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沙丁胺醇气雾剂与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COPD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4-07-29

戴轶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1],其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如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肺心病,甚至死亡[2]。引起COPD的原因较复杂,但多是由于患者长期吸烟或者由于患者吸入化学物质、空气中污染物引起的。随着更深入的对COPD的研究,发现虽然COPD表现出来的呼吸道受限是进行性且为不可逆的,但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控制和预防治疗,由此研究在常规沙丁胺醇气雾剂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是否更好。为了深化研究,该院对2015年3月—2017年12月来院就诊的60例COPD患者进行治疗观察,选取30例COPD患者选择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用药的治疗方法,由此得出最终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该院就诊的COPD患者共60例,入选标准: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在一个月内没有接受止咳平喘、化痰、抗感染等影响呼吸的药物治疗;入选患者或其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同意;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病史的患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处在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肝肾功能不完全的患者;合并引起喘息的其他疾病;随访资料和临床资料均不完整的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 14例,年龄为 49~72岁,平均年龄为(63.12±5.43)岁;观察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 12例,年龄为 51~75 岁,平均年龄为(67.39±6.78)岁。 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采用抗感染、祛痰等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国药准字 H50020453)治疗,4 次/d,200 μg/次,医生给予使用指导,雾化吸入,7 d为1个疗程,需2个疗程,即 14 d。

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国药准字H20046117)用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异丙托溴铵气雾剂,4次/d,40 μg/次,医生给予使用指导,雾化吸入,7 d为1个疗程,需2个疗程,即14 d。

1.3 观察项目

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情况、临床症状是否消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呼吸困难评分;观察治疗前、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FEV1/用力呼气量(FVC)等各项研究指标等。

1.4 判定标准

根据呼吸困难评分(0~10级)进行评价,毫无呼吸困难情况为0级,呼吸困难情况较微弱为0.5级,呼吸困难情况稍弱为1级,呼吸困难情况较弱为2~3级,呼吸困难情况稍强为4级,呼吸困难情况较强为5~6级,呼吸困难情况很强为7~9级,呼吸困难情况非常强为10级[3]。

治愈:经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经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经治疗,治疗前后症状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4]。

1.5 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s)用以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计量资料,数据间比较行t检验;[n(%)]用以表示疗效指标等计数资料,数据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的差异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中经治疗无效者仅1例,较对照组的7例明显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的差异比较

2.2 两组在治疗前后FEV1%、FEV1/FVC的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在治疗前后FEV1%、FEV1/FVC的比较(±s)

表2 两组在治疗前后FEV1%、FEV1/FVC的比较(±s)

组别FEV1%治疗前 治疗后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53.64±12.32 52.31±11.53 1.013>0.05 67.58±12.33 54.27±12.36 13.407<0.05 52.69±11.45 53.77±12.16 1.106>0.05 66.89±12.88 57.24±11.57 9.830<0.05

2.3 两组在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上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呼吸困难为0~3级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4~10级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在治疗前后呼吸困难评分上的比较(n)

2.4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上的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上的比较

3 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致死率也很高,对患者生命构成了极大威胁,严重影响着患者生命质量和患者家庭的幸福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咳嗽、咳痰等,一旦发现不及时,错过治疗最佳时机或者得不到良好治疗,很容易引发肺气肿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据相关研究统计,在幸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近一半的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并且在患病后,呼吸越来越困难。而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由此,考虑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用药治疗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沙丁胺醇气雾剂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经典药物,选择性强,主要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上,通过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使环磷酸腺苷含量升高,从而使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降低,平滑肌松驰扩张,从而使支气管舒张,同时沙丁胺醇气雾剂还对过敏介质的释放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呼吸道的纤毛运动、使血管的通透性大大降低,从而减少渗出,一般吸入后血药浓度在4~8 h可以维持相对稳定有效的状态,并且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心血管方面毒副作用的发生[5]。异丙托溴铵气雾剂与沙丁胺醇气雾剂作用机理完全不同,它主要作用于呼吸道平滑肌的M1受体上,对M1受体有阻断作用,它可以选择性地降低呼吸道平滑肌中环磷酸鸟苷的含量,降低呼吸道张力,能使支气管平滑肌直接松弛,且作用力极强。并且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并没有发现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对呼吸道腺体和心血管产生不良反应及影响,同时对痰液分泌也并没有明显影响,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大概5 min后药物开始发挥效用,血药浓度大概可以稳定 4~6 h[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吸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后,痰液中的白三烯B4以及白细胞介素-17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7],所以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正因为异丙托溴铵气雾剂与沙丁胺醇气雾剂作用机理完全不同,所以这两种药物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支气管扩张,从而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因为不会对腺体产生影响,所以痰液分泌也正常。同时由于雾化吸入给药与普通口服或者注射等给药方式的不同,雾化吸入并不会产生过多的不良反应。

该次研究中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用药治疗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观察组中治疗无效者仅1例,较对照组的7例明显少6例,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FEV1/FVC达到了(66.89±12.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24±11.57)%。袁明[8]在同类研究中得出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3%,较单纯行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对照组(71.4%)明显要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为(68.2±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7±6.9)%,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联合用药的有效性。此外该研究还得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且治疗前后变化幅度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可见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用药治疗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比单纯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疗效方面更具优势,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用药治疗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症状或治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逐渐恢复,这不仅提高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也减轻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的负担。

综上所述,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联合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COPD可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关于COPD的进一步系统治疗,能否联合其他药物使COPD表现出来的进行性不可逆的呼吸道受限损害降到最低,发挥更好的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