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机购置补贴翻番 新都农机化水平领先

时间:2024-07-29

□骆开强(新都区农机局,四川成都,邮编610500)

近年来,国家的购机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加大,由2004年的7 00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30亿元,6年翻了近8番。除国家补贴外,成都市新都区财政又累加补贴,并向购买科技含量高、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倾斜,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据统计,2004年至2009年,新都区共发放购机补贴资金694.76万元,带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资金2 000余万元,新增各类农业机械953台套。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优化了新都区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目前新都区农机总动力已达22.8万千瓦,耕播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59%。

授人以渔 机手走上致富路

新都区清流镇迎祥村村民尹华以前在镇上开修理铺,后来听说买农机政府有补贴,就去买了1台久保田收割机和1台货车,除了为本地农民收割稻麦外,还前往西昌、眉山、陕西、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开展跨区机收作业。2009年尹华机收稻麦166.67公顷,总收入达20万元。

有限的“财政补贴”在新都区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幅增加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机热情,为农户增收拓展了新的空间。据了解,2009年新都区农民对购买大中型农机具的热情空前高涨,累计购置各种农机具316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5台(高性能收割机14台),插秧机121台(高性能插秧机3台),拖拉机68台,耕整机20台,植保机械34台,畜牧机械10台(套),脱粒机22台,其他机具26台(套)。同时,新都区农机局积极组织农机手开展跨区作业,提高农机利用率。以2009年为例,共组织本地收割机50余台前往西昌、眉山、陕西、浙江等地进行跨区作业,跨区机收面积0.31万公顷。

拉动消费 农机企业产销两旺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规模增加农机购置补贴,将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带动农机普及应用和农机工业发展。新都区农机部门积极协助区内农机产品上中央和省级补贴目录,目前全区10家农机企业已有59个农机产品取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25个产品进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以新都本地企业四川川龙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为例,公司始建于1976年,专业生产“川龙牌”轮式拖拉机、耕整机、微耕机、插秧机,在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建立了8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还远销国外,现已成为四川省农机制造骨干企业。公司现拥有固定资产1.25亿元,员工520余人,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其生产规模、产品种类、销售收入为西南地区首屈一指。谈到公司这几年的迅猛发展,董事长詹友林表示,这都是借了农机补贴的东风。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公司对内狠抓生产质量和产品交付期,苦练内功,轮式拖拉机产量从2008年的每天生产50台、月生产1 400台提高到了现在每天生产120台、月生产3 000台以上。

累加补贴 专合组织迅速壮大

新都区农机部门借助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加大了对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组织的引导、扶持工作,优先解决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购机补贴,对合作社及社员购买先进农业机械,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在国家购机补贴和区级累加补贴的基础上再实施专项补贴。如:购买高性能收割机补贴5 000元/台;购买50马力以上(含50马力)拖拉机补贴1 000元/台;购买50马力以下35马力以上(含35马力)拖拉机补贴600元/台。政策的扶持使新都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从无到有,从1个发展到了6个。合作组织内部活力不断加强,其拥有的农机具不断增加和更新换代。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不但提高了农机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成为了当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新都区规模最大、组织化程度最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高祖稻松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已有入社社员70户,从业人员近200人,拥有各类农机具68台(套),资产总额350万元,服务农户3 500户,年各类作业面积4 000余公顷,全年服务收入近400万元。截至目前,全区6家农机合作社入社农户163户,从业人员290人,拥有各类农机具126台套,资产总额820万元,服务农户7 000户,各类作业面积8 000余公顷,全年服务收入约600万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