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超微针刀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效果观察

时间:2024-07-29

吴 萍 金丽慧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是慢性劳损、急性外伤等原因引起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对患者健康及工作、生活有较大影响,需及时予以诊治。超微针刀是一种兼具针刺刺激、松解粘连、调节软组织力学等作用的新型治疗手段,已被证实在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治疗中有确切效果[1-2]。本研究将超微针刀用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我院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8 月就诊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60 例。纳入标准:符合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诊断标准[3],均为单侧患病,两周内未接受其他治疗,依从性良好,可配合相关治疗及检查。排除标准: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其他原因引起的肩部疼痛;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存在皮肤疾病或创伤;合并血液、精神、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 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普通电针治疗

选择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0.25 mm×40 mm)。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患侧肩髃穴、肩前穴、肩贞穴及局部压痛点为治疗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接通G6805-2 型电针仪,频率为1 档,采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次30 min,隔日1 次。

1.2.2 超微针刀治疗

选择喜灸牌塑料柄型GB4025R 超微针刀(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0.40 mm×25 mm)。患者取仰卧位,选择肱骨结节间沟的痛性结节点作为治疗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后,左手拇指在治疗点按压,分离局部正常组织,然后下压用力固定结节处。沿左手拇指指甲边缘,以超微针刀切入5 mm,采用提插切开、横行剥离、纵行疏通刀法,对局部予以减压、粘连松解。完成上述操作后,以医用棉球将刀口按压1 min,并以创口贴敷贴,24 h 内禁止沐浴。若1 次治疗无效,可3 d 后再以相同方法治疗,累计治疗不超过3 次。

对照组予以普通电针治疗,观察组予以超微针刀治疗。两组治疗1 周后进行疗效观察。

1.3 观察指标

①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予以评估,选择长度为10 cm 的游动标尺,1 cm 为1 分,左、右两端分别为0 分(无痛)、10 分(剧烈疼痛),将标有数字刻度一面背向患者。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将游标滑动至相应位置。② 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量表(CMS)[4]对患者予以评估,量表共包含肌力、关节活动度、疼痛、日常生活活动4 个维度,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

1.4 疗效评定标准[5]

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患侧肩关节疼痛消失,无压痛,关节功能复常;有效:治疗后,患者患侧肩关节疼痛较治疗前减轻,有轻度压痛,关节功能改善,但仍有部分受限;无效:未满足上述任一标准。总有效率 = (临床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病程、VAS 评分、CMS 评分)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总有效率等)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11 例(36.7%),女19 例(63.3%);年龄32~75 岁,平均(48.7±8.3)岁;患侧:左侧14 例(46.7%),右侧16 例(53.3%);病程(9.1±2.1)个月。观察组:男12 例(40.0%), 女18 例(60.0%); 年 龄30 ~71 岁, 平均(49.2±8.4)岁;患侧:左侧13 例(43.3%),右侧17 例(56.7%);病程(9.0±2.1)个月。两组性别、患侧分布、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07、0.07,t= 0.23、0.18;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比较

由表1 可见,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CMS 评分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CMS 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比较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比较 (分,)

组 别 例数 VAS 评分 CM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6.2±1.1 4.2±0.9 45.9±7.5 69.5±8.2对照组 30 6.2±1.1 4.9±0.9 46.2±7.4 63.0±7.7 t,P 0.001,>0.05 3.01,<0.01 0.16,>0.05 3.17,<0.01

2.3 两组疗效比较

由表2 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96.7%,29/30)高于对照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4,P<0.05)。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是盂肱关节内特殊解剖学结构,在肩关节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生物力学作用,肌腱长期劳损或受到外伤后会出现慢性炎症,造成肩部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若未得到妥善治疗,可发展为肩周炎[6]。目前,用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治疗的方法较多,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中医治疗等,但关于具体疗法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有研究[7]认为,西医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且易出现术后粘连,口服抗炎镇痛药物长期效果不佳,而封闭治疗复发率高,且可能造成肌腱断裂,可考虑实施中医治疗。

中医将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归于“筋痹”“筋伤”等范畴,病因病机为体虚劳损,跌扑损伤,正气不足,营卫不固,加之风寒湿邪侵及肩部,而使气血不畅、经脉痹阻,终而致病。治疗当以行气活血、舒筋通络为主。以往临床多采用普通电针治疗,虽能通过舒筋活络,调畅气血缓解症状,但由于作用机制单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6]。微针刀是在小针刀基础上改进的,不仅能产生较普通电针更强的局部刺激,达到运行气血、疏通经络作用,且能对浅层肌筋膜粘连予以松解,缓解肌肉紧张,通过刺破肌外膜解除肌肉肿胀所产生的张力,避免神经血管压迫,促进局部微循环,加快炎性物质吸收,从而减轻疼痛;另一方面,超微针刀产生的局部刺激能激发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改善软组织力学平衡,超微针刀刀口仅0.4 mm,切入深度仅5 mm,可最大限度减少创伤,治疗时无需麻醉药物,安全性良好[8]。

综上所述,超微针刀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效果好于普通电针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