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陈文辉
四川省合江县中医医院骨科,四川 合江 646200
肱骨近端骨折指肱骨外科颈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近年来报道显示外伤性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 如何改良手术方式,减轻创伤,促进术后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成为骨外科医师研究热点之一[2]。 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刺微创固定术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微创术式,既往报道该术式具有微创特点[3],但对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前瞻性对比研究较少。该研究于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纳入80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两种术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纳入该院80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 观察组中男性27 例,女性13 例;年龄(40.58±8.76)岁;BMI(20.13±2.41)kg/m2;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1 例,跌倒14 例,坠落5 例;骨折类型NeerⅡ型24 例,Ⅲ型16 例。 对照组中男性24 例,女性16例;年龄(39.91±9.03)岁;BMI(20.75±2.36)kg/m2;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7 例,跌倒15 例,坠落8 例;骨折类型:NeerⅡ型26 例,Ⅲ型14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致伤原因及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行臂丛神经麻醉,患者上半身抬高40°,患肩垫沙垫,使肩关节前挺、悬空。用无菌布绕患肩腋下至胸廓,另使患肢前壁外展45°以对抗牵引。 术者双手握住断端,用拇指按压骨折近端外侧,其余各指握骨折远端内侧向外摁正,同时内收上臂。 在C 形臂下观察复位效果, 若合并关节脱位者先恢复脱位,再复位骨折。复位满意后,用骨圆针250 mm×2.5 mm,国食药监械2010 第3460305 号)在X 线透视下经皮逆行穿刺固定,进针时依次由外侧皮质、前侧皮质及前外侧皮质穿入,进针时与肱骨干呈30~45°角,避免穿透肱骨头关节面,穿刺固定后留0.5 mm 包埋,做无菌包扎。 屈肘90°悬吊胸前,绷带固定。 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垫高患肩,做Thompson 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三角肌纤维,暴露骨折端,清理血凝块和崁顿组织,复位脱位关节,再将肱骨远端贴紧骨折近端,用克氏针固定。C 形臂下观察复位满意后,将接骨板安装固定在肱骨近端外侧,用拉力螺钉固定肱骨头,满意后取出克氏针, 冲洗关闭切口, 留置引流管。 患肢屈肘90°,悬吊固定。
①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在术前(入院时)、术后1 d 及出院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状态[5]。②院外随访至术后第3 个月时,根据Constant-Murley 绝对值评分评估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优:Constant-Murley 评分≥90 分,良:80 分≤Constant-Murley 评分<90 分;可:70 分≤Constant-Murley评分<80 分;差:Constant-Murley 评分<70 分[6]。 以(优+良)/总例数×100.00%计算肩关节活动功能优良率。
选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时点对比采用方差检验,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手术时间(m i n)术中出血量(m L)切口长度(c m)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n=4 0)对照组(n=4 0)t 值P 值8 6.3 9±2 1.1 7 9 8.4 2±2 8.9 1 4.1 2 3 0.0 3 7 2 1 8.6 5±3 5.5 8 2 8 7.7 3±5 0.1 6 7.1 0 4 0.0 0 0 7.8 9±2.0 1 1 3.2 8±2.9 6 9.5 2 8 0.0 0 0 1 0.7 8±2.1 7 1 2.3 6±3.1 2 4.6 2 9 0.0 1 0 1 4.7 6±3.2 5 1 7.5 5±4.1 1 4.3 6 8 0.0 0 1
观察组术后1 d 和出院时VAS 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术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术前术后1 d 出院时F 值 P 值观察组(n=4 0)对照组(n=4 0)t 值P 值3.9 3±1.4 9 4.0 8±1.5 2 0.4 4 6 0.6 5 7 1.0 3±0.7 5 1.6 4±0.9 1 4.2 7 2 0.0 0 2 0.4 3±0.2 8 0.5 8±0.3 1 4.2 7 1 0.0 2 6 1 4 6.9 4 2 1 1 9.5 0 3 0.0 0 0 0.0 0 0
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肱骨近端NeerⅡ、Ⅲ型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将骨折端复位后利用钢板内固定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随着钢板技术的改进,接骨板等新型钢板已在肱骨近端骨折中得到广泛应用[7]。 但该术式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可能影响术后康复进程。另有报道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可加重的关节血运的破坏,成为影响术后关节活动功能的重要原因。而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刺内固定术利用穿刺针交叉固定骨折端,发挥良好的固定作用,避免骨折错位、旋转。
表3 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n(%)]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手法闭合复位微创经皮穿刺内固定术手术创伤小,也减轻了对肱骨头血运的破坏,因而术中出血量减少,有助于促进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荀传辉等[8]还认为术中经皮穿刺可发挥良好的引流作用,同时符合微创理念,有助于减少术后关节黏连,减轻疼痛,且术后1 d 和出院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22±0.68)分、(0.68±0.66)分。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 d 和出院时VAS 疼痛评分分别为(1.03±0.75)分、(0.43±0.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手法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术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与上述报道一致。Constant-Murley 评分包括关节活动度、疼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全面客观反映肩关节功能,该研究以Constant-Murley 评分作为依据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手法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术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三角肌肌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手法闭合复位微创经皮穿刺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术后康复进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