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4-24

刘 清

摘要:美国的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分析次贷危机的形成从中吸取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美国次贷危机形成来谈一谈关于次贷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次贷金融危机经济发展

一、次贷危机的形成

次贷即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向那些信用级别不高的低收入者和少数族群(90%为拉美移民和美籍非洲人)发放的家庭或个人住宅抵押贷款。由于少数种族的居民没有信用史料,也无收入证明文件,存在信用的缺失和偿付能力的低下等问题,所以这部分贷款的违约风险较高。

由于贷款期限长,房贷公司和商业银行为了盘活这部分资产,提前获得现金流,对其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打包为住房按揭抵押债券,在获取一定的利差后,将其在证券市场出售。这样,风险就从房贷公司转移到证券市场,次级贷款变成次级债。投资银行是次级债的主要购买者,它将由基础贷款简单打包的次级债买回后,再根据其期限、风险、收益率等的不同特征,把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加以剥离和重组,设计成不同档级的新债券,这既满足了投资者的不同风险偏好,也便于发行人转移风险,在次级债基础上衍生出了担保债务凭证。由于担保债务凭证诱人的投资回报率,在基础贷款的违约风险未如期而至的情况下,销售火爆,迅速进入到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外国投资者的资产负债中,不同等级的担保债务凭证出售给不同的投资者。其中,质量较高的AAA评级的主要由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购买,风险程度较高的则出售给对冲基金。在担保债务凭证的基础之上,投资银行再次利用复杂的金融手段,设计出信用违约掉期和次级债券价格综合指数ABX等衍生工具,为持有质量较低担保债务凭证的投资者提供风险对冲工具。

次贷通过不断地抵押、授信交易和衍生工具的创造,建立起一条完整的次贷资金链条。一方面,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等在卖出担保负债凭证后,受其高回报率吸引,又大量持有担保债务凭证等证券,风险于是重新回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对冲基金并不以将这些次级债资产持有到期、获得长周期的稳定现金流为目的,而是将这种看来已经被锁定的获利向银行进行抵押,取得数倍于抵押资产的信用额度,于是对冲基金手中价值2000亿美元的次级债,可能从银行借出了1万亿美元。一旦这2000 亿美元次级债价值跌至1000 亿,银行损失的将是5000 亿。还有就是,衍生产品的交易通常只要交5%~10%的保证金,这样建立在次级抵押贷款基础上的交易规模又被放大了10-20倍。虽然这些工具为担保债务凭证的持有者提供了避险套利的对冲工具,但其实际上也使担保债务凭证的风险以几何级数的速度迅速扩散。

二、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几点思考

1、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对危机的忧虑

一方面美国政府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房地产业泡沫发展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刺激消费者过度透支的低利率既刺激了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这种财富效应反过来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房价上涨。于是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蔓延和扩大。而上述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并酿成危机。近两年为应对经济危机实行的货币政策异常宽松,仅今年上半年信贷总规模就增加了7.37万亿,大大超出市场的预期。如此天量信贷,人们担心通胀将发生似乎有充分的理由。更有许多信贷资金充斥到股市、楼市引发的正在膨胀的泡沫,都会令人对此忧虑。

2、房地产业的过度发展

从各国的历史数据来看,房地产周期都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房地产业具有极强的拉动效应,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相当比重。房地产行业的融资主要来自于银行业,银行业的信贷支持推动了房地产业的繁荣发展。但是,房地产所占比重太大,地方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业的过度发展,会导致资源错配和产业结构失衡,扩大贫富差距,更重要的是会抑制居民消费。一旦外部的冲击因素导致通货膨胀上升,货币政策走向趋紧时,银行信贷的紧缩将会使房地产失去信贷膨胀条件下的真实需求支撑,进一步传递到实体经济中,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3、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控制

金融创新始终是金融发展的源动力之一,而此次美国次贷表明,金融创新也是危机发生并全球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创新在给投资者带来更高回报的同时,将风险在更广的群体中进行分散,降低单个金融中介机构的风险水平。同时,创新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当前,我国金融创新活动空前活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业务突飞猛进,外汇市场远期、期权与掉期交易开始涌现,信用衍生品与股指衍生品等呼之欲出,各种理财工具、银行卡、信贷新产品层出不穷。面对金融创新浪潮,我国银行业不能因次贷危机而止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和必要性,以理性客观的态度进行金融创新。

4、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性

次贷危机的爆发,其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是由于流动性过剩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幅度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所能承受的程度。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实体经济系统中产生的风险,例如产品积压、企业破产等,都会传递到虚拟经济中,导致其失稳。而虚拟经济中的风险,例如股票指数大落,房地产价格猛跌,银行呆账剧增,货币大幅贬值等,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在金融已经成为经济核心、经济血脉的今天,实体经济已不可能脱离虚拟经济系统而单独运行。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比,规模还比较小,股市市值最高的时候也仅相当于GDP的55%,而且只有1/3左右是流通股,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也相对较小,金融衍生品刚刚开始发展,在如何驾驭虚拟经济方面还缺乏经验,对虚拟经济的风险研究也很不够,因此,我们同样要重视美国虚拟经济盲目发展导致的金融危机,从而得到警示,把握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二者的辩证关系,坚持把实体经济放在首要地位,金融要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做好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陈兵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学术纵横.2008(7).

[2]钟伟.美国次级债市场的现状及其深远影响.中国发展观察.2007(9).

[3]左传长.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创新之路.经济评论.2008(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