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方美群 (浙江永康市中医院 321300)
我省自2005年8月全面推广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做好农民健康体检为主要内容。全省各县市乡镇卫生院全面建立了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每服务1500~2000人口为标准配备一名社区责任医生。服务内容重点为建立、管理、使用责任区内健康档案,负责并组织协调健康体检、健康状况调查等工作,对责任区内糖尿病、高血压病、肿瘤及其他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开展随访管理服务;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制订和实施社区卫生工作计划,成为辖区居民的保健医生。社区责任医生在服务过程中应用到许多检验基本知识,其对检验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服务能力和水平[1]。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区责任医生对检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检验知识水平,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高。
1.1 调查对象 2007年永康市9所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责任医生共255名,按学历进行分层随机抽取153名。其中,男61名,女92名;年龄18~63岁。中专42名(27.5%),大专79名(51.6%),本科32名(20.9%)。乡村医生17名(11.1%),医士27名(17.6%),医师67名(43.8%),主治医师38名(24.8%),社区副主任医师4名(2.6%)。内科100名(65.4%),外科17名(11.1%),妇产科19名(12.4%),中医科3名(2.0%),公共卫生14名(9.2%)。调查对象全部具有执业资格。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5个方面34个问题。血液常规分析,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分类、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粪便常规分析;尿液常规分析,包括亚硝酸盐(NIT)、白细胞(WBC)、酮体(KET)、尿蛋白(PRO)、尿糖(GLU)、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隐血(BLD)、酸碱度(PH)、比重(SG);血液生化,包括血糖(BS)、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总胆红素(TBIL);免疫相关检查,包括乙肝三系、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问卷满分为100分。本次调查采用现场问卷方式,发放问卷153份,收回有效问卷153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统计表格计算各项目的正确率及按调查对象不同类别分别计算出平均得分进行比较。
2.1 社区责任医生对检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社区责任医生对血液、尿液、粪便三大常规分析的检验知识掌握较好,其中血液常规分析知识掌握正确115名(75.2%),尿液常规分析136名(88.9%),粪常规分析141名(92.2%);而对血液生化、免疫项目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差,其中血液生化89名(58.2%),免疫相关检验知识掌握正确70名(45.8%)。
2.2 社区责任医生专业类别的得分情况 公共卫生类专业的社区责任医生平均得分最低,43分;外科专业次之,67分;其余专业的社区责任医生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内科81分,妇产科77分,中医科71.3分。
2.3 不同学历、职称类别的得分情况 中专学历及乡村医生的平均得分明显偏低,分别为65分和48分;随着学历及职称的提高,其平均得分也相应提高,其中大专学历者平均得分76分、本科学历者平均得分87分;医士及医师平均得分75分、主治医师平均得分86分、社区副主任医师平均得分93分。
3.1 对血液常规分析回答错误的主要集中在RDW、MCV、MCH、MCHC四个项目。随着自动血球计数分析仪的推广应用,使得一次血液常规分析就可获得十几至二十几个分析参数。一些社区责任医生不熟悉检验报告中的新项目、新参数,还不能正确运用这些项目和参数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临床上RDW与MCV、MCH、MCHC结合早已成为贫血鉴别诊断的经典参数[2]。
3.2 对尿液常规分析回答错误的主要集中在KET和NIT两个项目。目前尿液分析报告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情况仍旧很普遍,由于这两个项目在临床上的阳性率较低,一些经验欠缺的社区责任医生容易忽视。
3.3 粪便常规分析的检验知识相对简单,调查对象基本都能掌握,正确率最高。
3.4 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责任医生对血液生化和免疫项目接触相对较少,尤其是乙肝三系、AFP、CEA等项目,调查结果显示正确率最低。有些社区责任医生对乙肝三系的“大三阳”、“小三阳”的意义还不能完整、准确解释。离开检验报告单甚至不能复述乙肝“大三阳”、“小三阳”究竟是哪三个指标阳性。
3.5 全面实施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全科医生培训、学历教育升级、在职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注册培训等形式,建立起长效机制,加强对全体社区责任医生的岗位培训,并把检验知识纳入主要的课程,逐步缩小专业差别,提高社区责任医生的整体素质。结合本次调查结果,应注意:①公共卫生类专业的社区责任医生由于在校学习期间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对医学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欠缺更为明显,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针对性的补课学习。②由于乡镇卫生院人员数量相对紧张,部分社区责任医生仍由乡村医生担任。这些人员医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且年龄偏大,要积极进行知识更新。③低学历、低职称的社区责任医生占有较大比例,应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尽快提高学历层次,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社区责任医生是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群众健康保健需求的重要举措[3]。社区责任医生在实践中应注重主动学习包括检验医学在内的新理论、新知识,掌握最新医疗技术,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才能提供科学、及时、方便、有效、全方位的社区卫生服务。
[1]刘小平,潘继兵.加强社区医生培训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率[J].医院管理论坛,2007,24(6):63-64.
[2]朱忠勇.实用医学检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1):11-12.
[3]朱月伟,章菱,陈国伶,等.积极探索“社区责任医师进家庭”服务新模式[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3):22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