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金华市金东区2021年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4-07-29

郑 颖 陈 述 杨 敏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1]。死因监测分析可确定居民的主要死因及该地区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了解影响居民死亡率的主要健康问题。有研究表明,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与地区人口的人均期望寿命直接相关,即减寿指标越高,期望寿命越低[2]。本文通过分析金华市金东区2021年人口死因监测数据,确定当年该区域户籍居民主要死因,寻找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适宜的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居民死亡数据来自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平台,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金华市金东区户籍居民的所有死亡个案。人口数据来源于金华市公安局金东分局户籍人口统计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质量控制

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死因填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死亡个案经省、市、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对不符合规范的死亡证明书及时反馈核查。2018年,金东区已经完成多部门间死因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与公安、民政部门沟通对接,进行死亡信息的查漏补报,以保证数据质量。

1.2.2 分析方法

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3]对资料中居民死因进行分类,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标化计算标化死亡率。本文涉及主要统计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标化死亡率 = Σ[年龄组粗死亡率×标准人口构成(%)];潜在减寿年数(PYLL) = Σ[(L-Xi)×Di];潜在减寿率 = (PYLL/N)×1 000‰。其中L = 70(中国人群的假定期望寿命,以增强可比性);Xi为年龄组组中值;Di为年龄组死亡人数;N为总人口数。

1.3 统计学方法

部分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整理。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21年人口结构

2021年金东区监测户籍人口平均为346 094人,其中男性172 217人,女性173 877人,男女性别比为0.99 ∶ 1。出生2 669人,出生率7.71‰,男女性别比为1.08 ∶ 1。<15岁50 943人(14.7%),15~<60岁214 219人(61.9%),≥60岁80 932人(23.4%),其中≥65岁60 681人(17.5%),说明金东区已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

2.2 不同年龄和性别居民2021年死亡率水平

从表1可见,2021年全区共报告户籍居民死亡个案2 250例,报告粗死亡率650.1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0.16/10万。其中,男性死亡个案1 279例,报告粗死亡率742.6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45/10万;女性死亡个案971例,报告粗死亡率558.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29.62/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46,P<0.01)。无论男女,随着年龄增长其死亡率均呈“√”形变化趋势。

2.3 不同性别居民2021年死亡情况

2 250例死亡居民中,因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139例,占总死亡居民数的6.2%,死亡率为40.16/10万;因慢性病死亡1 755例,占78.0%,死亡率为507.09/10万;伤害致死亡293例,占3.0%,死亡率为84.66/10万;其他63例,占2.8%。

金东区居民2021年死因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数的83.6%(1 882/2 250)。不同性别居民死因前五位死亡情况详见表2。无论男女,死因第一、二、四位均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与心脏病;第三位死因男性为呼吸系统疾病,而女性为伤害致死。不同性别间死因前五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0.12,P<0.01)。

表2 不同性别居民死因前五位死亡情况

2.4 不同年龄居民2021年死因顺位

伤害在<15岁及15~<45岁两组居民死因中均排首位,在45~<65岁居民中降至第二位,而在≥65岁组中致死居民仅占该组总死亡人数的11.6%(219/1 895)并跌出前三;恶性肿瘤在15岁以下死亡居民中,与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人数相同,并列第三位,在15~<45岁组居民死因顺位中升至第二位,在45~<65岁和≥65岁两组居民死因顺位中跃至首位;<15岁组没有因心脏病致死的居民,但心脏病在其他3组居民中均为顺位第三位死因;脑血管病在<15岁组中无致死居民,在15~<45岁组中致死居民仅占该组总死亡人数的4.8%(2/42),在45~<65岁组居民死因顺位中与心脏病并列第三位,≥65岁组中超过心脏病,升至第二位。详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金东区居民2021年死因前三位情况

2.5 不同性别居民2021年潜在减寿年数

从表4可见,2021年导致金东区居民寿命损失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在男女两组中顺位无变化。

