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严明
靖江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靖江 214500
脑梗死是临床上的一种高发病,目前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病因为患者出现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颈动脉狭窄可导致脑卒中,该病死亡率高达14%[1]。因此,为降低该病的死亡率,需要不断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该病传统检查方法为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但在检查过程中会出现不小的误差,而CTA的出现使临床检查更加有效、快捷[2]。该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 16 例;年龄 38~62 岁,平均(49.82±5.13)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6~63岁,平均(50.08±5.97)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梗死;排除标准:原发性感染类疾病、肝功能以及肾功能不全、房颤、外伤等疾病。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将仪器探头的频率设定为8~12 MHz,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向后倾,患者的颈部尽量全面暴露,并依据颈动脉的形状走向,由下至上依次进行检查,分别为右侧颈部总动脉、右侧颈部内动脉、左侧颈部总动脉、左侧颈部内动脉。
观察组在对照组检查方法的基础上给予CTA检查,通过螺旋CT对患者进行快速连续的容积扫描,并通过三维重建的方式进行图像处理,对患者两侧椎部动脉以及颈部动脉的具体形态进行显示,并对动脉管腔的大小进行测定,从而对颈部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判断。
观察指标:①IMT:当IMT值在0.9~1.2 mm之间时候,为IMT增厚;②斑块:主要是指血管壁出现局部增厚、隆起,当IMT值在1.2 mm之上会导致斑块出现,同时对斑块的部位及性质进行判定,对众多斑块中最大的斑块进行统计;③将血管阻力指数(RI)作为血流动力学的主要指标;④颈部动脉变狭窄的程度:根据相关标准、血液动力学的相关参数进行判断,轻度狭窄为0%~49%,中度狭窄为50%~69%,重度狭窄为70%~99%。闭塞为100%;⑤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通过率(%)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中IMT增厚患者4例,斑块患者34例,2例患者正常,患者斑块形成的主要位置:单侧颈动脉22例,双侧颈动脉12例,中度或重度血管狭窄患者9例。对照组中IMT增厚患者16例,斑块患者14例,10例患者正常,患者斑块形成的主要位置:单侧颈动脉8例,双侧颈动脉6例,中度或是重度血管狭窄患者2例。观察组在斑块检出率、IMT以检出率和RI及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表 2。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各指标对比[(±s),mm]
表1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各指标对比[(±s),mm]
组别IMT RI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1.13±0.29 0.94±0.27 3.82 0.036 9 0.64±0.04 0.59±0.03 2.67 0.031 5
表2 两组患者斑块、中度及重度血管狭窄对比[n(%)]
观察组的误诊率为5.00%,漏诊率为2.50%,对照组的误诊率为17.50%,漏诊率为15.00%,观察组的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8 4,P<0.05)。
颈部动脉与脑动脉关联密切,是脑供血过程中的主要干道,而颈部动脉中出现中膜硬化斑块或增厚,会导致脑梗死的出现,因此,其能够作为预测脑梗死出现的重要指标。当前对颈部血管进行有效检查的方法中,除颈部动脉彩超和CTA外,还可以使用经颅多普勒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等[3],其中,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是颈部动脉狭窄检测和诊断的金标准,但此种检查费用较高,且具有创伤性、耗时长以及不能对斑块进行判定的缺点[4-5]。而目前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彩超检查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并且检查的灵敏度水平比较低,这种检查方法只适用于轻微程度的颈部动脉狭窄的检查[6-7]。而随着医学的发展,CTA检查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其主要通过三维成像的重要技术进行应用于血管检查,不仅在检查的过程中具有无创性、快捷、操作简单的优点,还具有准确性较高、安全性较高的优点,因此,在临床检查中普遍得到认可[8]。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斑块、IMT、RI及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 85.00%、(1.13±0.29)mm、(0.64±0.04)mm以及 22.50%, 更加优于对照组的35.00%、(0.94±0.27)mm、(0.59±0.03)mm 以及 5.00%,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t/χ2=37.58、3.82、2.67、9.06,P<0.05),而陶昌明[9]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IMT及RI为(1.11±0.27)、(0.59±0.05)mm;对照组的 IMT 及 RI为(0.89±0.23)、(0.51±0.02)mm,观察组在 IMT 及 RI方面皆优于对照组,其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结果相同,可见,对于一些中重度的颈部血管病变,CTA检查作用突出,而在轻度颈部血管病变方面不明显[10]。因此,在对轻度颈部血管病变进行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存在一致性,故针对颈部血管病变进行检查可普遍采用观察组方法;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误诊率分别为5.00%、17.50%;漏诊率分别为2.50%、15.00%,观察组的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8 4,P<0.05)。 王赢[5]的检查结果中,研究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4.2%、3.7%,对照组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19.6%、15.9%,研究组的误诊率及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结果与该次研究结果相同,可见观察组诊断及预后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死患者对其颈部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检查可通过CTA进行检查,能够降低误诊及漏诊的概率,提高诊断的有效率,值得推广。
[1]董延慧,刘秋武,尹丽鹤,等.颈动脉彩超及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253-254.
[2]罗光华,周宏,刘文洪.头颈部256层CTA与彩超对颈动脉颅外段病变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3):1979-1981.
[3]田雨,董巧玲.头颈部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5(16):33-34.
[4]赖荔昆.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1707-1708.
[5]王赢.640层螺旋CT头颈部CTA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123-124.
[6]贾彬,李荣兴.64排128层螺旋CT机头颈部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4):145-146.
[7]周江鑫.CDUS及CTA对脑梗死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8(11):127-128.
[8]宋磊,王建明.头颈部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5,13(9):161-162.
[9]陶昌明.头颈部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技术,2015(3):28-29.
[10]李细金,邓彦君,陈小平.CDUS及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及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7,23(18):149-15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