小剂量组:每月连续服用5 d,剂量500 mg/d,晚餐后1 h 服用,连续120~180 d(4~6 个月)。 服用安慰剂胶囊数按滔罗特计算。 4 个月后揭盲。 对照组停止服药,对实验组中疗效不满意者继续服用滔罗特2 个月,以除外影响疗效的时间因素。
在该研究中,常规剂量组有效率40%,小剂量组有效率20%,对照组有效率10%。 见表1。
表1 3 组有效性比较(n)
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在对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评估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药对患者目前安全,无不良反应。见表2。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来源于胆囊壁并向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从病理学角度可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胆囊腺肌病/腺肌瘤、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其中以胆固醇息肉、腺瘤性息肉最为多见[4]。胆固醇息肉与胆囊腺肌病、腺瘤性息肉等病理过程并不一样,后者为胆囊壁的“真性”增生,在发病机制上并不相同,故治疗也需区别对待[5]。
在中医方面,多数医家认为,瘀血化生息肉,部分医家亦从气、湿、痰、毒等病理角度论治胆囊息肉,有文献报道中药用于胆囊胆固醇息肉的治疗,息肉可缩小或消失。 但此类临床观察不能提供机制研究[6]。
胆囊胆固醇息肉的形成,与患者的胆囊胆汁浓度过度饱和,总胆汁酸减少,胆固醇过饱和有关,胆囊黏膜局部胆固醇增多关系密切,其机制跟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类似之处。 那么,使用临床上已经得到证实的溶解胆囊胆固醇结石的药物治疗胆囊胆固醇息肉能不能行得通?
临床上运用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溶石已有20余年历史,尤其是近10 余年运用牛黄熊去氧胆酸溶石,其溶石速度快,全溶率提高而无明显副作用[7]。 其机制在于熊去氧胆酸可增加胆汁酸的分泌,导致胆汁酸成分的变化,使其在胆汁中含量增加;还可以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量和胆固醇的饱和指数,从而有利于胆汁中胆固醇逐渐溶解。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在该研究中,对于安全性在3组比较中,常规剂量组有效率40%,小剂量组有效率20%, 对照组有效率10%;3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结果与孟庆成等人[8]的研究结果相似,在其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仅为12.0%,小剂量组患者的有效率为21.0%,而常规剂量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5.0%。 但是其药物治疗方法叙述详尽,值得本文进行学习与借鉴。
综上所述,熊去氧胆酸类药物用于治疗胆囊胆固醇息肉这条路并走不通, 是否有其他药物能产生疗效,还需同道进一步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