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机行业实现校企合作的模式分析

时间:2024-07-29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1 研究背景

我国对农机技能人才的培训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早已存在,在改革开放后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相比,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尚不能满足需要,主要表现为农机培训机构不足、培训资金不足、师资队伍不足、缺乏农机管理后备人才等。如何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将学校的输出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实用可行的农机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应着力思考和尝试的紧迫问题。

2 校企合作的意义

对学校来说,可以利用企业在硬件设施方面的优势,借助企业现成的实践环境来解决学校硬件设施不足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真的教学环境,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连接,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来说,能将本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企业理念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双方的合作培养过程中,能够从自身的人才需求出发,利用学校在科技、信息、师资等方面软件资源的优势,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实用性人才。同时,校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的扩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模式是一种既能提高学校输出人才的质量,又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的双赢模式。

3 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

3.1 国外校企合作模式

1)以“过程导向”的德国校企合作模式[1]。该模式明确规定企业的具体工作任务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处理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等。

2)以社区学院为办学特色的美国校企合作模式[2]。美国社区学院的校董事会成员都是从当地知名人士中推选出来,并由他们直接管理学校,这样能够及时将当地居民的意愿和需求反应出来;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侧重教学的实际应用,实践课程比例占到全部课程的40%-60%;学院还根据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所选择的专业方向等具体情况,开设了内容丰富的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等。

3)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3]。新加坡的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之上,将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元合一,创建了新加坡独有的双元制——教学工厂模式。即将教学与工厂紧密结合起来,将学校按照工厂的模式办,把工厂按照学校的模式办,给学生提供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际生产,学到知识与技能。

3.2 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

通过查阅很多介绍校企合作模式的文章,笔者总结出我国主要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订单式、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整合—互动”的培养模式、“2+1”模式、建立独立学院模式。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针对社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计划,企业以订单的模式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协议中规定双方在软件及硬件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联合培养学生,学生毕业以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使学校、企业、学生实现“三赢”,这种合作模式对企业和学院是互补的。及时抓住这个利益的结合点,是使订单式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也是使订单式教育保持规模式发展的基础。此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与课程开发、激励机制与管理的运作都要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4]

2)工学结合的模式是一种将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工学结合模式的优点体现在能将工作实践内容渗透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现了这种模式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特点。对学生来说,在这种模式中他们是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际的工作,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学习者,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使理论知识能充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企业来说,工学结合的模式可以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学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也是企业培养自身人才的过程,企业通过高校的教育将自身的人才需求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毕业后直接被企业接收,可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对学校来说,工学结合的模式可以将教学培养的课堂延伸到企业的现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现成的生产条件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利用企业的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从而实现生产育人的目的。同时,这种模式意味着将学生的就业关口提前,使教育与就业能够紧密连接,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体现了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企业、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多赢,是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5]

3)“整合—互动”的培养模式,指学校通过与现代企业在人力、物质、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开展理念、学习、创新与研发等方面的实践互动,共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模式。[6]这种模式强调“整合”,是通过对校企双方的资源、目标和利益进行全面的整合,构建一种双方互相渗透、目标一致、整体发展的合作模式。“整合—互动”模式把校企双方利益做为整体利益,将外部资源作为学校和企业的内部资源,该模式是由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学院,由高校提供师资及其他软件资源,由企业来管理学院,同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实践条件等方面的资源,开办该企业占优势的学科或专业,这种模式对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定行业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相当优势。“整合—互动”模式要求企业方有较雄厚的资金基础,而且在某一行业或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通过雄厚的资金基础和影响力整合行业资源、凝聚行业优势,为高校办学提供可靠的保障。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要求较高,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对本行业的运行规律非常熟悉而且要对学校的教学规律有一定的了解,能使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熟练掌握该行业的专业技能,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

4 适合我国农机行业的模式

从四川这个农业大省的一项统计数据来看,全省农机操作驾驶人员中,系统接受过农机职业教育的不到25%。从全国来看,目前农机化科技推广教育培训整体实力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农机化新形势需要,导致农机从业人员得不到相应的良好教育,其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不足,农机化作业效率低下,人为机械事故,甚至人身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要求。所以,在现今浅层次的培训方式满足不了农机行业发展需求的情况下,急需一种校企双方利益和资源能有效整合的适合我国农机行业发展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正处于过渡时期,农机企业和为数不多的农机院校实现联合培养人才的例子少之又少,这必然给将来农机行业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带来了阻力。农机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企业和院校的全面整合、互动才能完成,所以,实现我国农机行业的长远发展最有益的方式是“整合—互动”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能实现双方的目标、利益和资源最大化整合,实现整个产业长远发展,与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路线”相吻合,是我国农机人才培养模式的首选。

[1]徐琳.德国“过程导向”职业教育及其对我国职教改革的启示[J].职教通讯,2007(2):67

[2]黄佑.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色及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职教通讯,2007(3):62~63

[3]刘福军,成文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96

[4]舒卫英.“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38~40

[5]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48~49

[6]刘晓明,徐旭水.“整合—互动”型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07(5):24~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