表4 不同性别居民前五位死因的减寿情况

2.6 不同性别居民2021年恶性肿瘤死因顺位

全区2021年因肿瘤死亡居民数为611例,其中因恶性肿瘤死亡604例,总死亡率为174.52/10万,占因肿瘤死亡居民数的98.9%,其中男性死亡率为225.88/10万,女性为123.65/10万,男性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1.90,P<0.01)。前六位恶性肿瘤死因依次为肺癌180例(29.8%)、肝癌92例(15.2%)、胃癌70例(11.6%)、结直肠癌53例(8.8%)、食管癌及胰腺癌各25例(各4.1%),共占恶性肿瘤死亡数的73.7%。不同性别间死因顺位前五位的恶性肿瘤情况见表5,不同年龄段间死因顺位前五位的恶性肿瘤情况见表6。

表5 不同性别金东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五位情况

表6 不同年龄金东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五位情况

2.7 金东区居民2021年伤害死因分析

金东区2021年共报告伤害致死案例293例,死亡率为84.66/10万。伤害死因中首位是意外跌倒,致死126人,占伤害死亡总人数的43.0%;交通事故为第二位,致死57人,占伤害死亡总人数的19.5%;共24人死于自杀,居伤害致死第三位,占伤害死亡总人数的8.2%。男性居民伤害死亡率83.03/10万,女性伤害死亡率86.27/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1,P>0.05)。伤害致死的不同性别居民死因顺位与死亡率见表7,不同年龄段致死伤害情况见表8。

表7 不同性别金东区居民致死伤害前三位情况

表8 不同年龄金东区居民致死伤害前三位情况

3 讨论

2021年,金东区标化死亡率为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男性居民死亡率高于女性,与同类研究结果结论相近[5]。这可能与男性承受压力大,多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及暴露在更多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关,故应加强对男性居民的健康教育。

金东区居民年龄-死亡率曲线呈“√”形,与北京市2015年[6]、天津市2014年[7]相关数据相似。2021年金东区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4位,且因慢性病死亡居民数占死亡居民总数的78.0%,说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金东区居民的主要死因。据人口资料提示,金东区65岁及以上人群占居民总数的17.5%。蔡玥等[8]研究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对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增长的贡献率达53.4%。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等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金东区老年居民的重要死因,故应加强老年居民的慢性疾病预防,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其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老年居民针对慢性病进行规范治疗,提倡患者进行慢性病的自我管理,最大可能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死因顺位,45岁以下居民应重点防范各种伤害致死,45岁及以上居民应重点开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预防工作。恶性肿瘤已连续多年成为金东区户籍居民的首要死因,恶性肿瘤死亡居民中死因前六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胰腺癌,当前应被金东区重点防控。因肺癌死亡在恶性肿瘤死因中占比最高,刘志强等[9]的研究表明,吸烟与被动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吸烟可避免超80%的肺癌发生[10],故肺癌的预防重点可放在控烟上,如制定控烟政策、加强控烟健康教育等。除开展健康教育外,早筛也是恶性肿瘤重要的预防措施。根据不同年龄段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筛查重点有所不同,如15~<45岁人群应重点筛查结直肠癌,≥45岁人群应加大肺癌的筛查力度,≥65岁人群应开展食管癌的筛查等。

金东区减寿率前五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附近地区相关分析相比,伤害致死的减寿率超过了心脑血管病,居死因顺位第二位[5]。致死伤害顺位中,前三位为意外跌倒、交通事故和自杀,应重点对这3方面采取预防措施。结合各年龄段死因顺位分析,伤害致死的减寿率高,可能与死者多处在较低年龄段有关,<15岁居民的主要死因为溺水,15~<65岁居民主要死因为交通事故,≥65岁居民主要死因为意外跌倒。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外跌倒逐渐成为伤害致死者的主要死因。金东区应加强交通事故、溺水和老年人群意外跌倒等意外事件的预防及居民的安全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是居民主要死因,应是金东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其中,恶性肿瘤、伤害对居民寿命损失影响较大,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应针对性开展预防工作。发挥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倡导全社会参与,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开展癌症的早筛、早诊、早治,建立系列健康支持性环境等系列措施,树立居民的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降低居民寿命损失,推动健康浙江建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