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胡云娥 吴亚琴 杨 艺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315040)
消化道癌术后胃动力障碍是一种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消化道癌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又称胃瘫综合征。我院普外科及肿瘤外科自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消化道癌术后发生胃动力障碍32例,经保守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护理要点如下:
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29~73岁,平均58岁;其中根治性胃远端切除术后26例(81.2%),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后5例(15.6%),右肝切除术后1例(3.1%)。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开始进食后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或压迫感;查体腹部平坦,全腹无明显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胃蠕动消失。
1.2 治疗与转归 术后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常规应用促胃动力药,包括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红霉素等,其中15例(46.9%)采用中医中药、针灸辅助治疗。经保守治疗痊愈31例(96.9%),胃动力恢复时间7~62d,1例(3.1%)胰头癌患者行PPPD术后1周出现胃瘫,术后2周猝死。尸检提示胃内大量潴留物,双肺实变,诊断术后胃瘫、吸入性肺炎、窒息。
2.1 心理护理 精神因素可以影响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与胃瘫发生和恢复密切相关,心理护理是胃瘫患者康复的基础。本组病例在胃瘫发生后,因病情反复、病程长,加上反复留置胃管带来的痛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失望、担忧的心理,对手术和治疗产生怀疑,甚至不配合治疗。我们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动态、连续做好心理护理,讲解胃动力障碍是一种功能性胃动力不足,经保守治疗可以痊愈,同时强调胃肠减压的必要性,消除其紧张情绪,并告知饮食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疾病恢复知识。通过我们的心理疏导,患者均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病情观察 术后要监测血糖和血电解质,因高血糖、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低钾及钠潴留等因素可以引起胃瘫的发生[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及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若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又出现反复恶心、呕吐,伴有上腹部饱胀不适,而无其他机械梗阻症状,需警惕术后胃瘫的可能。一旦确诊,应及时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加强护理,协助翻身、叩背,指导患者夜间睡眠时取半卧位等措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呼吸道引起窒息。本组1例患者因术后胃瘫未及时给予相应处理,继续进食致胃内容物大量潴留,最终并发吸入性肺炎、猝死,教训深刻。
2.3 营养支持护理 胃瘫患者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治疗的关键是在胃瘫期间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避免负氮平衡,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支持治疗包括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
2.3.1 TPN TPN除了提供营养支持,还能抑制消化液分泌,从而使胃肠道得到较好的休息,对恢复胃壁功能、阻断恶性循环有重要作用。因此,一旦确诊胃瘫,可尽早使用TPN。遵医嘱给予各种营养液配给,选择合适的静脉,以保证营养液输入。
2.3.2 EN 小肠的蠕动、消化及吸收功能在手术后不久即开始恢复,故及早进行EN是可行的,可缩短胃瘫的病程[2]。营养液的滴注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浓度从低到高,速度从慢到快,数量从少到多,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本组8例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输注,能有效控制单位时间内鼻饲量,做到均匀输注,温度保持在37℃左右,其中仅2例在EN初期出现轻微腹胀、腹泻症状。
2.4 药物治疗的护理 ①将西沙必利片研末后加少量温开水胃管注入,注药液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先抽尽胃液,再缓慢注入药液;每次注入药物后再注入20ml温开水,夹管1h后开放,保证药物充分吸收。②红霉素用等渗盐水500ml稀释后再静脉滴注,3~6mg/(kg·d),浓度不超过0.1%,滴注速度宜缓慢,以免加重腹胀、恶心等胃肠不适。③将复方大承气汤煎至200ml,经胃管内注入100ml后夹管2h以上,2次/d。
[1] 王立平,马金凤.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8(8):79-80.
[2] 孙备,许军,周尊强,等.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8):46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